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
    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513115U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520154735.X

    申请日:2015-03-18

    Inventor: 古闲隆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薄型的照明装置。照明装置(10)具备第1框体(21)及与第1框体(21)彼此闭合的第2框体(22)。在第1框体(21)中设置发光单元(12)。在第2框体(22)中设置电源单元(13)。发光单元(12)及电源单元(13)被配置成:当第1框体(21)与第2框体(22)闭合时,在该闭合方向上彼此不重合。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得到一种薄型的照明装置。

    照明装置
    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164984U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420534530.X

    申请日:2014-09-17

    Inventor: 古闲隆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照明装置(1)包括:下部本体(3);上部盖(5),能够与下部本体(3)分离且覆盖下部本体(3);灯单元(41),设置于上部盖(5);以及电连接部,在所述盖构件相对于所述装置本体打开时,阻断电源单元对所述电气电路的电源供给。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照明装置操作性优异。

    照明装置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813146U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220453765.7

    申请日:2012-09-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可进行与周围明亮度相对应的点灯控制的防延烧构造的照明装置。照明装置(10)包括金属制的框体(15),金属制的框体(15)在上表面侧包括采光孔(32),且下侧形成开口。利用透光构件(36)来堵塞框体(15)的采光孔(32)。利用金属制的安装板(17)来将框体(15)的下侧的开口予以覆盖,在框体(15)与安装板(17)之间形成收容空间(16)。将发光二极管元件配置于安装板(17)下侧。在收容空间(16)中配置照度传感器(60),并配置点灯电路(56),照度传感器(60)检测从采光孔(32)通过透光构件(36)而射入的外光,点灯电路(56)基于照度传感器(60)的检测来使发光二极管元件点灯。

    发光装置以及照明器具
    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647231U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220060204.0

    申请日:2012-02-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获得沿着被照射面的长度方向的配光特性的发光装置以及照明器具。发光装置(10)具备发光部(11)、透镜体(12)、反射体(13),发光部(11)具有固态发光元件(11a)。透镜体(12)具有收容固态发光元件的入光部(12a),且具有出光部(12b),该出光部(12b)使从固态发光元件入射至入光部的光(a)主要朝遍布固态发光元件的光轴(x-x)与铅垂线(y-y)之间的广角方向出射。反射体(13)使未从透镜体朝广角方向出射的漏光(c)主要朝光轴方向反射。

    街灯
    7.
    外观设计
    街灯 失效

    公开(公告)号:CN302093890S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230133916.6

    申请日:2012-04-26

    Abstract: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街灯。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作为街道等公共场所的照明装置。3.本外观设计的设计要点:产品的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者照片:立体图1。后视图与主视图对称,省略后视图。立体图1及主视图的A部为透明。

    街灯
    8.
    外观设计
    街灯 失效

    公开(公告)号:CN303227274S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430355842.X

    申请日:2014-09-24

    Abstract: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街灯;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本外观设计产品用于提供道路适当亮度的照明;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设计1设计要点:产品的形状。 设计2的设计要点:产品的形状。 设计3的设计要点:产品参考图中的实线部分的形状。4.最能表明本外观设计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设计1立体图;5.指定基本设计: 设计1;6.设计1左视图与设计1右视图对称,故省略设计1左视图﹔设计2左视图与设计2右视图对称,故省略设计2左视图﹔以及设计3左视图与设计3右视图对称,故省略设计3左视图。 设计1仰视图A部,设计2仰视图A部以及设计3仰视图A部是透光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