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肺炎防菌呼吸护理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557770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550654.5

    申请日:2024-0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肺炎防菌呼吸护理装置,涉及呼吸护理技术领域,包括呼吸机,呼吸机的内部开设有臭氧存仓,臭氧存仓的左端开设有臭氧室,呼吸机的侧端安装有出氧管,出氧管外侧位于呼吸机侧端的位置安装有出气管,出气管和出氧管的下端共同安装有呼吸阀,呼吸阀的下端安装有与臭氧室相连接的呼吸管,出氧管贯穿排气仓并连通进入分解仓内部,出气管贯穿排气仓并与外部相通,分解仓的一端开设有与氧气仓相连通的出氧口。本发明通过出氧管进入呼吸管的内部,在使用过后通过臭氧对呼吸管、出气管和出氧管内部进行杀菌,杀菌后,通过出氧管和呼吸管辅助病患进行呼吸,可以避免管道内部的细菌影响病患的治疗效果,同时可以减少呼吸管道的更换次数。

    一种呼吸内科肺功能训练器

    公开(公告)号:CN220404752U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21695990.6

    申请日:2023-06-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左侧固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内部设置有进气嘴,所述进气管的内部设置有拆卸机构,所述拆卸机构包括限位块、限位筒、横板、限位弹簧、拉杆、插杆和限位槽,所述进气嘴的外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进气管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限位筒。该呼吸内科肺功能训练器,首先将新的进气嘴插入进气管中,使用人松开两个拉杆,由于限位弹簧的弹力,此时两个插杆插入卡槽,保证进气嘴固定稳定,然后将进气嘴罩在口鼻外部,用力呼气,气体经过进气嘴到达气筒中,气体后向上推动活塞上下移动,从而达到肺功能训练的目的,气筒中的气体经过出气管排出,最后可以根据患者需求,打开密封板,更换加重块,从而更加符合患者训练需求。

    一种垃圾回收桶
    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808105U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22955937.7

    申请日:2022-11-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垃圾回收桶,涉及医疗垃圾回收领域,底座的上方连接有桶体,底座内设有第一空腔,桶体的桶外围内设有第二空腔,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相通;桶体的顶部一侧铰接有顶盖,顶盖上设有触控显示屏。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微型泵的作用下,可将其消毒罐内的消毒液通过喷管呈雾状喷至于放置桶内,以将其与人体皮肤接触的针头进行杀菌消毒,同时可利用控制板开启紫外线照明灯,其形成的紫外线光波也可达到消毒的作用,在双重消毒的作用下,完成其针头的杀菌消毒作业,避免存在其病毒传播的风险;同时将针管放入桶体内,将针头放入放置桶内,将针管和针头分离回收,可有效防止其回收物的交叉感染,以便后期的回收利用。

    一种用于辅助呼吸治疗用康复训练器

    公开(公告)号:CN218740091U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22721545.4

    申请日:2022-10-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辅助呼吸治疗用康复训练器,包括固定块与盖板以及密封盖,所述固定块的内部贯穿开设有一个空腔,所述固定块的一侧设有开口且开口处固定连接有一个透明板,所述透明板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一根转动杆,本实用有益效果是:通过吹管吹气,气体推动吹风块移动,调整吹风块重量时,先将固定螺栓转出,将密封盖取下,再将螺栓从螺纹孔内转出,将盖板取下,将配重块从配重槽内取下,调整吹风块的重量,调整人员的训练量,在将限位块移动进限位孔内,将盖板与吹风块相抵并利用螺栓固定,将盖板与固定块相抵利用固定螺栓固定,即可利用吹管吹动吹风块进行训练,可通过增加或减少吹风块的重量,增加或减少使用者的训练量。

    一种呼吸护理穿刺辅助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7244522U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220395698.1

    申请日:2022-02-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刺辅助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呼吸护理穿刺辅助装置。其包括固定装置和设置于固定装置内部的密封装置,固定装置包括穿刺管,穿刺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筒,固定筒的内部设有注射装置,密封装置包括密封机构,密封机构包括两个密封板,密封板滑动设置于穿刺管的内部。本实用新型设计能够快速方便的对患者进行注射治疗和样本抽取,相比于常见的穿刺辅助装置来说,能够在穿刺后直接完成工作,避免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二次伤害,同时在注射针注入患者体内前避免其被污染,能够有效避免患者的病灶和样本受到污染,影后后续治疗。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