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高水头小流量的分层取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2482323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096266.2

    申请日:2020-10-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应高水头小流量的分层取水结构,包括呈圆筒形设置的进水塔塔体,进水塔塔体在水下靠库边设置,进水塔塔体内部设置多个水平分层取水管道,多个水平分层取水管道的末端均与取水主管相连接,取水主管竖直布置在进水塔塔体的外部,取水主管出口设置消能池,消能池出口连接无压输水隧洞,所述取水主管上设置多个消能孔板,每个消能孔板的位置对应设置在相邻两个水平分层取水管道之间;本发明主要适用于小流量取水工程,相对传统方法,具有结构合理,功能实用,操作安全方便、节省投资的技术优势。

    一种长距离浅埋有压隧洞放空兼充水排气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6829106U

    公开(公告)日:2018-01-02

    申请号:CN201720329220.8

    申请日:2017-03-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长距离浅埋有压隧洞放空兼充水排气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且投资较省的一种长距离浅埋有压隧洞放空兼充水排气装置,以解决长距离浅埋有压隧洞放空兼充水排气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长距离浅埋有压隧洞放空兼充水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竖向钢管,竖向钢管下端连通有压隧洞,竖向钢管上部露出在有压隧洞上覆岩体外,竖向钢管顶部设有法兰,法兰上部接有用于充水时大量排气和运行期微量排气的复合式排气阀,所述竖向钢管上部露出段上接有与其连通的排水管,排水管上设置有工作闸阀;所述竖向钢管正下方的有压隧洞底板上设有集水坑。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水利工程。

    正井法施工条件下调压井和竖井结合布置的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1472430U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1921728577.9

    申请日:2019-10-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正井法施工条件下调压井和竖井结合布置的结构,上游隧洞开挖至调压井底部,调压井底部布置有阻抗孔和弯管,将调压井与竖井在立面上结合布置;弯管通过渐变段与竖井衬砌结构相接;阻抗孔和弯管由外部混凝土相互衔接。本实用新型在确保调压井限制水击波进入上游水道、满足机组调节保证的功能要求前提下,通过阻抗孔和弯管结构的前后衔接布置,将调压井和竖井两者在立面上进行结合,解决了输水系统布置中两者在平面布置上控制洞室安全距离和弯管最小压力上的矛盾。调压井和竖井结合布置,两者的开挖支护及衬砌施工,可更大程度上发挥正井法施工设备在竖直结构施工方面的优势,节省施工设备投资,且有利于施工组织及施工安全。

    坐在软基上的进水口及洞脸的开挖支护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22349704U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20771575.2

    申请日:2024-04-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坐在软基上的进水口及洞脸的开挖支护结构,在坝脚库底位置的进水口预开挖区域上部预开挖缓坡,所述缓坡在其底部所形成的平台上竖直向下设置排桩结构,所述排桩结构设置在预开挖的进水口两侧,所述排桩结构内打设有桩基,所述平台在隧洞洞脸预开挖区域内竖直向下设置洞脸挡墙,所述洞脸挡墙在竖直方向上分为相互连接的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所述洞脸挡墙上部结构的侧边设置与排桩结构固连的斜向支撑墩。本实用新型针对无法大面积开挖的土质基坑,需要利用桩基和洞脸挡墙对进水口及洞脸进行开挖,通过利用桩基替代缓坡开挖,桩基利用土锚索支撑,基坑左右两侧的土体压力传递给桩基,最终受力由桩基埋入部分及土锚索共同承担。

    一种城市宽浅河道分洪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21972227U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20450889.2

    申请日:2024-03-0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城市宽浅河道分洪结构,包括挡水堰、分洪隧洞和泄洪闸,挡水堰沿河道的宽度方向布置于河道内,河道包括位于挡水堰上游的上游段,和位于挡水堰下游的下游段,上游段的水位高于下游段的水位,挡水堰包括多个排水通道,多个排水通道连通上游段和下游段;分洪隧洞连通上游段和下游段,分洪隧洞包括位于上游段的隧洞入口,隧洞入口处设置有向分洪隧洞内逐渐向下倾斜的陡坡衔接段,陡坡衔接段向分洪隧洞内延伸预设长度;泄洪闸位于河道内,泄洪闸靠近隧洞入口,且泄洪闸的高程高于挡水堰的高程,泄洪闸能够打开或关闭隧洞入口。该城市宽浅河道分洪结构既能保证枯水期下游河道不受影响,又能起到洪水期自动分洪的作用。

