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080037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2010001677.2
申请日:2020-01-0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及装置,包括根据预测日期、预测日期中的预测时间及其对应的天气数据确定预测特征数据;根据所述预测特征数据确定预测日中的预测时间的电力负荷;本发明利用神经网络获得预测时间的电力负荷,计算速度快,且考虑了影响负荷的外部因素,解决了短期电力负荷预测准确率不高的问题,可为自服务电网中的电力规划和调度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9944704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827652.2
申请日:2024-12-1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温控负荷控制方法和装置,根据功率调节需求和温控负荷的控制模式计算温控负荷的参考调节概率。根据温控负荷的参考调节概率和累计参与调节次数计算温控负荷的实际调节概率。根据温控负荷的实际调节概率对温控负荷进行控制。可以看出,本申请考虑了温控负荷的累计参与调节次数,实现了温控负荷的有序控制,且提高了控制精度,满足功率控制需求,有利于需求侧可调节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本申请能够使大规模分散的温控负荷能够通过微电网、虚拟电厂等一体化聚合形式,高效地参与需求响应、辅助服务等电网互动场景,有助于缓解电网的供电压力,保障电力供需平衡。
-
公开(公告)号:CN110445728B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1910555780.9
申请日:2019-06-2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4L47/6275 , H04L47/625 , H04L47/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需求响应业务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和调度系统,包括:将接收到的需求响应业务数据包发送至其对应队列的尾部;更新调度系统调度参数;基于更新后的系统调度参数计算所述需求响应业务数据包传送至其对应队列的头部的传输时间;在全部队列中选择所述传输时间最小的需求响应业务数据包进行转发。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本发明通过设置动态权重改善调度算法,使得调度系统在满足需求响应业务的QoS性能的同时有效地减少需求响应业务的传输时延、丢包率;进而提升调度系统传输数据的可靠性和实时性,提高调度系统的服务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095626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129380.2
申请日:2024-01-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 , G06Q10/067 , G06Q50/06 , G06F30/2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制氢调峰能力评估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包括:基于待评估的各类型的电制氢设备的数据参量,通过预先构建的电制氢调峰能力评价指标数学模型,得到各类型的电制氢设备的各电制氢调峰指标的值;基于各类型的电制氢设备的电制氢调峰指标的值,通过熵权法计算各电制氢调峰指标的权重;基于所述电制氢调峰指标的值和对应的权重,采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确定各类型的电制氢设备的调峰能力评估结果;本申请的电制氢调峰能力评价指标数学模型是考虑电制氢调峰效果性和经济性多方面多维度进行构建的,能够对不同类型的待评估电制氢设备的调峰能力进行评估,确定调峰效果较好且成本较低的电制氢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09636087B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1811245518.6
申请日:2018-10-2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需求响应资源动态分群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各需求响应资源对应特征间的欧氏距离获取需求响应资源的初始聚类中心,进而利用所述需求响应资源初始聚类中心对需求响应资源进行分群,克服现有需求响应资源动态分群技术分群结果不精准的缺陷,获取精确、合理的需求响应资源分群结果,提高发电备用容量的计算可靠性,促进电网有序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4818898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411007.7
申请日:2022-04-1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综合能源系统中的异常值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综合能源负荷异常值检测方法及装置,包括:对待检测综合能源负荷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基于归一化处理后的待检测综合能源负荷数据和预先构建的SOM神经网络识别待检测综合能源负荷数据中的异常值数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提高综合能源系统的数据清洗效率,对综合能源系统后续的优化有实际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537568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678171.X
申请日:2021-06-1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宁供电公司
Inventor: 宫飞翔 , 陈宋宋 , 韩凝晖 , 张海静 , 李德智 , 田世明 , 何胜 , 石立国 , 王勇 , 刘宗杰 , 王瑞琪 , 孙腾 , 石坤 , 潘明明 , 袁金斗 , 徐玉婷 , 周颖 , 谢尊辰
IPC: G06Q10/04 , G06Q10/06 , G06Q50/04 , G06Q50/06 , G06F30/27 , G06N3/12 , G06F111/04 , G06F111/06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铁热轧生产调度计划确定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优化时段内钢铁热轧生产的分时电价和钢铁热轧生产负荷可调容量;将优化时段内钢铁热轧生产的分时电价和钢铁热轧生产负荷可调容量代入预先建立的钢铁热轧生产计划与电力需求响应一体化调度模型中,利用多目标生产调度算法求解所述预先建立的钢铁热轧生产计划与电力需求响应一体化调度模型,得到优化时段内各轧制单元内的板坯数据及所述板坯的轧制顺序、各轧制单元的轧制顺序和各轧制单元的等待时间的调度计划;本发明将钢铁热轧电力大用户的可调容量纳入电力系统调度体系得到优化的钢铁热轧调度计划,能够减小工业生产用电成本,拓展电力需求响应负荷类型,促进电力供需平衡。
-
公开(公告)号:CN112952811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211147.5
申请日:2021-02-2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解铝可调节负荷潜力分析方法及系统,包括:对电解铝用电负荷数据进行调节特性分析,确定电解铝用电负荷数据中可调节负荷;将所述可调节负荷输入到预先构建的可调节负荷优化调节模型,确定电解铝可调节负荷的调节潜力;其中,所述可调节负荷优化调节模型基于可调节负荷的功率调节上下限结合可调节负荷的功率调节产生的成本构建而成。基于电解铝可调节负荷优化调节模型,利用经济成本作为目标函数对电解铝可调节负荷潜力进行分析计算,提升了电解铝可调节负荷调节潜力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668851A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2010406056.2
申请日:2020-05-1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IPC: H02J3/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采暖负荷调节优化方法及装置,包括:将获取的电采暖负荷的负荷分配量代入负荷调节效率优化模型,获得各电采暖负荷的负荷调节效率初始值;基于各电采暖负荷的负荷调节效率初始值,利用负荷调节效率优化模型的对偶模型修正迭代求解过程中输入到负荷调节效率优化模型中的电采暖负荷的负荷分配量,并根据迭代求解过程中获得的各电采暖负荷的负荷调节量确定最优负荷调节方案;本发明通过对电采暖负荷的负荷调节效率进行优化获得最优负荷调控方案,解决了电采暖负荷增加导致的配电网末端电压低和负荷使用率不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091217A
公开(公告)日:2020-05-01
申请号:CN201811233985.7
申请日:2018-10-23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楼宇短期负荷预测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具有相同时间的移动基站数据、气象数据和楼宇负荷数据,并提取所述移动基站数据的拟特征变量;基于所述拟特征变量、所述气象数据和所述楼宇负荷数据,通过熵权法求取负荷预测的输入变量;根据所述输入变量,通过BP神经网络对楼宇负荷进行预测。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楼宇短期负荷预测方法,提高了楼宇短期负荷预测的预测精度。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用户用电行为、探索电力系统的发展规律,对电力负荷预测、配网负荷预警及智能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