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85263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871304.4
申请日:2023-07-17
Applicant: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IPC: H01M10/052 , H01M10/058 , H01M10/056 , C09D4/02 , C09D5/24
Abstract: 一种固态锂电池用界面修饰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界面修饰层包括富集锂离子导电颗粒的刚性侧和富集有机基体的柔性侧,所述刚性侧用于和锂电池的负极接触,所述柔性侧用于和锂电池的正极接触;所述界面修饰层的组分包括:碳酸盐基液体电解质、有机聚合物单体、交联剂、引发剂和锂离子导电颗粒。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界面修饰层,可应用于固态锂电池中,能够显著提升电解质/电极的界面兼容性,增强电极片本身离子导电性,抑制锂枝晶生长,且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大规模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621988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0918540.8
申请日:2021-08-11
Applicant: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IPC: C25B11/052 , C25B11/077 , C25B1/04
Abstract: 一种高效氧析出高熵非晶氧化物纳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催化剂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结合温和的低温液相还原方法拓展非平衡合成策略,利用过量的硼氢化钠溶于多元醇构建一个极端的还原性环境,将多达十种的金属盐前体快速还原为高熵非晶氧化物纳米颗粒,为纳米高熵氧化物合成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制备工艺。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出的高熵非晶氧化物有高熵的鸡尾酒效应以及无定型的结构,改善了氧化物表面与氧中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提供大量的活性位点,大大提高了催化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246638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211008197.4
申请日:2022-08-22
Applicant: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IPC: C01B32/15 , H01M4/587 , H01M10/054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表面褶皱的中空介孔碳球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纳米材料和新能源材料领域。本发明采用树枝状纤维形纳米SiO2(DFNS)作为牺牲模板,经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进行改性后,再以酚醛树脂进行包覆,同时添加硅酸四乙酯(TEOS)引入介孔,退火后经氢氟酸(HF)刻蚀除去牺牲模板即可得到内表面褶皱的中空介孔碳球(IW‑MHCS)。本发明的内表面褶皱的中空介孔碳球(IW‑MHCS)用于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具有较高可逆比容量,以及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外部光滑内部褶皱的巧妙设计避免电解液与碳材料大面积接触而发生过度的副反应,提高了活性材料的利用率。此外,以内表面褶皱的中空介孔碳球作为基体在金属负载以及掺杂改性等方面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因此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2766791B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210239762.8
申请日:2012-07-12
Applicant: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超细凝固组织的准晶增强Mg-6Zn-3Y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其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数wt%计为:Mg87.0~93.0%、Zn3.0~10.0%、Y0.5~3.0%,通过常压下铸态Mg-Zn-Y合金材料,在GPa级超高压下控制凝固压力、温度及凝固冷却速率制备含有纳米级粒状准晶的具有超细凝固组织的Mg-6Zn-3Y合金;其铸态组织特征是在超细的α-Mg基体上均匀弥散分布着粒状准晶,其中α-Mg枝晶的二次枝晶间距为7-10um,粒状准晶直径为50-100nm,粒状准晶的体积约占该合金总体积的25~35%,本发明采用六面顶高压机,控制凝固工艺参数,即凝固压力为6GPa、凝固温度为1300℃、凝固速率为300K/S。本发明的超细晶的准晶增强Mg-6Zn-3Y合金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和较好的热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435514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467368.8
申请日:2023-04-27
