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134779B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1710205065.3
申请日:2017-03-3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何开元 , 刘科研 , 盛万兴 , 孟晓丽 , 叶学顺 , 刁赢龙 , 贾东梨 , 胡丽娟 , 董伟杰 , 唐建岗 , 吕琛 , 裴宏岩 , 陈彬 , 高源 , 黄建业 , 张明龙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电网潮流算法的自动选择方法,该方法包括:建立潮流算法适用性模型,包括功能指标、性能指标和潮流算法;针对配电网对象和用户需求,通过与所述潮流算法适用性模型的匹配计算,自动选择配电网潮流算法。本发明提供的配电网网络特征自动选择匹配的潮流算法,解决了手动方式指定潮流算法灵活性不足的问题,克服了对潮流算法通用性要求过高引起性能降低的问题,化解了单一潮流算法模块计算及数据处理过程的过于复杂的问题。提高了配电网潮流计算性能,提升了配电网的分析、预测、仿真、控制能力;同时为后续潮流算法模块搭建了即插即用的应用平台,增强了算法模块的可重用性能,降低了配电网信息系统研发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7134779A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710205065.3
申请日:2017-03-3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何开元 , 刘科研 , 盛万兴 , 孟晓丽 , 叶学顺 , 刁赢龙 , 贾东梨 , 胡丽娟 , 董伟杰 , 唐建岗 , 吕琛 , 裴宏岩 , 陈彬 , 高源 , 黄建业 , 张明龙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电网潮流算法的自动选择方法,该方法包括:建立潮流算法适用性模型,包括功能指标、性能指标和潮流算法;针对配电网对象和用户需求,通过与所述潮流算法适用性模型的匹配计算,自动选择配电网潮流算法。本发明提供的配电网网络特征自动选择匹配的潮流算法,解决了手动方式指定潮流算法灵活性不足的问题,克服了对潮流算法通用性要求过高引起性能降低的问题,化解了单一潮流算法模块计算及数据处理过程的过于复杂的问题。提高了配电网潮流计算性能,提升了配电网的分析、预测、仿真、控制能力;同时为后续潮流算法模块搭建了即插即用的应用平台,增强了算法模块的可重用性能,降低了配电网信息系统研发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678862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210190747.2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城市能源互联网对等配电网络的结构,包括:多个能量路由站和多个单元配电网;单元配电网的端口数量一致;各单元配电网均通过端口与能量路由站连接构成基本单元;多个基本单元连接构成对等结构;能量路由站与用电侧连接,单元配电网与居民侧连接;其中,每个能量路由站所连接的连接数也一致。将能量路由站和单元配电网作为城市能源互联网对等配电网络结构的节点,各节点之间不存在绝对的依赖关系,当某一节点或线路故障时,可以快速将故障节点或线路从网络中切除,保证其余节点供电不受影响;网架结构更加坚强,能够更好地支撑自主单元,发挥设备互联作用,支持更多控制方式;供电方式更加灵活;具有较大的相似性,运维更加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1834995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1910311797.X
申请日:2019-04-1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源配电网运行状态诊断方法及装置,根据有源配电网一次设备指标的指标值确定有源配电网一次设备的状态值;根据有源配电网二次设备指标的指标值确定有源配电网二次设备的状态值;根据所述有源配电网一次设备的状态值和有源配电网二次设备的状态值对有源配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诊断;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结合有源配电网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两个方面对有源配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诊断,诊断结果可以为运营人员所知和提供相应风险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9245151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1008818.2
申请日:2018-08-3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大规模分布式发电的仿真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将分布式发电仿真系统解耦为物理仿真系统和控制信息仿真系统;分别利用独立的CPU对物理仿真系统和控制信息仿真系统进行仿真。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减弱了由于解耦后的物理仿真系统和控制信息仿真系统进行通信时产生的时延造成的数值振荡,充分发挥了CPU并行计算的性能,加快了仿真速度,为大规模有源配电网仿真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2613160A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2011361809.9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电网实时仿真时间校正方法及装置,包括:在配电网仿真模型中的从仿真模型中设置虚拟电源,并获取配电网仿真模型在并行仿真时主仿真模型的电源电压和从仿真模型的虚拟电源电压,根据所述主仿真模型的电源电压和从仿真模型的虚拟电源电压确定所述主仿真模型与从仿真模型间的虚拟功率,根据主仿真模型与从仿真模型间的虚拟功率对从仿真模型的仿真时间进行校正。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对主仿真模型与从仿真模型间仿真时间的校正,解决了多仿真机之间的时间同步问题,保证了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0445127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910558271.1
申请日:2019-06-2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面向多重随机不确定性的配电网无功优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电网数据;将数据带入预先构建的无功优化模型;通过粒子群算法对所述无功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优解实现配电网无功优化;所述无功优化模型以有功损耗最低为目标,同时等式约束和不等式约束。同时考虑了配电网负荷的随机性、分布式电源出力的随机性和无功补偿装置的随机性,更准确的反应配电网实际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1834995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1910311797.X
申请日:2019-04-1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3/00 , H02J3/26 , G01R31/08 , G06Q10/0635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源配电网运行状态诊断方法及装置,根据有源配电网一次设备指标的指标值确定有源配电网一次设备的状态值;根据有源配电网二次设备指标的指标值确定有源配电网二次设备的状态值;根据所述有源配电网一次设备的状态值和有源配电网二次设备的状态值对有源配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诊断;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结合有源配电网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两个方面对有源配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诊断,诊断结果可以为运营人员所知和提供相应风险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9409658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1087982.7
申请日:2018-09-1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电网运行风险感知方法和装置,先进行超短期负荷预测和配电网状态估计;确定配电网评估指标体系中各个配电网评估指标值;感知配电网运行风险,得到的感知结果为运行人员发现、找出风险原因和风险源头提供依据,不存在局限性,准确度高,能为风险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可靠基础;本发明可以有效减少量测误差和量测坏数据对配电网实时运行态势评估结果的影响,并给出配电网运行风险的整体感知结果,量化配电网的实时运行状态,为配电网的运行控制提供重要的技术和数据支持;本发明更符合电力系统动态状态估计算法的特性,减少了状态估计的计算时间,提高了状态估计的计算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245151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1811008818.2
申请日:2018-08-3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大规模分布式发电的仿真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将分布式发电仿真系统解耦为物理仿真系统和控制信息仿真系统;分别利用独立的CPU对物理仿真系统和控制信息仿真系统进行仿真。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减弱了由于解耦后的物理仿真系统和控制信息仿真系统进行通信时产生的时延造成的数值振荡,充分发挥了CPU并行计算的性能,加快了仿真速度,为大规模有源配电网仿真提供技术支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