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57445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210616551.5
申请日:2022-06-01
Applicant: 中交二航武汉港湾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钢纤维分布的各向同性UHPC拌和装置及制备方法。包括拌合装置,拌合装置中用于拌和UHPC的容器内设有多个具有一定间距的顺向杆,多个顺向杆共同的沿着直线或圆向一个方向运行,顺向杆用于使UHPC中的部分纤维组分在一个方向具有各向同性;还设有与顺向杆相向运动且至少在一个侧面接触的清洁组件,以清除顺向杆上缠绕的纤维组分。过设置的顺向杆,使UHPC中的部分纤维组分能够具有共同的方向,以使UHPC构件在需要的方向上具有足够的性能,从而能够减少纤维组分的用量,而纤维组分,尤其是钢纤维是UHPC中成本的主要构成因素。
-
公开(公告)号:CN118005343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065383.4
申请日:2024-01-17
Applicant: 中交二航武汉港湾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4B28/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桥梁工程的轻质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轻质超高性能混凝土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材料组分:水泥800‑1200份、硅灰100‑300份,粉煤灰微珠100‑200份,高强空心球500‑850份,橡胶粉40‑80份,纤维20‑40份,减水剂30‑40份,消泡剂0.2‑0.5份,膨胀剂5‑10份以及170‑200份水。本发明通过引入轻质高强的空心球集料、高抗拉的增韧材料及高性能外加剂解决传统轻质超高性能混凝土粘度高、容重大、强度低、耐久性能不良、体积稳定性差等问题,使得基于桥梁工程的新型轻质超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轻质、高强、减震、抗弯、耐久等性能于一体。
-
公开(公告)号:CN117921864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098586.3
申请日:2024-01-24
Applicant: 中交二航武汉港湾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进料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利用吨袋自重,让吨袋在刺穿刀片、滑动刀片上自行割破,吨袋内货物落下,并利用防尘板促使残留货物掉落和防止粉尘飘出,之后滑轨、滑动刀片在弹簧作用下自行恢复原位,反复操作实现对吨袋的自动切割进料,降低混凝土生产投入的人工费用和生产安全隐患,减少粉尘对环境的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6283004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211098772.4
申请日:2022-09-08
Applicant: 中交二航武汉港湾新材料有限公司 , 湖北交投智能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 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用全固废复合掺合料及其制备的混凝土,该掺合料由按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组成:硅质固废10‑15%、铝质固废8‑12%、铝铁质固废3‑5%、钙质固废55‑60%、钙铁质固废3‑5%、镁质固废5‑10%及其他固废3‑5%。本发明基于紧密堆积理论,在传统超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侧重于物理层面的最紧密堆积的基础上,再充分利用工业固废中化学组分的水化特性和反应机理的不同以及水化产物的不同,进一步填充物理层面最紧密堆积后遗留的空隙,实现了化学层面的最紧密堆积,提高了UHPC的强度、体积稳定性和耐久性,同时也提高了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817851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740459.0
申请日:2023-12-18
Applicant: 中交二航武汉港湾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福建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进料口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进料斗和自动下料口装置;自动下料口装置安装于进料斗中,自动下料口装置的顶杆垂直于待割开的吨袋设置;自动下料口装置包括顶杆、变截面刀片和锥形刀片;顶杆的顶部设置有锥形刀片,顶杆的侧面斜向下倾斜设置有变截面刀片,所述变截面刀片随着高度下降,其宽度也随之变大。本发明利用自重割破吨袋下料,减少混凝土生产投入的人工费用,降低生产安全隐患,并可适用多尺寸吨袋进料,提高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468304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463623.8
申请日:2023-11-06
