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265104B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111663354.0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中核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1T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子临界监测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控制系统和中子临界探测器,中子临界探测器包括探头和信号处理系统,探头用于探测放射性物质发射的中子,并转换为脉冲信号,信号处理系统用于接收探头输出的脉冲信号,并对其进行放大、甄别、计数和计算处理,以获取中子在设定能量区间对应的放射性物质的剂量率,并生成剂量率通讯信号,控制系统用于接收多个中子临界探测器传递的剂量率通讯信号,并进行显示。探测器形成的剂量率通讯信号能够通过RS485总线传输至控制系统及时处理,且传输过程中不存在外部干扰及信号衰减,从而避免了测量数据不准确而产生的误报警现象,保障了正常的生产和人员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4265104A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111663354.0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中核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1T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子临界监测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控制系统和中子临界探测器,中子临界探测器包括探头和信号处理系统,探头用于探测放射性物质发射的中子,并转换为脉冲信号,信号处理系统用于接收探头输出的脉冲信号,并对其进行放大、甄别、计数和计算处理,以获取中子在设定能量区间对应的放射性物质的剂量率,并生成剂量率通讯信号,控制系统用于接收多个中子临界探测器传递的剂量率通讯信号,并进行显示。探测器形成的剂量率通讯信号能够通过RS485总线传输至控制系统及时处理,且传输过程中不存在外部干扰及信号衰减,从而避免了测量数据不准确而产生的误报警现象,保障了正常的生产和人员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8646612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229024.2
申请日:2018-03-20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5B19/04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B19/0423 , G05B2219/242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站辐射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N-16监测仪数据采集处理平台,连接有单道分析模块、模拟量输出模块、开关量输出模块、温度信号模块、模拟量输入模块、通讯模块、显示报警输出模块的ARM嵌入式微处理器;单道分析模块用于对探测器提供的γ射线信号进行成形预处理后再提供给ARM嵌入式微处理器进行单道分析;温度信号模块用于向ARM嵌入式微处理器提供温度信号;模拟量输入模块用于向ARM嵌入式微处理器提供核功率信号;ARM嵌入式微处理器能够根据单道分析的结果和温度信号和核功率信号计算得到蒸汽发生器U型管的泄漏率。该平台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能够确保第一时间监测到泄漏危险,提高了蒸汽发生器U型管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196291A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711165686.X
申请日:2017-11-21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16N监测仪的加铅屏蔽探测装置,涉及核电站辐射检测仪技术领域,其包括有支架、探头、温度传感器、对外接口的插件、套筒、屏蔽铅块以及外罩;本方案有益技术效果为:本方案通过在探头外侧合理位置上加装有屏蔽铅块,屏蔽铅块的布置位置通过探头中的NaI晶体位置计算来确定,从而在检测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接收蒸汽管道中所放出的γ射线,同时排除了本底对测量环境的影响,铅块的阶梯错位设计有效的形成了圆环屏蔽,并增加外罩设计,其主要用于固定铅环位置,并使整个装置成为一个整体结构,本方案中的上述加铅屏蔽探测装置能有效提高探测结果的可靠性,保证了16N监测仪的合理有效的工作,同时达到了安装拆卸方便和外观美观大方。
-
公开(公告)号:CN212134962U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1921944213.4
申请日:2019-11-12
Applicant: 中核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1T1/16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核辐射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智能氡钍分析仪,包括气路系统50、核探测系统51、嵌入式控制系统52、供电系统10,集成在一个手提箱结构中。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针对传统氡钍分析仪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新型便携式智能氡钍分析仪主要将气路系统、核探测系统、嵌入式控制系统、供电系统集成在一个手提箱内,实现了仪器的小型化、集成化和模块化。实现了气路的自动连续测量,可以实时在线测量射气的放射性浓度,减少了传统方式中存在的人为误差,提高了整个测量系统的测量分析能力和自动化水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