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途径厌氧氨氧化自富集处理生活污水的装置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64113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59357.X

    申请日:2023-0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途径厌氧氨氧化自富集处理生活污水的装置与方法,属于污水处理领域。本发明采用厌氧、好氧、缺氧的运行模式,在投加填料的SBR系统中基于精准控制并通过短程硝化,短程反硝化,内源短程反硝化三种途径同时提供厌氧氨氧化菌所需的底物亚硝态氮,亚硝态氮的稳定供给可以实现厌氧氨氧化菌自富集和活性提高,最终实现厌氧氨氧化辅助城市生活污水的脱氮。本发明装置主要包括生活污水进水箱、多途径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出水箱。本发明通过精准控制使多种途径为自养厌氧氨氧化菌提供底物,使厌氧氨氧化菌得以优势生长和富集,实现城镇生活污水的深度脱氮,同时可以节约碳源、节省曝气等优势。

    铁氰化钴钠吸附膜制备方法、吸附膜及DGT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573651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606507.0

    申请日:2023-05-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氰化钴钠吸附膜制备方法、吸附膜及DGT装置。适用于环境监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铁氰化钴钠吸附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得到初始溶液;S2、然后往初始溶液中加入N,N,N',N'–四甲基二乙胺和过硫酸钾,得到混合溶液;S3、将混合溶液注入到容器中并放入烘箱中反应形成凝胶;S4、将凝胶置于去离子水中浸泡,使其充分膨胀;S5、将膨胀的凝胶于硝酸钴溶液浸泡,钴离子与凝胶上的磺酸基团形成相应的金属配合物,然后又转移到亚铁氰化钠溶液中浸泡,亚铁氰化钠与钴离子反应形成铁氰化钴钠吸附膜。

    基于改良污泥双回流巴顿甫工艺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216934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1708114.2

    申请日:2022-1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改良污泥双回流巴顿甫工艺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具有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生活污水原水箱、改良污泥双回流巴顿甫反应器和沉淀池,沉淀池上部出水口连接出水管;该反应器包括:厌氧区,与所述沉淀池的出泥口经污泥回流管路Ⅰ连通;前缺氧区,用于将接收经所述厌氧区反应后的混合液;好氧一区,用于使经所述前缺氧区反应后的混合液中部分氨氮被氧化为亚硝,同时能被厌氧氨氧化利用发生PNA;好氧二区,与所述前缺氧区经硝化液回流管路连通;后缺氧区,与所述沉淀池的出泥口经污泥回流管路Ⅱ连通;好氧三区,用于将经所述后缺氧区反应后混合液中剩余的氨氮氧化为硝酸盐。本发明适用于污水生物处理领域。

    一种适用于污水处理厂不停水检修的A2/O生化池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195264B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111396453.7

    申请日:2021-11-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污水处理厂不停水检修的A2/O生化池结构,由厌氧池(1)、缺氧池与缺氧池(2)并排布置,所述好氧池(3)分为N个处理单元,N个处理单元在缺氧池(2)长度方向上顺序布置,其特征在于:部分的处理单元在前端或末端设置超越系统,部分的处理单元的侧壁上设置有连接上游处理单元和连接下游处理单元的进出水控制结构,第一处理单元(9)和第二处理单元(10)的相邻壁上设置有连接缺氧池(2)的好氧池起始闸门(18)。本发明可以实现工艺段内不停水检修的需要,几乎不影响出水效果,适用场景灵活,操作简便。(2)以及好氧池(3)三部分组成,所述厌氧池(1)

    一种剩余污泥的处理装置与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30303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242659.3

    申请日:2023-09-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剩余污泥的处理装置与处理方法,包括剩余污泥氮磷分离单元、硝化单元、厌氧氨氧化单元以及深度处理单元;剩余污泥在剩余污泥氮磷分离单元进行厌氧释磷,上清液中的磷素作为磷肥回用于农田;去磷剩余污泥在剩余污泥氮磷分离单元进行污泥发酵;污泥发酵物进入硝化单元和厌氧氨氧化单元进行脱碳除氮;经深度处理单元进一步净化后尾水汇入自然水系。本发明具有生态环保、经济高效的鲜明特点,可实现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在污泥发酵前进行氮磷分离和磷素农用,不仅有助于同步解决当前不断增加的磷需求量和剩余污泥处理量,而且可降低后续处理单元的磷负荷,有利于本装置的长期稳定运行,具有现实意义和工程价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