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537597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2010308051.6
申请日:2020-04-17
Applicant: 上海超碳石墨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飞行时间质谱的石墨烯量子点横向尺寸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石墨烯量子点粉体溶于溶剂中制得第一混合液;分别将2,5-二羟基苯甲酸水溶液、NaCl水溶液、LiCl水溶液加入第一混合液中得到第二混合液;进行质谱测试。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可靠性高、简便等优点,可通过精细谱学结构确定石墨烯量子点横向尺寸结构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07910513A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711069504.9
申请日:2017-11-03
Applicant: 上海超碳石墨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583 , H01M10/0525 , B82Y30/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B82Y30/00 , H01M4/386 , H01M4/583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墨烯/硅复合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石墨烯/硅复合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其特征在于,包括铜箔以及设于铜箔上的多层结构,所述的多层结构包含相间设置的石墨烯层和硅/碳纳米管层,所述的硅/碳纳米管层含有硅纳米颗粒和碳纳米管,碳纳米管包覆在硅纳米颗粒上。这种层状复合材料可作为负极材料应用于锂离子电池。具有高的比容量,稳定的循环性能等特性。用这种简单的步骤将石墨烯和碳管成功包裹了硅纳米颗粒,并通过层状的特殊结构改善了硅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效应,同时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条件也提高了电极导电性,使得最终电极材料比容量高、库伦效率高、循环性能好。
-
公开(公告)号:CN117298872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57673.0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上海超碳石墨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
IPC: B01D67/00 , B01D71/40 , B01J20/26 , B01J20/30 , B01J20/28 , B01D46/54 , B01D53/02 , B01D53/22 , D04H1/4309 , D04H1/4282 , D04H1/4382 , D04H1/7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复合纤维隔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气体过滤的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聚乙烯醇和聚丙烯酸分别配置成8‑10wt%和13‑16.4wt%的水溶液;在配制水溶液时向其中一种溶液中加入氧化石墨烯或亲水改性石墨烯均匀混合以得到“核”纺液,另一种溶液则为“壳”纺液;将两种纺液用同轴静电纺丝工艺纺制成纳米薄膜;70‑80摄氏度下加热2‑4h除去薄膜中的残余溶剂,最后在100‑150摄氏度下加热交联12‑24h即得可用于气体过滤的纳米纤维膜。本发明通过添加氧化石墨烯或亲水改性石墨烯,有效增加了纤维膜的过滤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7987533A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711271888.2
申请日:2017-12-05
Applicant: 上海超碳石墨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涂层改性石墨烯/碳纳米管/硅油的热界面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以下组分:石墨烯1~20%,碳纳米管1~20%,纳米氧化铝1~20%,分散剂0.1~1%,硅烷偶联剂0.1~1%以及硅油40~90%;其制备方法包括:对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同时进行酸化处理,采用纳米氧化铝对石墨烯和碳纳米管进行表面涂层改性处理,将涂层改性处理后的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与硅油混合,得到涂层改性石墨烯/碳纳米管/硅油的热界面材料。本发明能够提高产品的导热系数,减少所述热界面材料与散热器或发热元件表面之间的接触热阻。以涂层改性石墨烯/碳纳米管/硅油的热界面材料有望应用于大功率的LED、智能设备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热界面材料的制备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4318579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210046419.5
申请日:2022-01-12
Applicant: 东华大学 , 上海绪光纤维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超碳石墨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高隔热抑烟的聚苯硫醚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复合纤维,其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取聚苯硫醚、金属氧化物及硅烷偶联剂进行搅拌混合,并共混造粒,得到聚苯硫醚/金属化合物复合母粒;取聚苯硫醚、二维纳米材料及硅烷偶联剂按二维纳米材料进行搅拌混合,并共混造粒得到聚苯硫醚/二维纳米材料复合母粒;取聚苯硫醚在挤压造粒,得到纯聚苯硫醚母粒;将聚苯硫醚/金属化合物复合母粒、聚苯硫醚/二维纳米材料复合母粒及纯聚苯硫醚母粒进行混合,并转移至干燥设备中进行预结晶和干燥处理,得到共混粒料;将共混粒料熔融共混得到聚苯硫醚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复合纤维可纺性良好,纤维显示出较高的力学性能,以及高隔热与抑烟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351282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210058589.5
