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297790A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410482562.4
申请日:2014-09-19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油研究总院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起伏海底地震观测系统中炮检距分布的定量评估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给定起伏海底地形下地震观测系统中所有炮点和检波点的三维坐标信息,其具体包括炮点的三维空间坐标、检波点的三维空间坐标以及炮点与检波点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各炮检对中点的X坐标和Y坐标,找出属于同一面元的所有炮点和检波点;计算起伏海底地形条件下某个面元所对应的炮检距分布的非均匀性系数;对于某一目的层的所有面元,分别计算各个面元所对应的炮检距分布的非均匀性系数;利用计算得到的炮检距分布的非均匀性系数绘制该目的层炮检距分布的非均匀性系数分布图,其中颜色越深的部分表示该面元处炮检距分布的非均匀性越大。
-
公开(公告)号:CN104297790B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410482562.4
申请日:2014-09-19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油研究总院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起伏海底地震观测系统中炮检距分布的定量评估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给定起伏海底地形下地震观测系统中所有炮点和检波点的三维坐标信息,其具体包括炮点的三维空间坐标、检波点的三维空间坐标以及炮点与检波点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各炮检对中点的X坐标和Y坐标,找出属于同一面元的所有炮点和检波点;计算起伏海底地形条件下某个面元所对应的炮检距分布的非均匀性系数;对于某一目的层的所有面元,分别计算各个面元所对应的炮检距分布的非均匀性系数;利用计算得到的炮检距分布的非均匀性系数绘制该目的层炮检距分布的非均匀性系数分布图,其中颜色越深的部分表示该面元处炮检距分布的非均匀性越大。
-
公开(公告)号:CN103323878B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310181110.8
申请日:2013-05-16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油研究总院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底地形特征复杂性定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根据海底地形数据划分滑动窗口大小,设置滑动窗口的几何中心点为区域点;然后研究区域内的海底地形变化特征中的海底地形高程变化频率和变化尺度的两个特征,并从数学关系的角度出发,通过把区域内的海底地形数据的相关长度或面积和区域内的海底地形数据的变化频率相关联,通过把区域内的海底地形数据的均方根高和区域内的海底地形数据的变化尺度相关联,利用均方根高和相关长度两个统计学参数来定量表达复杂海底地形的变化情况,从而实现对海底地形数据的复杂性进行定量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03323878A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310181110.8
申请日:2013-05-16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油研究总院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底地形特征复杂性定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根据海底地形数据划分滑动窗口大小,设置滑动窗口的几何中心点为区域点;然后研究区域内的海底地形变化特征中的海底地形高程变化频率和变化尺度的两个特征,并从数学关系的角度出发,通过把区域内的海底地形数据的相关长度或面积和区域内的海底地形数据的变化频率相关联,通过把区域内的海底地形数据的均方根高和区域内的海底地形数据的变化尺度相关联,利用均方根高和相关长度两个统计学参数来定量表达复杂海底地形的变化情况,从而实现对海底地形数据的复杂性进行定量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02012524A
公开(公告)日:2011-04-13
申请号:CN201010299210.7
申请日:2010-09-29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上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羽状漂移定量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导入海上地震观测系统数据;2)对观测系统数据中各个面元位置的炮点与检波点信息进行分类;3)根据地震波的传播-反射-传播特性,计算每一组炮检对的权系数;4)分别累加求和各个面元位置的权系数,得到目的层位各个面元位置处地震波振幅值,绘出面元振幅分布图;5)对面元振幅分布图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其均方差,实现羽状漂移的定量评价,均方差值越小,羽状漂移程度越小。本发明无需进行复杂的三维地震波模拟,以解析的方式可直接算出各种不同羽状漂移对炮检点分布的影响,分析其对地震波振幅能量的影响程度,进而实现对整个海上地震观测系统的羽状漂移程度的定量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02012524B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010299210.7
申请日:2010-09-29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上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羽状漂移定量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导入海上地震观测系统数据;2)对观测系统数据中各个面元位置的炮点与检波点信息进行分类;3)根据地震波的传播-反射-传播特性,计算每一组炮检对的权系数;4)分别累加求和各个面元位置的权系数,得到目的层位各个面元位置处地震波振幅值,绘出面元振幅分布图;5)对面元振幅分布图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其均方差,实现羽状漂移的定量评价,均方差值越小,羽状漂移程度越小。本发明无需进行复杂的三维地震波模拟,以解析的方式可直接算出各种不同羽状漂移对炮检点分布的影响,分析其对地震波振幅能量的影响程度,进而实现对整个海上地震观测系统的羽状漂移程度的定量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0579799B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1910831794.9
申请日:2019-09-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旅行时间间隔的地震采集观测方法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三维网格状地震波速度模型中的目标地层;2)选择地表上某一地表震源点,确定该地表震源点对应地表检波点的x坐标数据和y坐标数据;3)采用射线追踪方法,计算该目标地层处反射的地震波旅行时间与地震波传播射线在地表的出射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4)采用等旅行时间间隔方法,确定地表检波点的x坐标序列或y坐标序列;5)采用常规地震采集方法或等旅行时间间隔方法,对应确定地表检波点的y坐标序列或x坐标序列;6)对地表检波点的x坐标序列和y坐标序列进行排列组合,得到地表检波点的坐标序列,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石油地震勘探技术领域中。
-
公开(公告)号:CN106873031B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710081114.7
申请日:2017-02-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垂向分辨率定量分析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给定复杂速度模型、待评价地震观测系统和地下目标点位置信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对地震观测系统进行波场延拓,得到地下目标点传播到地面各检波点的频率域波场信息;2)分别对地面各检波点的频率域波场信息进行垂向共聚焦,得到各检波点在地下目标点处的共聚焦结果;3)计算得到整个地震观测系统的共聚焦结果;4)根据沿垂向的共聚焦结果计算主瓣宽度;5)根据得到的主瓣宽度计算主瓣占幅比;6)根据得到的主瓣宽度以及主瓣占幅比,对该地震观测系统的地震偏移成像进行分析。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地震观测系统的设计分析中。
-
公开(公告)号:CN107367756B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610318315.X
申请日:2016-05-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层近地表地震地质复杂性定量分析的方法,该方法利用边界元对近地表结构几何特征的精确表征,研究起伏地表和非规则地质分界面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由基本解在边界上的外法向导数经过高斯数值积分表征边界单元对节点处的波场影响,不仅描述了任意两点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还刻画了边界形状特征的影响,能够较为准确地对多层近地表地震地质复杂性进行定量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04459780B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410747999.6
申请日:2014-12-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IPC: G01V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波动方程获取地震波路径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给定初始参数;2)将待勘探的复杂非均匀地下介质模型划分为网状格点;3)将震源置于模型的震源点S处,逐点计算整个空间内所求频段内某个频率下的地震波场;4)将震源置于模型的接收点R处,逐点计算整个空间内所求频段内某个频率下的地震波场;5)在频率域内,将同一频率下在震源点S和接收点R处计算的地震波场相乘并与前一频率下得到的相乘结果进行累加;6)在所求频段内进行频率循环,若频率循环完成,则存储地震波路径。本发明避免了传统方法的高频近似和多路径问题,可以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复杂构造的地震模拟、地震照明和地震偏移技术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