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功能的Ni-Cu双金属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在有机液体催化加脱氢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718070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711628.8

    申请日:2023-12-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功能的Ni‑Cu双金属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在有机液体催化加脱氢中的应用,属于催化剂技术领域。本发明将镍金属盐、铜金属盐和含N有机配体加入分散溶剂中,然后加入载体反应得到催化剂前体粉末,经煅烧和钝化得到所述双功能的Ni‑Cu双金属催化剂。本发明制备的催化剂具有的良好催化普适性,能够应用于有机液体储氢材料尤其是咔唑类储氢材料的加脱氢反应,催化剂催化活性高,稳定性强且反应无副产物。且本发明制备的催化剂完成一种有机液体储氢系统的可逆催化加脱氢,显著降低了储氢系统的成本和复杂性。

    一种全氢化储氢分子的制备和脱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40406B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1810164935.1

    申请日:2018-0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氢化储氢分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精确称取喹啉及催化剂,并加入反应釜中;S2.将反应釜连接温度感应装置;S3.向反应釜中充放氢气,将反应釜内的空气排尽,使反应釜内的压力与大气压一致;S4.设定反应温度、压力和转速,并匀速升温至反应温度,同时,将压力升至设定值,调整转速到设定值,反应过程中压力维持在设定值;S5.待喹啉全部转化成全氢化产物,停止反应,将温度感应装置的温度设定在15‑25℃,等待降温;S6.过滤,分离,收集,即得到全氢化储氢分子。本发明加氢条件温和,易于实现全氢化,加氢过程中不会出现催化剂中毒的现象,储氢量高达6.54wt%。

    一种高比表面积载钌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559854B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110837635.7

    申请日:2021-07-23

    Inventor: 杨明 李裴杰 董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比表面积载钌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能源领域。该催化剂以钨铝复合氧化物为载体,然后通过浸渍法以及气相还原法将Ru负载在氧化物载体上,在RuCl3浸渍液中加入乙酸钠,以减小Ru3+的zeta电位来防止浸渍烧结过程中Ru团聚,Ru金属晶粒粒径为5‑20nm,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200‑600m2/g、孔容为0.4‑1.0cm3/g、孔径为4‑25nm。本发明工艺简便,设备要求较低,所制得催化剂对有机液体储氢材料的加氢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一种脱氢用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559851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836709.5

    申请日:2021-07-23

    Inventor: 杨明 张梦迪 董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脱氢用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催化剂制备领域。本发明催化剂是以镧和氧化铝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为载体,采用共沉淀的方法合成氧化物载体,然后通过过量浸渍、液相还原以及负载贵金属Pd制备而成。本发明制备的催化剂以金属Pd为活性组分,催化剂中Pd金属负载量为1‑5%,Pd金属颗粒活性粒径为0.2‑0.3nm;所述催化剂孔容为0.4‑1.3cm3/g,比表面积为100‑300m2/g。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能够反复使用不失去活性。同时本发明催化剂能够应用于有机液体储氢材料,尤其是咔唑类储氢材料的脱氢反应。

    一种高活性、高稳定性担载镍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675865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110012257.9

    申请日:2021-01-06

    Inventor: 杨明 丁宇航 董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活性、高稳定性担载镍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能源化工领域。该催化剂以Al2O3‑SiO2‑La2O3或此三种氧化物中任意两种氧化物形成的复合氧化物为载体,以金属镍为活性组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100‑500m2/g、孔容为0.2‑1.4cm3/g、孔径为5‑25nm,催化剂中Al‑Si‑La的摩尔比为任意值,镍的总含量为30‑90wt%,催化剂Ni金属粒径为5‑15nm。本发明通过共沉淀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将Ni的载量提高到30wt%以上,另一方面又减少镍的团聚,增加了Ni的分散,镍颗粒粒径控制在纳米级别。此工艺简便,设备要求较低,所制得催化剂对有机液体储氢材料的加氢同样具有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

    一种加氢用亚纳米限域新型Ru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675842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110013192.X

    申请日:2021-01-06

    Inventor: 杨明 李根 董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液态储氢材料加氢用亚纳米限域新型Ru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能源领域。该催化剂孔容为0.7‑1.1cm3/g,比表面积为400‑1000m2/g,催化剂中Ru金属负载量为0.05‑0.7%,Ru金属颗粒粒径为0.2‑2nm之间。该方法以二氧化硅/氧化铝/二氧化钛/炭黑为载体,通过有机金属络合的方法将金属Ru负载在载体上,再经过高温煅烧还原的过程得到催化剂,其可以大幅度降低贵金属Ru的用量,同时不降低甚至加快有机液态储氢材料加氢反应速率。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能够反复使用不失去活性。该催化剂能够应用于有机液体储氢材料尤其是咔唑类储氢材料的加氢反应。

    一种基于液态储氢材料的一体式直接燃料电池储能供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800878B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110139197.3

    申请日:2011-05-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直接燃料电池储能供能系统。一种基于液态储氢材料的一体式直接燃料电池储能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电化学氢化装置单体与燃料电池单体合为一体;燃料电池单体的工作介质入口由第一工作介质管与第二三通阀的第一端口相连通,第二三通阀的第二端口由第二工作介质管与储氢材料氢化物罐的底部相连通,第二三通阀的第三端口由第六工作介质管与储氢材料罐的底部相连通;燃料电池单体的工作介质出口由第五工作介质管与第三三通阀的第一端口相连通,第三三通阀的第二端口由第四工作介质管与储氢材料氢化物罐相连通,第三三通阀的第三端口由第三工作介质管与储氢材料罐相连通;所述储氢材料罐盛有储氢材料,所述储氢材料为多元混合液态不饱和杂环芳烃。本发明不但简化了装置(结构简单),还大幅提高了安全性。

    一种基于液态储氢材料的并列式直接燃料电池储能供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800877B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110139186.5

    申请日:2011-05-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直接燃料电池储能供能系统。一种基于液态储氢材料的并列式直接燃料电池储能供能系统,它包括燃料电池单体和电化学氢化装置单体;其特征在于:电化学氢化装置单体上的进水口与进水管的一端相连;电化学氢化装置单体上的储氢材料输入口由储氢材料输入管与储氢材料罐的底部相连通;电化学氢化装置单体上的储氢材料氢化物出口由储氢材料氢化物输出管与储氢材料氢化物罐相连通;燃料电池单体上的储氢材料出口由储氢材料输出管与储氢材料罐相连通,燃料电池单体上的储氢材料氢化物输入口由储氢材料氢化物输入管与储氢材料氢化物罐相连通;储氢材料罐内盛有储氢材料,所述储氢材料为多元混合液态不饱和杂环芳烃。本发明不但简化了装置(结构简单),还大幅提高了安全性。

    一种基于浆态储制氢材料的便携式制氢系统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51455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101021.0

    申请日:2025-01-22

    Inventor: 杨明 高荣懿 董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浆态储制氢材料的便携式制氢系统及使用方法,包括反应器,以及与反应器分别连接的进料模块和气体分离模块;进料模块用于向反应器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输送浆态储制氢材料和水;反应器带有加热部件且内部设置多层折流结构,工作时,顶部的浆态储制氢材料顺着多层折流结构下流,底部的水被加热成水蒸气与浆态储制氢材料反应;气体分离模块用于分离水蒸气与浆态储制氢材料反应产生的气体,得到纯化氢气。本发明将反应器设置为多层折流结构,浆态储制氢材料顺着多层折流结构下流与加热的水蒸气反应;使用水蒸气反应以及多层折流结构的设置增大了接触面积,还延长了反应物在反应器的停留时间,提升了反应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