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碳复合材料平板的快速化学气相渗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92366B

    公开(公告)日:2010-08-11

    申请号:CN200810143540.X

    申请日:2008-11-07

    Abstract: 碳/碳复合材料平板的快速化学气相渗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在化学气相渗碳炉中,垂直于炉底设置一平板发热体;2)在平板发热体两侧各设置一固定承台,在每一个承台上各设置一与发热体平面平行的待增密碳/碳复合材料平板状坯体,气流穿坯体而过;3)以C3H6为碳源气、N2为稀释气,控制C3H6:N2体积比为1:0.5~3;4)炉温控制为800~1300℃、炉压为1~5kPa。本发明工艺方法简单、操作方便、碳源气利用效率高、最终产品的平直度高、工艺周期短,解决了长期以来本领域迫切希望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问题,为碳/碳复合材料平板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碳/碳-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03079B

    公开(公告)日:2011-03-30

    申请号:CN200810143575.3

    申请日:2008-11-1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碳/碳-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碳/碳复合材料坯体的制备,铜合金的感应熔炼、浇铸,采用热等静压对碳/碳坯体材料渗铜。本发明采用热等静压渗铜工艺,适用于碳毡及碳纤维针刺整体毡增强碳/碳复合材料坯体的均匀渗铜;通过添加Cr、Ti、Ni改善铜合金熔体对碳/碳复合材料的润湿性能;采用本发明,可将尺寸为100mm×100mm×35mm,表观密度为1.4g/cm3的针刺整体毡增强碳/碳复合材料坯体,均匀渗铜至表观密度为4.2g/cm3。

    制氟碳阳极化学气相沉积热解碳抗极化涂层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590229C

    公开(公告)日:2010-02-17

    申请号:CN200710035916.0

    申请日:2007-10-1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制氟碳阳极化学气相沉积热解碳抗极化涂层制备方法,采用C3H6和N2为碳源气对碳阳极进行化学气相沉积,获得热解碳涂层;采用硝酸镍水溶液作电镀液,对含热解碳涂层碳阳极电镀,电镀后超声清洗,烘干;真空下热处理,得到热解碳涂层与金属质点掺杂相结合的热解碳抗极化涂层。采用本发明,所得化学气相沉积热解碳涂层厚度均匀、与碳阳极基体结合紧密;以低石墨化、难极化的化学气相沉积热解碳封闭碳阳极表面孔隙,阻止电解液向电极内部渗入,保护电极内部结构;形成表面金属质点掺杂层,阻止不导电氟化石墨的产生,提高表面导电性能,阳极电流密度为0.1mA/cm2,有效防止碳阳极板的极化。

    碳/碳复合材料平板的快速化学气相渗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92366A

    公开(公告)日:2009-03-25

    申请号:CN200810143540.X

    申请日:2008-11-07

    Abstract: 碳/碳复合材料平板的快速化学气相渗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在化学气相渗碳炉中,垂直于炉底设置一平板发热体;2)在平板发热体两侧各设置一固定承台,在每一个承台上各设置一与发热体平面平行的待增密碳/碳复合材料平板状坯体,气流穿坯体而过;3)以C3H6为碳源气、N2为稀释气,控制C3H6∶N2体积比为1∶0.5~3;4)炉温控制为800~1300℃、炉压为1~5kPa。本发明工艺方法简单、操作方便、碳源气利用效率高、最终产品的平直度高、工艺周期短,解决了长期以来本领域迫切希望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问题,为碳/碳复合材料平板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一种多硫化物基液流电池用氧化还原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多硫化物基液流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7913287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1755726.1

