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双头闭环密网支架的编织设备及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60723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310089940.1

    申请日:2023-01-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作双头闭环密网支架的编织设备及制作方法。编织设备包括转盘;具有多个锭子的锭子组件,锭子组件安装于转盘上,多个锭子沿转盘的周向依次布置,每两个锭子关于转盘的中心对称,任意两个对称的锭子用于套设编织环,以使得所有编织环中心交汇于转盘的中心处;以及与转盘同轴布设的编织芯棒,编织芯棒可在转盘的轴向上移动,编织芯棒穿过编织环的中心交汇区,并使得中心交汇区位于编织芯棒的编织起始点上,编织芯棒在编织起始点处张紧所有编织环;编织设备可通过所有锭子沿转盘周向的运动以及编织芯棒沿转盘轴向的移动,在编织芯棒上一次性编织得到双头闭环密网支架,从而有效降低双头闭环密网支架制作难度并提升制作良率。

    一种涉及检测血管损伤等级的模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62313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71771.X

    申请日:2022-11-2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涉及检测血管损伤等级的模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装置包括杆身、钩杆、撞针以及驱动弹簧;其中,杆身开设有从一个端面延伸到另一个端面的通孔,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杆身一端的端面,钩杆的另一端为凹槽,钩杆的凹槽用于与撞针的一端抵接;撞针沿杆身的长度方向滑移于杆身的通孔内,撞针的长度大于杆身与钩杆长度的总和;撞针远离钩杆的一端设置有阻挡块;驱动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杆身远离钩杆的内部端面,驱动弹簧的另一端与阻挡块固定连接,撞针与驱动弹簧同轴,撞针远离钩杆一端的侧壁设置有刻度线。本申请具有便于建立稳定的颈动脉外源性损伤模型的效果。

    针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取栓前是否溶栓的个体化治疗决策方法及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012365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210466721.6

    申请日:2022-04-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取栓前是否溶栓的个体化治疗决策方法、针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取栓前是否溶栓的个体化治疗决策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个体化治疗决策方法包括步骤S1:基于DIRECT MT的试验数据构建治疗决策模型,将DIRECT MT的试验数据按照治疗手段分为直接取栓组和桥接取栓组;步骤S2:获取任一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最终建模变量信息,利用构建完成的治疗决策模型生成并输出针对该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取栓方式治疗决策。本申请治疗决策模型能够对直接取栓和桥接取栓的治疗效果进行个体化预测,从中可以得出基于模型的治疗决策建议,预测精度和决策能力评估中取得了较为满意且显著的验证结果,具备良好的泛化能力。

    一种经导管微创血管自动吻合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998356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1566244.7

    申请日:2022-12-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经导管微创血管自动吻合装置,涉及外科血管缝合器械技术领域。该经导管微创血管自动吻合装置,包括按压机构和卡接杆,所述按压机构的一侧靠中间固定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的杆身活动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外框,所述外框的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移动板。该装置通过设置按压机构,对推杆进行按压时,可以带动移动板在滑槽的内部进行移动,进而带动移动板上的多个扎针机构进行移动,将缝合针带到血管进行穿针,能够解决外科血管吻合术采用夹具夹合宿主血管进行打孔和缝合移植旁路血管存在操作难度大和风险高的问题,能降低血管吻合手术的难度,提供更好的外科手术条件。

    一种医务人员调度方法、系统、智能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4121241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335733.7

    申请日:2021-11-1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医务人员调度方法、系统、智能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接收工作请求信息,并确定第一医务人员;所述第一医务人员与工作请求信息相匹配且处于工作状态;从第一医务人员佩戴的设备中获取第一医务人员的身体状况指标信息;根据所述身体状况指标信息判断出第一医务人员是否满足工作需求;若是,则向所述第一医务人员佩戴的设备输出工作指示信息,所述工作指示信息与所述工作请求信息相对应;若否,向第二医务人员佩戴的设备输出与所述工作请求信息相对应的工作指示信息;所述第二医务人员与工作请求信息相匹配且处于非工作状态。本申请具有合理安排医务人员的作息,确保处于工作状态的医生精神饱满和较高诊治效率的效果。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内治疗后的预后评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25463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215075.8

    申请日:2021-10-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内治疗后的预后评分方法,采用接受血管内治疗方法的aSAH患者入院数据作为样本,将其中一部分作为训练集用于训练预后模型,将另一部分作为测试集用于和传统方法比较说明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发明提出的评分系统是基于血管内治疗的aSAH患者数据进行设计的,该数据集相较于以往有样本量大,患者治疗方法统一的优点,同时相比于传统评分方法,本算法能够更好地对针对aSAH患者群体进行预后评分;本发明涉及的预后评分系统同样适用于aSAH轻症患者群体;本发明提出的预后评分系统不仅能预测患者术后一年的预后情况,还可以分析各基线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程度。

    桡动脉造影套管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633233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510063172.1

    申请日:2025-0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桡动脉造影套管,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内管和外套管,内管包括内管导管座和内管管身,外套管包括外套管导管座和外套管管身,内管导管座上设置有接头部,接头部能够与外套管导管座配合连接,使用时,将内管管身穿入外套管管身中,通过接头部和外套管导管座,使外套管与内管之间能够锁定配合,适配性好,不易造成气体栓塞或血栓,锁定位置将中间空腔的端部封闭,不会溢出血液,避免影响手术操作;超选弓上大血管时内管与外套管同步,指向目标血管后外套管与内管分离,并在导丝和内管支撑下向远端超选至目标血管,增加了导管的操控性,降低了超选的难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