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率尺度的全自然循环反应堆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65157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1910548383.9

    申请日:2019-06-2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功率尺度的全自然循环反应堆,反应堆的主回路换热器为大盘管,设置于反应堆的堆芯上方,并围绕堆芯吊篮布置;在所述堆芯吊篮的不同高度的周向等间距安装负荷需求隔离阀;冷却剂经过所述堆芯加热后通过所述堆芯吊篮围成的上升段,经由开启的所述负荷需求隔离阀流入主回路换热器侧,通过横掠传热管管束加热管内流体,以产生热交换,给水经加热后经由蒸汽/热水管道流出。通过非能动的自然循环实现热量移出,取消主泵,最大程度降低失去流动类的初因事件;同时取消主泵相关的支持系统,提升经济性;一体化反应堆消除了大破口发生的可能性;具有多功率等级热负荷输出能力。

    一种一体化非能动先进小堆

    公开(公告)号:CN112885490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110304905.8

    申请日:2021-03-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非能动反应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一体化非能动先进小堆,其主要包括了主要用于缓解安全壳内温度和压力超限的无限时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主要用于缓解非失水事故的无限时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用于替换高压安注的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三大系统。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简化了安全系统配置,取消安全级交流电源,简化支持系统设计,实现反应堆和安全壳的无限时冷却,事故期间无需操纵员干预,提升电厂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一种一体化反应堆安全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53634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221353.X

    申请日:2023-09-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体化反应堆安全系统及方法,属于核反应堆安全系统技术领域,包括一体化反应堆压力容器和安全壳,所述一体化反应堆压力容器设置在安全壳内,所述一体化反应堆压力容器内部设置有一二次侧换热器,所述一二次侧换热器的二次侧入口与二次侧给水管线相连,一二次侧换热器的二次侧出口与二次侧出口管线相连;所述安全壳外侧设置有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所述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出口通过余排出口管线与二次侧给水管线相连,所述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入口通过余排入口管线与二次侧出口管线相连。本发明满足反应堆设计基准事故缓解需求,保证反应堆安全性,最大限度简化设备、提高布置空间利用率,提升经济性。

    一种落棒事故安全分析方法及计算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249708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275727.0

    申请日:2024-09-12

    Inventor: 刘立欣 王海涛

    Abstract: 一种落棒事故安全分析方法:对落棒事故公开开展包络分析,确定落棒价值的范围;建立特征落棒价值序列;计算得到极限状态点;根据极限状态点的堆芯轴向功率分布和径向功率峰因子计算得到堆芯偏离泡核沸腾比。该方法能够对落棒事故作出合理保守的安全分析,提高落棒事故安全分析效率,同时优化核电厂运行的经济性。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装置。

    一种多功率尺度一体化反应堆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65158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1910548388.1

    申请日:2019-06-2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功率尺度一体化反应堆及其使用方法,在反应堆压力容器内至少布置两列及以上换热器序列,所述每个换热器序列上布置有至少2级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序列布置在贴近所述压力容器内壁面,所述每个换热器序列中的每级换热器通过之间的连接管线上的隔离阀串联并隔离;所述每个换热器序列由一条给水管线和对应于不同功率等级热负荷需求的蒸汽/热水输出管线组成,所述给水管线和汽/热水输出管线上均设置隔离阀。取消主泵,并通过非能动的自然循环实现热量移出;一体化反应堆消除大破口发生的可能性;多级串联换热器实现多功率等级能量输出的目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