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07187B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210433636.X
申请日:2022-04-24
Applicant: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
IPC: C07C29/152 , C07C3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纯/富二氧化碳和氢气直接制备甲醇的方法,属于化工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二氧化碳转化率低,功耗大的问题。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原料混合气预热后进入反应器的第一反应床层发生反应;一床出口气作为热源预热原料混合气;热交换后的一床出口气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出的气体作为下一床层的原料气,按上述步骤进行下一床层的原料气预热、反应和出口气冷却、分离;最后一个反应床层的出口气经气液分离后,分离出的气体经压缩后作为压缩循环气与加压后的氢气/二氧化碳原料气混合,得到原料混合气,再次参与反应;各步骤分离出的液体进入下步甲醇闪蒸工序。本发明方法的二氧化碳单程转化率高,回路循环量大幅下降,投资低。
-
公开(公告)号:CN108373138B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810207693.X
申请日:2018-03-14
Applicant: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气制备系统及制备工艺,所述制备系统包括二段炉,所述二段炉的出口与换热式逆变换炉的下部连接,所述换热式逆变换炉的顶部与压缩系统连接,H2和CO2气体经过压缩系统进入换热式逆变换炉,水蒸气由换热式逆变换炉顶部进入炉内,所述换热式逆变换炉的上部出气口与废热回收系统连接,所述废热回收系统与合成气净化系统连接。本发明通过在二段炉出口增加换热式逆变换炉,将过剩的H2与CO2废气在换热式逆变换炉中发生逆变换反应,通过调整入炉的水汽浓度及CO2浓度来调整CO2的转化率,进而调整出口气中的氢碳比的比例,同时结合CO2废气的综合利用,CO收率可提高至96%,而且减少了CO2废气的排放,减少了污染,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8373138A
公开(公告)日:2018-08-07
申请号:CN201810207693.X
申请日:2018-03-14
Applicant: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气制备系统及制备工艺,所述制备系统包括二段炉,所述二段炉的出口与换热式逆变换炉的下部连接,所述换热式逆变换炉的顶部与压缩系统连接,H2和CO2气体经过压缩系统进入换热式逆变换炉,水蒸气由换热式逆变换炉顶部进入炉内,所述换热式逆变换炉的上部出气口与废热回收系统连接,所述废热回收系统与合成气净化系统连接。本发明通过在二段炉出口增加换热式逆变换炉,将过剩的H2与CO2废气在换热式逆变换炉中发生逆变换反应,通过调整入炉的水汽浓度及CO2浓度来调整CO2的转化率,进而调整出口气中的氢碳比的比例,同时结合CO2废气的综合利用,CO收率可提高至96%,而且减少了CO2废气的排放,减少了污染,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9056343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172289.5
申请日:2024-08-26
Applicant: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鼠笼式格栅条催化剂筐氨合成塔,涉及化工技术领域,包括设备外壳和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在设备外壳内的三段径向流式催化剂床层,上段催化剂床层和中段催化剂床层中心处均设置有床间换热器,下段催化剂床层中心设置有中心管的氨合成塔,其特征在于,上段催化剂床层、中段催化剂床层和下段催化剂床层均包括可拆卸设置在设备外壳内且通过自重密封的催化剂筐,各催化剂筐均包括鼠笼式格栅条外筐分布器和内筐分布器。本发明设计合理,三个催化剂床层均为合成气径向流动,可将床层阻力降控制在较低值,上段和中段催化剂床层设置有床间换热器,下段催化剂床层设置有中心管,可控制合成气在三个床层持续进行反应,提高出口的氨净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988360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10517879.1
申请日:2022-05-13
Applicant: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
IPC: C01B3/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天然气部分氧化加二氧化碳自热式重整制合成气的方法,属于化工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催化重整制备合成气时,催化剂床层存在积炭的问题。本发明制合成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二氧化碳、氧气、以及天然气或低碳烷烃为原料,天然气或低碳烷烃进行部分氧化反应,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为整个反应提供热量,部分氧化后的天然气及氧化产物与二氧化碳一起在高温、绝热、无催化剂条件下发生重整反应生成合成气。本发明创造性地在高温、绝热、无催化剂条件下发生重整反应生成合成气,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催化剂制合成气产生积炭的问题。本发明的二氧化碳的单程转化率达到30~60%。
-
公开(公告)号:CN114988360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517879.1