    申请日:2023-12-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硫化物基液流电池用氧化还原电极,包括碳素类电极和负载在碳素类电极上的金属‑氮‑碳催化剂,所述金属‑氮‑碳催化剂中的金属为锌、铁、钴、镍、锰、铜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还公开了两种制备方法:将金属‑氮‑碳催化剂通过物理负载在碳素类电极上,或者通过化学合成法在碳素类电极上原位生长金属‑氮‑碳催化剂。本发明还公开了采用该多硫化物液流电池用氧化还原电极为负极的多硫化物基液流电池。本发明的多硫化物基液流电池用氧化还原电极以金属‑氮‑碳材料作为催化剂,催化剂的金属‑氮‑碳位点具有良好的多硫化物氧化还原催化活性,催化剂负载在碳素电极上,能为电极提供较多的反应位点,制备的电极催化活性高。

    碳/碳-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03079A

    公开(公告)日:2009-04-08

    申请号:CN200810143575.3

    申请日:2008-11-1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碳/碳-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碳/碳复合材料坯体的制备,铜合金的感应熔炼、浇铸,采用热等静压对碳/碳坯体材料渗铜。本发明采用热等静压渗铜工艺,适用于碳毡及碳纤维针刺整体毡增强碳/碳复合材料坯体的均匀渗铜;通过添加Cr、Ti、Ni改善铜合金熔体对碳/碳复合材料的润湿性能;采用本发明,可将尺寸为100mm×100mm×35mm,表观密度为1.4g/cm3的针刺整体毡增强碳/碳复合材料坯体,均匀渗铜至表观密度为4.2g/cm3。

    碳/碳-铜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03078A

    公开(公告)日:2009-04-08

    申请号:CN200810143574.9

    申请日:2008-11-1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碳/碳-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具有密度梯度的碳/碳复合材料为坯体,采用热等静压渗铜方法制备碳/碳-铜复合材料,使碳/碳-铜复合材料在厚度方向具有热膨胀系数梯度过渡。采用本发明的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可有效控制碳纤维预制体沿厚度方向的增密速度,使预制体密度由表及里逐渐降低,获得具有密度梯度的碳/碳复合材料坯体;采用本发明,可制备厚度为0.1mm~5mm的碳/碳-铜复合材料,其厚度方向的线膨胀系数从1.5×10-6/℃过渡到15.2×10-6/℃;应用本发明得到的界面膨胀梯度过渡结构,可有效改善碳/碳复合材料与铜连接界面的膨胀失配,促进两者的可靠连接。

    一种聚苯并咪唑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820688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586895.7

    申请日:2023-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苯并咪唑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金属盐加入有机溶剂中制备成混合溶液,其中,所述金属盐为锂盐或/和钙盐;(2)将聚苯并咪唑聚合物或聚苯并咪唑聚合物溶液加入到步骤(1)得到的混合溶液中,搅拌,得到铸膜液;(3)将所述铸膜液进行铸膜,然后将所得的膜进行浸泡处理,得到聚苯并咪唑膜。本发明通过借助溶剂引入锂盐或/和钙盐破坏PBI分子链间氢键,增加松弛度,提高酸碱吸收率,同时不会对PBI的本征分子结构造成影响,保留了其优异的化学稳定性,从而保证了本发明制备得到的聚苯并咪唑膜具有优异的质子传输性能和阻钒性能,且能保持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碳/碳-铜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03078B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0810143574.9

    申请日:2008-11-1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碳/碳-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具有密度梯度的碳/碳复合材料为坯体,采用热等静压渗铜方法制备碳/碳-铜复合材料,使碳/碳-铜复合材料在厚度方向具有热膨胀系数梯度过渡。采用本发明的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可有效控制碳纤维预制体沿厚度方向的增密速度,使预制体密度由表及里逐渐降低,获得具有密度梯度的碳/碳复合材料坯体;采用本发明,可制备厚度为0.1mm~5mm的碳/碳-铜复合材料,其厚度方向的线膨胀系数从1.5×10-6/℃过渡到15.2×10-6/℃;应用本发明得到的界面膨胀梯度过渡结构,可有效改善碳/碳复合材料与铜连接界面的膨胀失配,促进两者的可靠连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