申请日:2022-01-12
Applicant: 东华大学 , 上海绪光纤维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超碳石墨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隔热抑烟聚苯硫醚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取PPS、金属化合物及硅烷偶联剂搅拌混合,在200‑350℃下共混造粒,得到PPS复合母粒;取PPS在200‑350℃下挤压造粒,得到纯PPS粒料;将PPS复合母粒与纯PPS粒料混合,转移至干燥设备中预结晶和干燥,得到含水率小于50ppm的共混粒料;将共混粒料在200‑350℃下熔融共混,通过挤出注塑或熔融纺丝制备得到隔热抑烟聚苯硫醚复合材料。本发明的隔热抑烟聚苯硫醚复合材料,显示出良好的隔热抑烟性能,热释放和烟释放显著降低,且制备的复合纤维可纺性良好,成纤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1596008A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2010405684.9
申请日:2020-05-14
Applicant: 上海超碳石墨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烯混合物的组分定量分析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配置不同比例石墨烯/石墨的标准混合物,将这些标准混合物经搅拌震荡混合均匀;(2)对标准混合物做加热脱气预处理;(3)测定不同比例标准混合物的BET比表面积,绘制标准混合物的BET比表面积与石墨烯含量的标准曲线,构建数学模型;(4)对待测样品进行BET比表面积测定,所测结果在(3)中标准曲线上所对应的比例即为组分比例。本方法基于BET比表面积分析技术,是一种宏观统计的计量方法,具有准确性高、普适性强、操作简单等优点,在锂离子电池导电浆料、石墨烯防腐涂料等碳基复合体系的组分定量分析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318579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210046419.5
申请日:2022-01-12
Applicant: 东华大学 , 上海绪光纤维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超碳石墨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高隔热抑烟的聚苯硫醚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复合纤维,其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取聚苯硫醚、金属氧化物及硅烷偶联剂进行搅拌混合,并共混造粒,得到聚苯硫醚/金属化合物复合母粒;取聚苯硫醚、二维纳米材料及硅烷偶联剂按二维纳米材料进行搅拌混合,并共混造粒得到聚苯硫醚/二维纳米材料复合母粒;取聚苯硫醚在挤压造粒,得到纯聚苯硫醚母粒;将聚苯硫醚/金属化合物复合母粒、聚苯硫醚/二维纳米材料复合母粒及纯聚苯硫醚母粒进行混合,并转移至干燥设备中进行预结晶和干燥处理,得到共混粒料;将共混粒料熔融共混得到聚苯硫醚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复合纤维可纺性良好,纤维显示出较高的力学性能,以及高隔热与抑烟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795995A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2010541443.7
申请日:2020-06-15
Applicant: 上海超碳石墨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 , 上海上大瑞沪微系统集成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1N25/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薄薄膜散热材料的热导率测试系统与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用于收集、处理数据的控制系统及用于放置导热薄膜的导电基底,所述导电基底使用时表面有电流,导电基底上方设有激光测热仪。测试方法为:将样品的参数导入控制系统中;将导热薄膜固定在导电基底上;打开电源,使导电基底通电流,导热薄膜通入电流后,利用电机驱动激光测温仪从导热薄膜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得到温度-时间曲线图;判断激光测温仪是否达到极限位置;选择有效温度值并计算。本发明利用焦耳自加热原理,通过输入测量数据,实现薄膜热导率的快速测试。用户在可视化系统中,通过输入相关数据即可完成更快更有效地测量厚度低于20μm薄膜的热导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461720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11369923.6
申请日:2020-11-30
Applicant: 上海超碳石墨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 , 上海霓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N15/02 , G01N13/00 , C01B32/19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石墨烯溶液分散性快速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测定待测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的体积中值粒径D0;对氧化石墨烯分散液进行离心处理,取上清液,测定上清液的体积中值粒径D1;根据计算分散性评估值S,评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的分散性。本发明只需要测定溶液中溶质的颗粒度即可评估分散性,操作简单,准确度高,具有统计学特征,在科学研究和产业应用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