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无纺布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771021B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1980015565.8

    申请日:2019-02-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兼具耐水性和柔软性且具有优异加工性的无纺布,所述无纺布由包含聚烯烃系树脂的纤维构成。本发明涉及层叠无纺布,其是由包含聚烯烃系树脂(A)的纤维构成的纺粘无纺布和由包含聚烯烃系树脂(B)的纤维构成的熔喷无纺布层叠而成的层叠无纺布,前述层叠无纺布的熔体流动速率为80~850g/10分钟,至少一面的基于KES法的表面粗糙度SMD为1.0~2.6μm,并且单位面积重量的耐水压为15mmH2O/(g/m2)以上。

    纺粘无纺布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788345A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1980015911.2

    申请日:2019-02-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纺粘无纺布,其由虽然平均单纤维直径为细径但纺丝性良好且生产率高的聚烯烃系纤维形成,质地均匀,表面光滑,手感、皮肤触感优异,而且具有高柔软性。本发明涉及纺粘无纺布,其是由包含聚烯烃系树脂的纤维构成的纺粘无纺布,前述的纤维的平均单纤维直径为6.5~11.9μm,所述纺粘无纺布的基于反射光亮度的纤维分散度为10以下并且至少一面的基于KES法的表面粗糙度SMD为1.0~2.6μm。

    纺粘无纺布
    4.
    发明公开
    纺粘无纺布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1295471A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880071051.X

    申请日:2018-10-30

    Abstract: 本发明的纺粘无纺布为由聚烯烃纤维构成的纺粘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无纺布表面的平均孔径为0.1~25μm、且最大孔径为50μm以下,并且该纺粘无纺布的每单位面积重量的耐水压为7mmH2O/(g/m2)以上。

    纺粘无纺布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315547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180023575.3

    申请日:2021-03-23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印刷性良好、光泽优异、并且柔软的纺粘无纺布。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具有以下构成。即,本发明为包含聚烯烃系树脂的纺粘无纺布,其中,平均纤维取向度为0~30度,纤维取向度为0~30度的纤维比例为50~80%,并且基准方向上的拉伸强度为与该基准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拉伸强度的3~6倍。

    过滤器用纺粘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61982B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1980039396.1

    申请日:2019-06-11

    Abstract: 提供刚性、耐折性、单位面积重量均匀性优异,并且粉尘的捕集性能、机械特性也优异的过滤器用纺粘无纺布,过滤器用纺粘无纺布由热塑性连续长丝构成,具有局部熔接部,上述无纺布的硬挺度为2mN以上且100mN以下、单位面积重量CV值为5%以下、单位面积重量为150g/m2以上且300g/m2以下。

    纺粘无纺布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212939A

    公开(公告)日:2020-05-29

    申请号:CN201880066913.X

    申请日:2018-10-15

    Abstract: 本发明的纺粘无纺布由细纤度异形截面纤维构成,所述细纤度异形截面纤维由聚烯烃系树脂形成且单纤维纤度为0.5~2.0dtex,细纤度异形截面纤维具有扁平度为1.5以上的扁平截面,纺粘无纺布的至少一面的基于KES法的表面粗糙度SMD为1.0~3.0μm,且基于KES法的平均弯曲刚度B为0.001~0.020gf·cm2/cm。

    纺粘无纺布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315547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180023575.3

    申请日:2021-03-23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印刷性良好、光泽优异、并且柔软的纺粘无纺布。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具有以下构成。即,本发明为包含聚烯烃系树脂的纺粘无纺布,其中,平均纤维取向度为0~30度,纤维取向度为0~30度的纤维比例为50~80%,并且基准方向上的拉伸强度为与该基准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拉伸强度的3~6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