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料电池氢气加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416570B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1910616489.8

    申请日:2019-07-09

    摘要: 一种燃料电池氢气加热装置,涉及燃料电池领域;包括壳体、2排换热翅片、2n个氢气分流挡板和隔板;壳体的顶端分别设置有热交换剂进口和热交换剂出口;壳体的侧壁处设置有氢气进口和压缩空气进口;壳体底端的侧壁处,设置有氢气出口和压缩空气出口;隔板将壳体内腔分为氢气腔体和压缩空气腔体;2排换热翅片分布竖直设置在氢气腔体和压缩空气腔体内部的中心处;一排换热翅片与热交换剂进口连通;另一排换热翅片与热交换剂出口连通;氢气分流挡板对称设置在氢气腔体和压缩空气腔体内部;本发明利用燃料电池堆和系统产生的废热对从冷源进入的氢气进行加热,升温均匀可控,避免电加热等较为危险的加热方式,可为燃料电池发电提供温度较高的氢气。

    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5336967B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510820686.3

    申请日:2015-11-24

    IPC分类号: H01M8/0258 H01M8/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结构,采用多个还原剂极板、多个氧化剂极板及多层膜电极组件组成上述燃料电池双极板结构。本发明设计的双极板结构能够合理地利用还原剂极板、氧化剂极板形成的空腔,为冷却剂提供了流动流场,能够实现两张基板组合中冷却剂进入活性区域;同时巧妙地将冷却剂通过冷却剂导流流道引入导流区域流道。并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小冷却剂在双极板中的流动阻力,降低系统能耗。本发明提供的燃料电池双极板结构能够降低双极板重量、体积,该提高燃料电池的能力密度。

    一种燃料电池极板流场结构及燃料电池极板

    公开(公告)号:CN109065907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954286.5

    申请日:2018-08-21

    IPC分类号: H01M8/026

    CPC分类号: H01M8/02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极板流场结构及燃料电池极板,该流场结构包含:多条间隔分布的流道和流道脊;所述流道内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强制反应介质扩散的凸起;所述流道脊上交替设置有多个用于保持多余水分的持水槽和多个用于持水槽排水的泄水槽;所述泄水槽分别与持水槽和流道连通。本发明所提供的燃料电池极板流场结构及燃料电池极板无需对空气侧和氢气侧加湿燃料电池,也能对膜电极进行增湿;同时可以更加有效地排除电池内部多余的水分,有效地解决燃料电池排水的目的。

    一种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

    公开(公告)号:CN104701550B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310663676.4

    申请日:2013-12-10

    IPC分类号: H01M8/0258 H01M4/86

    摘要: 一种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包括两块气体介质极板和冷却剂极板,所述冷却剂极板的外形面积与电池电极活性区面积相同,所述各气体介质极板上均有限制介质流动的流道,且各极板之间密封,所述冷却剂极板只有流场部分,所述冷却剂极板上设有导流槽和流道。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同时实现既改善燃料电池的散热性,同时保证电池比能量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气体介质分配更均匀、阻力更小,且提升了燃料电池比能量的有益效果。

    一种具有自加湿功能的燃料电池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3956511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210686.7

    申请日:2014-05-19

    IPC分类号: H01M8/2465 H01M8/04 H01M4/8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加湿功能的燃料电池结构,该燃料电池结构包含若干燃料电池单元,其中,每个燃料电池单元包括:设置在燃料电池单元两端的密封圈;设置在燃料电池单元中间的膜电极;及,分别设置在膜电极两侧的氧极板、氢极板;其中,该氢极板、氧极板至少一个具有自加湿结构,该自加湿结构选择微孔极板,或,多孔极板与膜的组合,具有阻气透水功能。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结构可以通过中间冷却水板中的水透过透水阻气膜或微孔加湿极板,对燃料电池的膜电极进行加湿,避免使用外部增湿装置,减少系统组件,减轻系统重量,同时降低了加湿装置带来的系统能耗。

    用于一体式可再生燃料电池的双效膜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74715B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0910199030.9

