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融金属液位的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49167A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申请号:CN200880003229.3

    申请日:2008-10-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F23/22 B22D2/003 G01F23/0076 G01F23/04 G01F23/292

    Abstract: 一种熔融金属液位测量装置,包括图像测量仪(5)、测量标识物(6)、升降机构(1)、位移传感器(11)、数据处理系统(4)及校正标识(7);所述图像测量仪(5)安装在所述的升降机构(1)上或独立与升降机构(1),所述的图像测量仪(5)的光轴与所述测量标识物(6)轴线成一夹角;所述测量标识物(6)安装在所述升降机构(1)上或独立于所述升降机构(1),所述测量标识物(6)在所述图像测量仪(5)的视场范围内;所述数据处理系统(4)分别与所述图像测量仪(5)、所述位移传感器(11)以及所述升降机构(1)相连接;所述升降机构(1)安装在熔融金属容器(10)上或独立于熔融金属容器(10)。一种熔融金属液位测量方法。由于本发明采用测量标识物(6)穿过渣层插入熔融金属(9),当测量标识物(6)从熔融金属(9)中升起后其热图像带有渣层的厚度信息,从而可以确定渣层厚度,进而准确地测量熔融金属液位。

    熔融金属液位的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49167B

    公开(公告)日:2011-06-01

    申请号:CN200880003229.3

    申请日:2008-10-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F23/22 B22D2/003 G01F23/0076 G01F23/04 G01F23/292

    Abstract: 一种熔融金属液位测量装置,包括图像测量仪(5)、测量标识物(6)、升降机构(1)、位移传感器(11)、数据处理系统(4)及校正标识(7);所述图像测量仪(5)安装在所述的升降机构(1)上或独立与升降机构(1),所述的图像测量仪(5)的光轴与所述测量标识物(6)轴线成一夹角;所述测量标识物(6)安装在所述升降机构(1)上或独立于所述升降机构(1),所述测量标识物(6)在所述图像测量仪(5)的视场范围内;所述数据处理系统(4)分别与所述图像测量仪(5)、所述位移传感器(11)以及所述升降机构(1)相连接;所述升降机构(1)安装在熔融金属容器(10)上或独立于熔融金属容器(10)。一种熔融金属液位测量方法。由于本发明采用测量标识物(6)穿过渣层插入熔融金属(9),当测量标识物(6)从熔融金属(9)中升起后其热图像带有渣层的厚度信息,从而可以确定渣层厚度,进而准确地测量熔融金属液位。

    一种钢渣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7350943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132081.6

    申请日:2023-09-0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涉及冶钢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钢渣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方法包括:获取正位钢包视频图像;对正位钢包视频图像进行图像分割,将钢包包壁区域划分为至少一个钢包包壁子区域;对钢包包壁子区域进行灰度处理;确定钢包包壁子区域中的基准像素点块灰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和待测像素点块灰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对基准像素点块灰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和待测像素点块灰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进行比较;根据预先建立的钢包包壁传热模型和比较结果,判断钢包包壁子区域的待测像素点块是否含钢渣。本申请通过基于预先建立的钢包包壁传热模型和像素点块的灰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提高了钢渣检测准确率。

    针对盘条的温度测量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7168628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0905741.3

    申请日:2023-07-2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针对盘条的温度测量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该方法包括:实时获取待测温盘条的红外热图像;根据所述红外热图像及待测温盘条的特征信息,确定有效温度测量区域;构建待测温盘条的盘条几何模型,将预设光线投射于所述盘条几何模型并追踪所述预设光线的光线传播路径,基于所述光线传播路径的追踪结果,计算有效发射率;基于所述有效发射率,对所述有效温度测量区域的温度测量值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温度测量结果。通过获取红外热图像,利用图像处理方法分析红外热图像,实现动态捕捉有效温度测量区域,通过计算分析盘条之间的有效发射率,进而对盘条的测量温度进行修正,提高了对盘条温度测量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