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821998B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1810642393.4
申请日:2018-06-21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IPC: C07C257/18 , C07C251/24 , C07D277/10 , C09K11/06 ,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限、检测范围和选择性方面兼优兼顾的有机荧光分子,该有机荧光分子是利用四苯基乙烯(TPE)基团和识别基团,通过化学修饰合成本发明的新型聚集诱导发光(AIE)型有机荧光分子,其中,所述发光基团是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能的基团,而识别基团对铀酰离子具有强的选择性识别能力。本发明的有机荧光分子相比于传统有机荧光探针而言,对铀酰离子的检测不存在浓度淬灭的问题,可以显著改善探针的检测范围,并且可以同时提高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实现检测限、检测范围和选择性兼优兼顾。
-
公开(公告)号:CN110985339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167018.X
申请日:2019-11-25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柱状内置式低温泵,包括接头板、泵壳、环形80K外障板、液氦管道以及若干4.6K低温障板和80K内障板;接头板设置在泵壳上,其上设有进气口、液氦进口、液氦出口;环形80K外障板设置在泵壳内;环形80K外障板中设置有支架,所有的80K内障板并排均布于支架的两侧,并且每片80K内障板均为人字形结构;80K内障板与环形80K外障板之间设有环形连接板,4.6K低温障板的形状为凹字型,并且内壁上涂覆有活性炭;所有的4.6K低温障板两两镜像组成一组,并均布在环形连接板上;所述液氦管道依次穿过相邻4.6K低温障板的间隙,该液氦管道一端连接液氦进口,另一端连接液氦出口。本发明很好地实现了对待处理气体中易气体的冷凝和难冷凝点的气体(氢气、氦气)吸附。
-
公开(公告)号:CN109127812B
公开(公告)日:2020-03-10
申请号:CN201810669231.X
申请日:2018-06-26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控弯管机控制系统,涉及涉及管材弯曲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中央控制器、外部输入设备、外部输出设备和弯管机执行部件,所述弯管机执行部件包括送料伺服机构、角度旋转伺服机构、弯管伺服机构、夹紧伺服机构、升降伺服机构、水平移动伺服机构、靠板伺服机构和随动伺服机构,本发明采用8轴伺服控制完成不同角度和位置的移动,可实现任意角度和半径的弯曲加工,确保加工精度,同时在结构上能实现弯管模具和送料夹具的快速更换,使弯管机具备先焊后弯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100518B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610414850.5
申请日:2016-06-14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能动微热光电、微热电和微热联合动力系统,包括用于将气态的碳氢燃料和空气进行催化反应、从而产生热能的非能动热源单元,通过管道与该非能动热源单元连接、用于将热能先转换成光再转换成电并形成一级产电输出的微热光电单元,通过管道与该微热光电单元连接、用于将热能转换成电并形成二级产电输出的微热电单元,以及通过管道与该微热电单元连接、用于将热能转换成电并形成三级产电输出的微热动力单元。本发明结构合理、设计巧妙,大幅提高了整体系统的输出能量效率,满足了更高的能量密度输出需求,因此,本发明适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127812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0669231.X
申请日:2018-06-26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控弯管机控制系统,涉及涉及管材弯曲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中央控制器、外部输入设备、外部输出设备和弯管机执行部件,所述弯管机执行部件包括送料伺服机构、角度旋转伺服机构、弯管伺服机构、夹紧伺服机构、升降伺服机构、水平移动伺服机构、靠板伺服机构和随动伺服机构,本发明采用8轴伺服控制完成不同角度和位置的移动,可实现任意角度和半径的弯曲加工,确保加工精度,同时在结构上能实现弯管模具和送料夹具的快速更换,使弯管机具备先焊后弯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527369B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610030891.4
申请日:2016-01-18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 四川聚能核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1N3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氢催化板的反应动力学检测装置,包括氢气源、配气罐、反应容器、氢气浓度仪、气体循环泵和数据采集处理装置;气体循环泵、配气罐、反应容器和氢气浓度仪首尾相连形成一个闭环回路,其中:氢气源用于提供氢气;配气罐用于氢气和空气在其内混合,得到测量所需的氢气浓度;反应容器用于放置催化板,并提供氢氧催化反应的环境;氢气浓度仪用于定量测量闭环回路中的氢气浓度;气体循环泵用于控制闭环回路中的气体循环;数据采集处理装置用于采集配气罐中充入氢气前后的压力以及闭环回路中催化剂温度和氢气反应浓度数据。本发明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可实现精确、快速的检测核电站消氢催化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
-
公开(公告)号:CN106100518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414850.5
申请日:2016-06-14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能动微热光电、微热电和微热联合动力系统,包括用于将气态的碳氢燃料和空气进行催化反应、从而产生热能的非能动热源单元,通过管道与该非能动热源单元连接、用于将热能先转换成光再转换成电并形成一级产电输出的微热光电单元,通过管道与该微热光电单元连接、用于将热能转换成电并形成二级产电输出的微热电单元,以及通过管道与该微热电单元连接、用于将热能转换成电并形成三级产电输出的微热动力单元。本发明结构合理、设计巧妙,大幅提高了整体系统的输出能量效率,满足了更高的能量密度输出需求,因此,本发明适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738246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10032449.5
申请日:2016-01-18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 四川聚能核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1N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核电站安全壳事故后水蒸汽在线测量的装置,包括进气管、标准容器、冷液容器、冷液循环泵、液态水收集器、出气管以及水蒸汽浓度测量装置;所述进气管、冷液循环泵、出气管和水蒸汽浓度测量装置均与标准容器连接;所述冷液容器与冷液循环泵连接,所述液态水收集器通过过水挡气阀门与标准容器连接。本发明设计合理、操作便捷、安全性高,其可以实现精确、快速的核电站安全壳内水蒸汽浓度测量,并为后续取样氢气浓度测量创造合适的测量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05225703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510713737.2
申请日:2015-10-28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 四川聚能核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IPC: G21C9/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热电转换功能的非能动氢复合器,包括顶部设有烟道出口的氢复合器本体、热电转换模块和储能模块;所述热电转换模块设置在烟道出口处;所述储能模块包括保护壳,内置在该保护壳中的蓄电池,以及设置在保护壳内壁与蓄电池之间、用于隔热的石棉层;所述热电转换模块通过导线与蓄电池连接。本发明能同时在事故状态下消除氢气和产生电能供其他应急设备使用,缓解了事故状态应急能源紧张的状况,因此,本发明在保障安全壳氢安全的同时,有效地将危险的氢气转化为了电能,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并提高了核电安全壳的安全性,这对于核电安全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5946941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310097952.9
申请日:2023-02-03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胶带黏贴工具,真空腔体组件提供负压吸附作用,并通过开设开口引导外界空气进入真空腔体组件内部,进而完成对胶带的吸附,通过设置导向轮且传动带套接在导向轮和真空腔体组件的外周侧,使得传动带能够沿真空腔体组件的外周侧进行输送,传动带包括剃齿打孔段和剃齿段,两者能够随传动带整体的输送并移动至开口处,能够对开口进行密实贴附,那么在剃齿打孔段贴附到开口处时,能够将胶带吸附至剃齿打孔段上,通过设置传动带在开口处形成滑动,使得剃齿打孔段和剃齿段能够交替贴附在开口处,在针对不同长度的胶带时,通过驱动传动带传动,使得与胶带相应长度的剃齿打孔段处于开口处,使两者相吻合,进而保证对胶带吸附强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