Applicant: 唐山市星斗路桥机械有限公司 , 中交二航武汉港湾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混凝土智能控制多功能滑模机的施工工法,属于路桥施工方法技术领域。包括行走机构、设置在行走机构上的升降机构、布料机构、整平机构、抹面机构以及覆膜机构;布料机构安装在主架梁上,且主架梁的两端同升降机构连接;布料机构的后方依次设置整平机构、抹面机构和覆膜机构;升降机构处设置激光信号接收器;机器由控制系统进行控制;施工方法如下,整机以一定速度前进,由布料机构进行布料,整平机构对布料后的施工面进行整平;抹面机构对整平后的施工面进行抹光收面;覆膜机构对抹光收面后的施工面进行覆膜。本发明集布料、振动整平、收面、覆膜于一体,结构紧凑、施工效率高、节省人工、操作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8404702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735187.3
申请日:2024-06-07
Applicant: 中交二航武汉港湾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唐山市星斗路桥机械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UHPC混凝土智能搅拌机,属于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搅拌仓以及用于将混凝土料从搅拌仓定量输送的接料转盘;所述接料转盘上设置若干接料斗;所述接料转盘转动设置在机架上,通过转动使接料斗从搅拌仓接料后,再转动到放料位置;搅拌仓内置搅拌装置。本发明是混凝土智能搅拌机,设置有搅拌仓和接料转盘。在搅拌仓内能够对混凝土料进行搅拌,然后通过接料转盘将物料接出来后实现对于混凝土料的定量输送。本发明能够实现混凝土料搅拌、输送、落料的自动化进行,实现了混凝土料定量输送,适合于定量向预制模板内输入混凝土料的工作,智能化程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5745498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211246817.8
申请日:2022-10-12
Applicant: 中交二航武汉港湾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4B28/02 , C04B24/32 , C08F283/06 , C08F220/06 , C08F220/34 , C08F220/14 , C04B10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低粘度大流态超高性能混凝土,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水泥800‑860份、硅灰120‑140份、微珠100‑120份、复合矿物掺合料60‑100份、石英砂820‑970份、钢纤维234‑312份、降粘抗盐减水剂20‑28份,水158‑163份;水泥的球度≥0.85,硅灰的球度为1.0,微珠的球度≥0.95,复合矿物掺和料的球度≥0.97,石英砂的球度≥0.85。本发明基于最紧密堆积理论中的颗粒标准球型假设,通过限定UHPC各组分的球度,充分发挥各组分颗粒的“滚珠”效应,同时选用高性能的降粘抗盐减水剂进行协同作用,在高纤维体积掺量下适当降低了UHPC的粘度,提高了UHPC流动性和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368081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1097056.4
申请日:2022-09-08
Applicant: 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交二航武汉港湾新材料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纵坡桥面铺装用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混凝土原料中引入低温敏的聚合物触变剂和无机类触变材料,形成低温敏高触变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加入纳米碳酸钙填充特殊结构触变网络与胶材之间的缺陷,并利用碳酸钙晶须进行界面增强,再采用高球形度的粉煤灰微珠及整形石英砂降低拌合物粘度,同时采用早强型胶凝材料、专用减水剂及调凝材料缩短凝结时间,高触变性使大纵坡桥面施工过程坡度及厚度控制变得可能,低温度敏感性和较短的凝结时间则使混凝土对现场复杂多变现场条件的适应性增强,微纳米填料的使用则是解决了超高性能混凝土在引入触变材料过程中存在的强度、耐久性受损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157445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616551.5
申请日:2022-06-01
Applicant: 中交二航武汉港湾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钢纤维分布的各向同性UHPC拌和装置及制备方法。包括拌合装置,拌合装置中用于拌和UHPC的容器内设有多个具有一定间距的顺向杆,多个顺向杆共同的沿着直线或圆向一个方向运行,顺向杆用于使UHPC中的部分纤维组分在一个方向具有各向同性;还设有与顺向杆相向运动且至少在一个侧面接触的清洁组件,以清除顺向杆上缠绕的纤维组分。过设置的顺向杆,使UHPC中的部分纤维组分能够具有共同的方向,以使UHPC构件在需要的方向上具有足够的性能,从而能够减少纤维组分的用量,而纤维组分,尤其是钢纤维是UHPC中成本的主要构成因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