Applicant: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IPC: H01M4/62 , H01M4/505 , H01M10/0525 , C01G53/00 , C01G2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氟钛酸铵改性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分子式为xLi2MnO3·(1‑x)LiMO2,M为过渡金属Ni、Co和Mn中的一种或几种,0<x<1。制备方法如下:先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和氟钛酸铵通过固相法或液相法均匀混合,然后在惰性气氛下进行退火,得到氟钛酸铵改性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本发明材料表面集双元素(钛和氟)掺杂、尖晶石相、氧空位于一体,改善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首圈库伦效率和循环性能。性能的改善归因于强大的集成表面,其中氧空位去除表面不稳定的氧并抑制了不可逆的氧释放,钛和氟的掺杂有助于稳定材料的表面结构。此制备方法操作简单,环保无毒无害,经济适应性强,有利于工业化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776120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32121.8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IPC: C01B19/04 , H01M4/58 , H01M4/36 , H01M4/62 , H01M10/054 , C01B32/184 , C01B32/05 , B82Y40/00 , B82Y30/00
Abstract: 一种六方相碲化钴/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改性和应用,属于钾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六方相碲化钴Co1.67Te2/NC首次用于储能领域中,具有大的层间距和一定的碲空位,原位生长在堆叠的片状碳基底上。本发明还对上述Co1.67Te2/NC进一步改性,引入石墨烯与前驱体发生相互作用,通过充分碲化和二次煅烧还原制得Co1.67Te2/NC/rGO复合材料,新相Co1.67Te2均匀分布在紧密结合的氮掺杂碳和还原石墨烯上。本发明还涉及上述两种复合材料在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及丰富的介孔结构,有利于电解液的充分浸润和活性位点的充分暴露,在较高负载下实现快速,稳定,高容量储钾。
-
公开(公告)号:CN115044935B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210912125.6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IPC: C25B11/077 , C25B11/065 , C25B1/04
-
公开(公告)号:CN115044935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912125.6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IPC: C25B11/077 , C25B11/065 , C25B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高熵氧化物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高熵氧化物包含五种金属元素Fe、Co、Ni、Cr、Mn以及非金属元素O,其中金属元素Fe、Co、Ni、Cr、Mn以不同摩尔比组成,各金属原子占金属总原子百分比为5%~40%;所述纳米高熵氧化物具有尖晶石结构;其颗粒尺寸为2~10nm。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利用不同材料的吸波性能,借助微波反应器快速性,可控性,均匀性的特点,通过微波辅助溶剂热法在高压非平衡反应条件下合成成分均一,比例可调的纳米高熵氧化物,为纳米高熵氧化物合成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制备方法。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出的纳米高熵氧化物具有超小的颗粒尺寸,多元素协同效应,大量的活性位点以及结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766791A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申请号:CN201210239762.8
申请日:2012-07-12
Applicant: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超细凝固组织的准晶增强Mg-6Zn-3Y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其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数wt%计为:Mg87.0~93.0%、Zn3.0~10.0%、Y0.5~3.0%,通过常压下铸态Mg-Zn-Y合金材料,在GPa级超高压下控制凝固压力、温度及凝固冷却速率制备含有纳米级粒状准晶的具有超细凝固组织的Mg-6Zn-3Y合金;其铸态组织特征是在超细的α-Mg基体上均匀弥散分布着粒状准晶,其中α-Mg枝晶的二次枝晶间距为7-10um,粒状准晶直径为50-100nm,粒状准晶的体积约占该合金总体积的25~35%,本发明采用六面顶高压机,控制凝固工艺参数,即凝固压力为6GPa、凝固温度为1300℃、凝固速率为300K/S。本发明的超细晶的准晶增强Mg-6Zn-3Y合金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和较好的热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246638A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211008197.4
申请日:2022-08-22
Applicant: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IPC: C01B32/15 , H01M4/587 , H01M10/054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表面褶皱的中空介孔碳球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纳米材料和新能源材料领域。本发明采用树枝状纤维形纳米SiO2(DFNS)作为牺牲模板,经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进行改性后,再以酚醛树脂进行包覆,同时添加硅酸四乙酯(TEOS)引入介孔,退火后经氢氟酸(HF)刻蚀除去牺牲模板即可得到内表面褶皱的中空介孔碳球(IW‑MHCS)。本发明的内表面褶皱的中空介孔碳球(IW‑MHCS)用于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具有较高可逆比容量,以及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外部光滑内部褶皱的巧妙设计避免电解液与碳材料大面积接触而发生过度的副反应,提高了活性材料的利用率。此外,以内表面褶皱的中空介孔碳球作为基体在金属负载以及掺杂改性等方面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因此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