    申请日:2009-11-19

    IPC分类号: H01M8/02 H01M4/86 H01M4/8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一体式可再生燃料电池的双效膜电极。该电极包括质子交换膜、双效电极和扩散层,质子交换膜由全氟磺酸离子交换树脂组成,双效电极包括双效氢电极和双效氧电极,扩散层包括氢电极扩散层和氧电极扩散层,氢电极扩散层采用碳材料为基体;该双效膜电极采用CCM工艺制备,直接将催化层热转移到质子交换膜内表面,实现催化层和质子交换膜的一体化,并采用多孔烧结金属作为膜电极的氧电极扩散层和支撑组件。另外,本发明还公开了该双效膜电极的制备方法。

    全固态钒盐电池及其电极、电极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01551A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310663134.7

    申请日:2013-12-10

    IPC分类号: H01M4/88 H01M4/86

    CPC分类号: H01M4/88 H01M4/86

    摘要: 本发明涉及全固态钒盐电池及其电极、电极制备方法,该电极由多孔耐蚀性导电载体及涂布在所述多孔耐蚀性导电载体外表面的电极材料;所述电极材料由含活性物质的钒盐、浓硫酸和导电剂组成,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分别为:含活性物质的钒盐40~80%、浓硫酸10~30%、导电剂10~30%。全固态钒盐电池的能量密度可达到70Wh/kg以上。本发明的全固态钒盐电池电极制备方法中,采用现有成熟的工业涂布和刮涂技术将糊状电极材料均匀涂布在多孔耐蚀性导电载体的外表面上,避免了用浸渍方法带来的时间和费用的损耗,且适用于大规模批量生产,能够实现全固态钒盐电池的产业化生产和推广。

    一种能够自主排水进气的燃料电池堆

    公开(公告)号:CN104393322A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410731209.5

    申请日:2014-12-05

    IPC分类号: H01M8/24 H01M8/04 H01M4/8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自主排水进气的燃料电池堆,该燃料电池堆包含依次紧贴并列的第一端板、第一集流板、单极板组件、第一膜电极组件、若干重复单元、第一水氢双极板、第二集流板以及第二端板;单极板组件包括依次紧贴并列的水流场板、多孔气水分离组件以及氧气流场板;重复单元包括双极板组件和膜电极组件;双极板组件包括依次紧贴并列的水氢双极板、多孔气水分离组件以及氧气流场板。本发明提供的能够自主排水进气的燃料电池堆,可以使系统部件数量减少,显著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流场板耐蚀合金材料

    公开(公告)号:CN101139676A

    公开(公告)日:2008-03-12

    申请号:CN200610030976.9

    申请日:2006-09-08

    IPC分类号: C22C30/02 C22F1/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需任何表面处理,具有极高的化学和物理相容性的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流场板耐蚀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镍—铬为主要成份,占合金总重量的50w.t.%以上,此外,该材料根据需要可分别添加钼、铜、铝、钛、硅、磷、锰、铌、钕和铈等成分。经在850~1000℃下进行退火工艺处理后,可以获得最稳定的材料特性和最佳的硬度以及结晶细致程度,使材料具有较佳的深冲压特性而不影响材料本身的耐腐蚀性能,也可用做PEM燃料电池中的集流导电端板,替代镀金的金属集流板。

    质子交换膜电解水装置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966777A

    公开(公告)日:2007-05-23

    申请号:CN200510110421.0

    申请日:2005-11-17

    IPC分类号: C25B1/10

    CPC分类号: Y02E60/36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质子交换膜电解水装置,为燃料电池提供高纯氢气和氧气,依次包括:前端板,扩散板,导电板,前特殊板,氢氧流场板,膜电极,后特殊板,缓冲板,后端板等单元,每个单元为圆型耐压结构。水和气体流场板和导电板采用钛合金和其他耐蚀合金,膜电极扩散层采用碳纸或碳布,膜电极为质子交换膜和复合铂金催化剂经热压成型的高活性零极距电极。本发明工作介质为纯水,对环境没有污染,可循环使用,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纯度高,无需繁琐的净化处理。本发明与燃料电池相结合形成高比能量的可再生燃料电池贮能系统,可应用于各类航天航空飞行器的主电源系统或动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