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热解参数图版式的烃源岩排烃效率计算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016032B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010724730.1

    申请日:2020-07-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热解参数图版式的烃源岩排烃效率计算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首先对岩石样品进行热解和有机碳分析,得到现今氢指数HI和最大热解峰温Tmax;然后对经典热解图版的有机质类型分界线和成熟度趋势线进一步插值细分化,得到细分化后的热解图版;并标记HI和Tmax组成的数据点,将经过该数据点的有机质类型线与Ro为0.2%的成熟度线的交点所对应的纵坐标值作为该样品的原始氢指数;最后根据原始氢指数计算排烃效率。本发明能够简单且准确地计算出烃源岩的排烃效率;其原始氢指数获取相对合理、计算过程简单。与人为赋值法相比,其计算过程与结果不会出现负值和排烃效率大于100%的现象。

    基于热解参数图版式的烃源岩排烃效率计算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016032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10724730.1

    申请日:2020-07-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热解参数图版式的烃源岩排烃效率计算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首先对岩石样品进行热解和有机碳分析,得到现今氢指数HI和最大热解峰温Tmax;然后对经典热解图版的有机质类型分界线和成熟度趋势线进一步插值细分化,得到细分化后的热解图版;并标记HI和Tmax组成的数据点,将经过该数据点的有机质类型线与Ro为0.2%的成熟度线的交点所对应的纵坐标值作为该样品的原始氢指数;最后根据原始氢指数计算排烃效率。本发明能够简单且准确地计算出烃源岩的排烃效率;其原始氢指数获取相对合理、计算过程简单。与人为赋值法相比,其计算过程与结果不会出现负值和排烃效率大于100%的现象。

    一种吸附石油液态烃的页岩载体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46197B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910502128.0

    申请日:2019-06-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附石油液态烃的页岩载体制备方法,属于页岩油领域。本发明处理方法中首先用盐酸处理去除页岩样品中的碳酸盐矿物,残渣洗涤至中性,等分三份;然后用管式炉分别进行热释、热解、灼烧三种方法处理,分别去除页岩样品中的可溶有机质(300℃)、活性干酪根(650℃)和惰性干酪根(1200℃),最后分别再用氯仿抽提和甲醇‑丙酮‑苯三元抽提,以除去因上述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残留烃;从而制备出保留活性干酪根、去除活性干酪根保留惰性干酪根和去除惰性干酪根(即有机质)三种类型的页岩残渣样品。本发明中三种类型的页岩残渣样品作为吸附载体对于开展含不同结构干酪根有机质吸附液态烃试验和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吸附石油液态烃的页岩载体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46197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502128.0

    申请日:2019-06-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附石油液态烃的页岩载体制备方法,属于页岩油领域。本发明处理方法中首先用盐酸处理去除页岩样品中的碳酸盐矿物,残渣洗涤至中性,等分三份;然后用管式炉分别进行热释、热解、灼烧三种方法处理,分别去除页岩样品中的可溶有机质(300℃)、活性干酪根(650℃)和惰性干酪根(1200℃),最后分别再用氯仿抽提和甲醇-丙酮-苯三元抽提,以除去因上述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残留烃;从而制备出保留活性干酪根、去除活性干酪根保留惰性干酪根和去除惰性干酪根(即有机质)三种类型的页岩残渣样品。本发明中三种类型的页岩残渣样品作为吸附载体对于开展含不同结构干酪根有机质吸附液态烃试验和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自动判断缝洞型油藏生产井间连通性的综合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611081B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611020378.3

    申请日:2016-11-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判断缝洞型油藏生产井间连通性的综合方法及系统,包括:根据待判断井组的生产数据,分别基于开关井时相邻井生产数据变化、生产曲线相似性、见水时间间隔和压力下降趋势判断待判断井组中任意两口生产井的井间初始连通性;对不同判断获取的待判断井组中任意两口生产井的井间初始连通性赋不同权重,获取待判断井组中任意两口生产井的井间综合连通性;根据待判断井组中任意两口生产井的井间综合连通性,获取待判断井组的连通性。基于常规生产动态数据,无需其他静态数据;有效避免单一判断由于多井间干扰所产生的误差,且综合考虑实际生产工作制度的变化,进一步提高判断准确率,实现基于生产数据判断缝洞单元的连通性。