申请日:2022-05-13
Applicant: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
IPC: C01B3/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天然气部分氧化加二氧化碳自热式重整制合成气的方法,属于化工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催化重整制备合成气时,催化剂床层存在积炭的问题。本发明制合成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二氧化碳、氧气、以及天然气或低碳烷烃为原料,天然气或低碳烷烃进行部分氧化反应,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为整个反应提供热量,部分氧化后的天然气及氧化产物与二氧化碳一起在高温、绝热、无催化剂条件下发生重整反应生成合成气。本发明创造性地在高温、绝热、无催化剂条件下发生重整反应生成合成气,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催化剂制合成气产生积炭的问题。本发明的二氧化碳的单程转化率达到30~60%。
-
公开(公告)号:CN114907187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10433636.X
申请日:2022-04-24
Applicant: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
IPC: C07C29/152 , C07C3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纯/富二氧化碳和氢气直接制备甲醇的方法,属于化工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二氧化碳转化率低,功耗大的问题。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原料混合气预热后进入反应器的第一反应床层发生反应;一床出口气作为热源预热原料混合气;热交换后的一床出口气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出的气体作为下一床层的原料气,按上述步骤进行下一床层的原料气预热、反应和出口气冷却、分离;最后一个反应床层的出口气经气液分离后,分离出的气体经压缩后作为压缩循环气与加压后的氢气/二氧化碳原料气混合,得到原料混合气,再次参与反应;各步骤分离出的液体进入下步甲醇闪蒸工序。本发明方法的二氧化碳单程转化率高,回路循环量大幅下降,投资低。
-
公开(公告)号:CN114907186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10433699.5
申请日:2022-04-24
Applicant: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
IPC: C07C29/151 , C07C29/152 , C07C3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和氢气直接制备甲醇的方法,属于化工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方法包括:氢气/二氧化碳原料气与压缩循环气混合后得到原料混合气,预热后分为第一入塔气和第二入塔气;第一入塔气经合成塔的壳侧环隙后在塔内预热,进入第一反应床层反应,第二入塔气在塔内预热后进入第一反应床层反应;一床出口气预热第一入塔气后进入第二反应床层反应;二床出口气预热第二入塔气后进入第三反应床层反应;三床出口气预热原料混合气后,再气液分离,分离出的液体进入下步甲醇闪蒸工序,分离出的气体作为压缩循环气与加压后的氢气/二氧化碳原料气混合,得到原料混合气,再次参与反应。本发明投资少,二氧化碳单程转化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8679587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447526.2
申请日:2018-05-11
Applicant: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20/348 , F22B1/16 , F22D1/325 , F23L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气透平乏气并串级热量回收系统,包括燃气轮机,所述燃气轮机产生的乏气一部分通过乏气通道Ⅰ进入炉子的燃烧系统用作助燃剂,另一部分乏气通过乏气通道Ⅱ进入热量回收单元,形成燃气透平乏气并级式的热量回收系统。本发明主要是针对乏气的高温和含氧特性,将燃气轮机产生的乏气并联进入两个热量回收系统,从而充分利用了高温乏气的显热和助燃富氧空气,提高了转化炉、加热炉、热风炉等的热效率,降低了其燃料的消耗,减少了烟气排放,同时能够对高温乏气的热量进行充分的回收,降低乏气排放温度,达到节能与环保的双重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17600375U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21565628.2
申请日:2022-06-22
Applicant: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
IPC: C01B3/3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以甲烷和二氧化碳为原料的合成气生产系统,属于合成气制备技术领域,包括转化炉,所述转化炉采用内置于催化剂床层的电加热管,避免了传统转化炉需要燃烧部分合成气来提供反应热量的问题。所述转化炉内设置上、下两段催化剂床层,所述转化炉顶部连接有顶部进气管,所述转化炉中部连接有中部进气管。原料二氧化碳全部由顶部进气管进料,原料甲烷分别由顶部进气管和中部进气管进料,解决了传统技术中甲烷顶部一次进料在顶部浓度过高发生析碳反应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