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源性河流的生态补水系统及补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50136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622610.5

    申请日:2021-06-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雨源性河流的生态补水系统及补水方法,包括水厂取水系统、补水管道系统、补水综合利用系统和雨水蓄用系统。水厂取水系统包括并列的溢流井出水系统以及闸门井出水系统;补水综合利用系统包括有四种水利用方式,包括河道上游补水口、人工湿地和小湖塘库以及预留后期补水接口,人工湿地和小湖塘库最终出水通过管道连接至河道,补水管网和小湖塘库分别有预留后期补水接口。补水管道系统出水管网采用主系统形成环形管路、支系统采用枝状管网流入各出口的布置方式。雨水蓄用系统包括雨水蓄水模块,雨水流经沉泥弃流井至雨水蓄水模块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仅可以实现流域补水,而且还能够针对不同情形提高流域活水充沛、水质清澈达标效果。

    一种雨源性河流的生态补水系统及补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50136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110622610.5

    申请日:2021-06-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雨源性河流的生态补水系统及补水方法,包括水厂取水系统、补水管道系统、补水综合利用系统和雨水蓄用系统。水厂取水系统包括并列的溢流井出水系统以及闸门井出水系统;补水综合利用系统包括有四种水利用方式,包括河道上游补水口、人工湿地和小湖塘库以及预留后期补水接口,人工湿地和小湖塘库最终出水通过管道连接至河道,补水管网和小湖塘库分别有预留后期补水接口。补水管道系统出水管网采用主系统形成环形管路、支系统采用枝状管网流入各出口的布置方式。雨水蓄用系统包括雨水蓄水模块,雨水流经沉泥弃流井至雨水蓄水模块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仅可以实现流域补水,而且还能够针对不同情形提高流域活水充沛、水质清澈达标效果。

    一种前置细格栅集成混凝强化平流沉淀池

    公开(公告)号:CN112624394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1338346.4

    申请日:2020-11-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前置细格栅集成混凝强化平流沉淀池,设置与进水管相连的导流槽,导流槽的出口侧连接细格栅区,细格栅区的下游连接混凝强化区,细格栅区和混凝强化区集成设置,混凝强化区的下游与导流渠相连,导流渠出口侧连接平流沉淀池,平流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排泥斗,排泥斗靠近导流渠出口侧设置,排泥斗的下部设置排泥管;本发明缩小了构筑物占地面积,可在不利工况下通过添加混凝剂增强沉淀区效率,并且通过优化进水方式增加了药剂混合效果,进一步提高水处理效果。

    顶管接驳导排结构及顶管接驳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94103A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2010933903.0

    申请日:2020-0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顶管接驳导排结构及顶管接驳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以解决现有顶管接驳导方式中污水导排量巨大,施工成本高,工期长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顶管接驳导排结构,设置于现状井内,该现状井上接有上游的现状管和下游的现状管,其特征在于:具有新建导排管,该新建导排管一端插装于上游的现状管内,另一端插装于下游的现状管内,连通上、下游现状管,并在新建导排管与上、下游现状管之间间隙采用新建封堵结构封堵;所述新建导排管分成若干段导排管段,且每段导排管段的长度均小于所述现状井的内径,相邻两段导排管段之间经铰接件相连,导排管段的铰接端设有用于与另一段导排管段连接的法兰。本发明适用于市政给排水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