    基于自动编码器和多目标优化的自动历史拟合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295199B

    公开(公告)日:2018-06-26

    申请号:CN201610669095.5

    申请日:2016-08-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动编码器和多目标优化的自动历史拟合方法及系统,采用自动编码器对高维油藏静态参数进行降维,实现从高维油藏静态参数到低维数据空间之间的双向映射,然后采用多目标算法对降维后的油藏静态参数进行优化,实现油藏数值模拟自动历史拟合,得到接近实际地质模型的油藏数值模型。本发明将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编码器与多目标算法应用于油藏历史拟合问题中,大大减少了优化参数的搜索空间,提高了计算的效率和精度,使优化后的油藏数值模型更加接近真实地质模型。

    一种基于复杂非线性注采建模的井间连通定量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95092A

    公开(公告)日:2018-04-10

    申请号:CN201711286502.5

    申请日:2017-12-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复杂非线性注采建模的井间连通定量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读取生产动态数据和井轨迹数据后提取静态地质特征和动态生产特征,采用层次聚类法粗粒度分类建立动态连通模型;S2:以大尺度裂缝井间窜流通道特征作为约束对动态连通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排序,将动态连通模型划分若干分支;S3:分别确定同一连通分支上的若干生产井的大尺度裂缝井间窜流通道特征的大小关系,在各类内部构建静态参数不等式约束矩阵;S4:不等式约束矩阵对波动复杂度特征进行修正得到注采劈分系数,通过注采劈分系数评价井间连通程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基于静动态特征相结合的复杂非线性注采建模,得到注采劈分系数,定量刻画井间连通程度。

    基于t分布的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自动历史拟合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355003B

    公开(公告)日:2018-01-30

    申请号:CN201610740786.X

    申请日:2016-08-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t分布的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自动历史拟合方法及系统,采用t分布得到初始的油藏静态参数,然后采用基于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的历史拟合法并调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对所述油藏静态参数进行迭代优化,使预测生产动态与真实值尽可能接近,得到优化的油藏静态参数和油藏数值模型。本发明先利用t分布得到初始的油藏静态参数,再采用基于马尔科夫链的蒙特卡洛法不断优化模型渗透率等油藏静态参数拟合生产实际动态,得到尽可能接近真实模型的油藏数值模型,减少拟合时间,提高历史拟合的效率和精度,使油田开发动态预测的结果更加接近实际生产。

    自动判断缝洞型油藏生产井间连通性的综合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611081A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611020378.3

    申请日:2016-11-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判断缝洞型油藏生产井间连通性的综合方法及系统,包括:根据待判断井组的生产数据,分别基于开关井时相邻井生产数据变化、生产曲线相似性、见水时间间隔和压力下降趋势判断待判断井组中任意两口生产井的井间初始连通性;对不同判断获取的待判断井组中任意两口生产井的井间初始连通性赋不同权重,获取待判断井组中任意两口生产井的井间综合连通性;根据待判断井组中任意两口生产井的井间综合连通性,获取待判断井组的连通性。基于常规生产动态数据,无需其他静态数据;有效避免单一判断由于多井间干扰所产生的误差,且综合考虑实际生产工作制度的变化,进一步提高判断准确率,实现基于生产数据判断缝洞单元的连通性。

    一种获得井间连通关系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389467A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510733980.0

    申请日:2015-1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得井间连通关系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得第一油井的第一生产数据集,和第二油井的第二生产数据集,其中,第一生产数据集和所述第二生产数据集为油井在同一时间周期内的不同时间点的生产数据;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获得所述第一生产数据集与所述第二生产数据集之间的灰色关联度系数;基于动态时间规整算法获得所述第一生产数据集与所述第二生产数据集之间的动态时间相似值;根据所述灰色关联度系数和所述动态时间相似值,获得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油井和所述第二油井之间连通性能的连通系数。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为考虑时滞性导致的井间连通关系确定不准确的技术问题,提高获得井间连通关系的准确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