    一种适应高水头小流量的分层取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4194746U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022287070.3

    申请日:2020-10-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应高水头小流量的分层取水结构,包括呈圆筒形设置的进水塔塔体,进水塔塔体在水下靠库边设置,进水塔塔体内部设置多个水平分层取水管道,多个水平分层取水管道的末端均与取水主管相连接,取水主管竖直布置在进水塔塔体的外部,取水主管出口设置消能池,消能池出口连接无压输水隧洞,所述取水主管上设置多个消能孔板,每个消能孔板的位置对应设置在相邻两个水平分层取水管道之间;本实用新型主要适用于小流量取水工程,相对传统方法,具有结构合理,功能实用,操作安全方便、节省投资的技术优势。

    一种埋藏式压力钢管外排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4089767U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021869102.4

    申请日:2020-08-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埋藏式压力钢管外排水结构,包括埋置一定深度的压力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钢管外套设有多个沿其延伸方向交替布置的集水盲沟管与加劲环,所述压力钢管下半部外侧沿其延伸方向布置有至少一个将各集水盲沟管串接在一起的排水盲沟管,所述排水盲沟管将集水盲沟管内的积水引至下游排出山体。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排水结构避免了与钢管母材的焊接施工,利用外包透水土工布解决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排水结构堵塞问题,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同时节省了工程投资。

    一种电站进水口事故闸门通气孔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3867665U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021867601.X

    申请日:2020-08-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站进水口事故闸门通气孔结构,包括位于电站进水口事故闸门下游侧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包括至少两个与取水流道连接的通气孔一,以及与各所述通气孔一连接且铅直引至进水口顶部的通气孔二;所述通气孔二相比于通气孔一在垂直于通气孔长度方向上的截面面积大。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通气孔结构可以在尽量减少对进水口结构稳定影响的前提条件下满足闸门通气要求,并在上部通过扩大断面减小了闸门运行期间的孔内风速、水速,降低了闸门运行对进水口平台的人员、设备影响,保证了运行期安全,同时减少了进水口混凝土工程量。

    正井法施工条件下调压井顶盖永临结合的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1113532U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1921504234.4

    申请日:2019-09-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正井法施工条件下调压井顶盖永临结合的结构,具有地面出露的调压井,其特征在于调压井顶部平台布置内层井圈和外层井圈,正井法施工平台布置于外层井圈上,在所述正井法施工平台拆除凿井井架后所留的钢结构上浇筑混凝土形成调压井顶盖,内层井圈在调压井井口和外层井圈之间的地面形成巡视、检修平台。本实用新型在调压井顶部布置了外层井圈,将施工平台布置在外层井圈上,施工平台按永久结构设计,待施工期结束后,施工平台保留并经封闭,永临结合,形成调压井顶盖,对调压井形成防护及保温;调压井顶部布置内层井圈,同外层井圈及顶盖结构结合,形成调压井检修、维护的平台及通道,满足调压井检修、维护的要求。

    能不断水维修渡槽墙身的临时围护设施

    公开(公告)号:CN205444121U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620012239.5

    申请日:2016-01-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不断水维修渡槽墙身的临时围护设施。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满足不断水的条件下,干地维修破损的渡槽段墙体或拆除施工墙体分流,以达到维修彻底、消除隐患、节省环保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临时围护设施具有运行中的渡槽,渡槽两侧的墙体包括了支撑墙体和施工墙体,在施工墙体内侧设置临时封堵结构,临时封堵结构竖向从渡槽底部直至渡槽顶部,沿水流方向以完全覆盖施工墙体为宜;临时封堵结构临水侧边缘呈流线形且与墙体接触处均设置橡胶止水结构;临时封堵结构的上部、中部和底部设置水平加固梁。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城市供水工程渡槽段墙身结构在不断水的情况下维修和应急检修通道的改造。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