-
公开(公告)号:CN119599310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509889.6
申请日:2024-10-28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10/04 , G06Q50/0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水资源调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属性耦合权重的水资源优化调度方法,通过建立耦合时间属性、空间属性、用水对象属性的缺水量权重系数,以用水对象总权重缺水量最小和全部水库的累计总蓄水量最大为目标函数,考虑中长期水利工程运行限制等相关约束条件,构建基于多属性耦合权重的中长期区域水资源优化调度模型。该方法得到的中长期水资源调度方案,时间上调度方案以优先保障就近时段的用水需求,但也为较远时段的用水需求预留水量;空间上通过多水源联合调度,尽可能实现不同用水对象的供水保障程度的一致性;用水对象属性上考虑了遭遇特枯来水情况下,水资源在生活、工业、农业等不同类型用水对象之间的协调分配。
-
公开(公告)号:CN119671093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509887.7
申请日:2024-10-28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16/90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水资源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破坏层级的区域水网优化供水调度方法,对用水单元进行划分聚类,按重要程度设置用水单元的供水优先级与最大允许破坏深度;根据用水单元的供水优先级与最大允许破坏深度建立制定供水破坏层级图,从供水破坏层级图中获取各个用水单元的供水破坏层级;获取用水单元在调度期内各时段的用水量,构建基于破坏层级权重缺水量最小与累计水库可供水量最大的目标函数;依据区域水资源配置相关约束和目标函数,建立基于破坏层级的区域水网优化供水调度模型。本发明考虑了用水单元重要程度和破坏深度对区域水资源调度的影响,为区域水网的运行调度决策提供科学、合理、高效的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5660357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363390.X
申请日:2022-11-02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库调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目标与多尺度均衡耦合的水库供水优化调度方法。通过考虑不同供水目标的重要程度、空间上同类供水对象的破坏准则、时间上不同时段的破坏准则,构建了时段最大破坏深度最小与水库累计可供水量最大的目标函数,并考虑水库、管道和供水对象的相关约束,建立基于时段最大破坏深度最小的水库供水优化调度模型。该方法考虑了不同重要程度供水对象的用水次序、供水调度在时空分布上的均衡性,能够为单水库多供水对象的供水调度决策提供科学、合理、高效的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8395275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112992.0
申请日:2024-01-26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8/2411 , G01F23/00 , G01C13/00 , G06F18/243 , G06F18/27 , G06F18/25 , G06F18/214 , G06N3/049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遥感信息和机器学习算法的缺资料河湖水位预测方法,利用多个卫星测高产品获取河湖历史水位数据,利用多个遥感降水产品获取河流、湖泊流域的历史降水数据,利用多个遥感蒸散发产品获取河流、湖泊流域的历史蒸散发数据;引入机器学习模型,将遥感反演河湖水位数据、降水数据和蒸散发数据作为主要训练数据,以水位为预测变量、降水及蒸散发作为主要预测因子,建立河湖水位智能预测模型,利用订正后的未来降水预报数据预测河湖未来的水位变化情况。优点是:通过大数据方法学习流域气象要素与河湖水位的驱动相应机制,减少传统机理模型对物理过程刻画不准确而带来的误差及不确定性,从而进一步提升河湖水位的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222744721U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21350337.0
申请日:2024-06-13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收集污物的公路排水构造,涉及公路排水设施领域,针对收集下水井滤除杂质的箱体容易出现污水残留影响清理效果的问题,在排水道一侧设置收集箱,收集箱侧面供排水道内滤除污物通过的进渣口,收集箱底面设有第二过滤网,第二过滤网下方设置接入排水道回流的集水斗,收集箱内污物残留的水分在重力作用下逐渐下落,穿过第二滤网后进入集水斗,从而有效排出收集箱内的水分,降低收集箱内污物的湿度,减少腐烂、异味问题,提高收集箱的清理效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