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性能钴掺杂硫化铁电池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7220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494706.1

    申请日:2024-04-24

    申请人: 中南大学

    摘要: 本发明属于矿物加工与电池电极领域,涉及一种高性能钴掺杂硫化铁电池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含钴黄铁矿精矿为原材料,先采用再磨‑浮选法对其进行处理;然后在进行破碎和大量有机物包覆,接着进行喷雾干燥,获得高分子混匀包裹的含钴黄铁矿颗粒;最后将该颗粒在惰性气氛中高温焙烧,即获得含钴黄铁矿基高性能电池材料。本发明借助天然钴掺杂特性,实现了短流程制备钴掺杂铁基硫化物电极材料,其具有具有高比容量、高倍率、无体积效应、稳定性好、循环寿命长的特点,适合应用于锂离子电池和锂离子超级电容器或钠离子电池和钠离子超级电容器中作为负极储锂或储钠材料。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高效,工序少,产率高,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一种铜钼混合精矿浮选组合抑制剂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00232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314818.4

    申请日:2024-03-19

    申请人: 中南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钼混合精矿组合抑制剂在铜钼浮选分离中的应用。本发明首先对铜钼混合精矿进行细磨脱药;细磨过程中添加组合抑制剂抑制黄铜矿;再添加捕收剂、起泡剂,粗选获得钼粗精矿和铜粗精矿;钼粗精矿经精选后获得钼精矿,铜粗精矿经扫选后获得铜精矿。本发明所述组合抑制剂包括硫代氨基脲+硫代乳酸。以每吨铜钼混合精矿计,粗选水溶性的硫代氨基脲和硫代乳酸用量分别为0.2~0.5kg及0.1~0.2kg。本发明可以替代有毒抑制剂的使用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并且显著提高铜钼的浮选分离效率,实现铜钼精矿的高效分离。

    一种碳质硫化铅锌矿物的浮选分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42216B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110255724.0

    申请日:2021-03-09

    申请人: 中南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质硫化铅锌矿物的浮选分离方法,属于选矿技术领域。该方法是将部分疏水性较强的碳质优先脱除,避免或减少了对铅锌分离过程的干扰,提高了铅锌的分选效率,优先获得铅粗精矿,后精选得到铅精矿;再针对浮选矿浆中不断富集的可浮性较差的碳质进行抑制,浮选分离得到锌粗精矿,后精选得到锌精矿。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质硫化铅锌矿物的浮选分离方法,针对可浮性差异的碳质,采用优先浮选和添加抑制剂的方法分别进行处理,降低了药剂的消耗量,减少了工艺流程中碳质的循环量和矿泥含量,实现了铅、锌矿物的高效回收。

    一种从褐煤中综合提取稀有元素及有机质等有价组分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62794A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110534756.4

    申请日:2021-05-17

    申请人: 中南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褐煤中综合提取稀有元素及有机质等有价组分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原煤破碎;(2)氧化预处理,初步释放褐煤中含有的稀有金属如锗、镓、稀土等;(3)加温碱处理,深度释放褐煤中的稀有金属,并溶解出褐煤中的碱溶性有机质;(4)控电位酸处理,从碱处理液中沉淀出酸不溶有机质,并促进有机质所络合稀有金属的解析;(5)废水处理与循环,处理工艺中提取稀有金属后残余酸液与碱处理过程残余碱液的中和与循环;本发明在兼顾生产成本的前提下,进行褐煤中稀有金属提取的同时,实现褐煤中残余有机质的产品化,残余固体量少且易于建材化,处理过程中残余酸碱溶液大部分可流程内处理并循环使用,工艺流程具有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高、有价组分综合利用率高的优势。

    一种电池正极废料中深度净化除铝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64410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247320.3

    申请日:2021-10-26

    申请人: 中南大学

    IPC分类号: H01M10/54 C22B7/00 C22B21/00

    摘要: 本发明属于废旧电池正极材料回收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电池正极废料中深度净化除铝的方法,将含有铝杂质的废旧正极材料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碱性浸出,同时加入抗氧化剂防止氧化铝薄膜的形成,在磨机中进行磨矿浸出或在超声波中进行超声浸出。本发明首次采用球磨碱浸或超声搅拌碱浸配合抗氧化剂的工艺,达到了快速、高效深度除铝的目的;本发明工艺简单、可控便于大规模工业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