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095613A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410193582.X
申请日:2014-05-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强层内置的新型增强拉曼微针,从上至下包括依次连接的针柄、针身及针尖,在针身及针尖表面有一组微孔,在微孔内壁上覆盖一层金属纳米材料层。本发明与以前发明的SERS活性微针相比,本发明的增强拉曼层内置,不需要高分子包被层。这样,不但可以避免对信号的衰减,也避免高分子层含有的热源物质对生物体的负面影响;与现有的表面增强拉曼材料相比,本发明的增强拉曼层只集中在微孔内,微孔尺寸和检测的激光光斑大小在同一数量级,吸附的分子大都为有效的检测分子,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分析灵敏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109899A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711282002.4
申请日:2017-12-0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49/0418 , B82Y30/00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所述复合纳米粒子是以巯基功能化的介孔氢化氧化硅原位还原生长金纳米颗粒形成的。该复合纳米粒子同时具有介孔氢化氧化硅高比表面积、比孔容、表面稳定的优点与金纳米颗粒高摩尔吸光系数和高电离效率的特性,不仅能大大提高对待测物的富集能力,还能有效吸收与转化激光能量,增加待测物的解吸离子化效率。本发明通过调节介孔氢化氧化硅巯基化程度及吸附金纳米粒子的颗粒大小、密度,使其吸附与吸光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的效果,实现质谱对小分子物质的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6744991B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710052596.3
申请日:2017-01-2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功能介孔氧化硅的合成方法。该方法以三乙氧基硅烷与三烷氧基有机硅烷偶联剂作为硅源,以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三嵌段共聚物(P123)作为表面活性剂,在酸性条件下通过共聚法一步将有机功能基团耦合到有序介孔氧化硅中,得到了功能化程度远远大于传统共聚法接枝率的有机功能化介孔氧化硅。在反应过程中,通过控制有机硅烷偶联剂与三乙氧基硅烷的加入量比例可调控介孔氧化硅的功能化程度及孔道的有序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744991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52596.3
申请日:2017-01-2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功能介孔氧化硅的合成方法。该方法以三乙氧基硅烷与三烷氧基有机硅烷偶联剂作为硅源,以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三嵌段共聚物(P123)作为表面活性剂,在酸性条件下通过共聚法一步将有机功能基团耦合到有序介孔氧化硅中,得到了功能化程度远远大于传统共聚法接枝率的有机功能化介孔氧化硅。在反应过程中,通过控制有机硅烷偶联剂与三乙氧基硅烷的加入量比例可调控介孔氧化硅的功能化程度及孔道的有序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095613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410193582.X
申请日:2014-05-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强层内置的新型增强拉曼微针,从上至下包括依次连接的针柄、针身及针尖,在针身及针尖表面有一组微孔,在微孔内壁上覆盖一层金属纳米材料层。本发明与以前发明的SERS活性微针相比,本发明的增强拉曼层内置,不需要高分子包被层。这样,不但可以避免对信号的衰减,也避免高分子层含有的热源物质对生物体的负面影响;与现有的表面增强拉曼材料相比,本发明的增强拉曼层只集中在微孔内,微孔尺寸和检测的激光光斑大小在同一数量级,吸附的分子大都为有效的检测分子,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分析灵敏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