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电站事故后Ⅴ型堆外熔融物滞留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377722A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210127011.7

    申请日:2012-04-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电站事故后V型堆外熔融物滞留装置,包括内墙、固定于内墙内侧的蒸汽通道壁、置于蒸汽通道壁之内的压力容器,还包括围于内墙之外的外墙、固定于内墙底部的堆芯熔融物滞留装置、及与堆芯熔融物滞留装置底部紧密接触的固定于外墙的堆芯熔融物冷却装置;内墙与外墙之间形成冷却剂下降通道,内墙与堆芯熔融物滞留装置之间设有冷却剂通道;堆芯熔融物滞留装置上表面位于压力容器正下方的位置上设有堆芯熔融物滞留凹槽,堆芯熔融物滞留装置下表面为平面;堆芯熔融物滞留装置由无机非金属耐火材料构成。本发明采用堆外的熔融物滞留设计,用不同的材料包容熔融物,用冷却剂环路和堆芯熔融物冷却装置对熔融物进行冷却,提高了核电站的高全性。

    一种水淹式安全壳完全非能动余热导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377728A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210127319.1

    申请日:2012-04-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电站反应堆专设安全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事故后具有最终热阱的水淹式安全壳非能动余热导出系统。解决核电站事故后,冷却水全部蒸发水淹式安全壳丧失绝大部分的最终热阱问题。导流板为四周封闭的框架结构,并且在导流板的下部开设若干通水孔,导流板放置于水池底部,导流板环绕安全壳并浸在冷却水中,导流板外侧区域的冷却水中放置分离式冷却装置的蒸发端,分离式冷却装置的冷凝端布置于烟囱中。通过冷却液的自然循环将安全壳散发出的热量传递给分离式冷却装置,分离式冷却装置再通过烟囱将热量导出。本系统采用成熟的设备,非能动驱动,保证了系统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从而显著增加核电站的安全性。

    一种核电站事故后堆外熔融物滞留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377722B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210127011.7

    申请日:2012-04-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电站事故后V型堆外熔融物滞留装置,包括内墙、固定于内墙内侧的蒸汽通道壁、置于蒸汽通道壁之内的压力容器,还包括围于内墙之外的外墙、固定于内墙底部的堆芯熔融物滞留装置、及与堆芯熔融物滞留装置底部紧密接触的固定于外墙的堆芯熔融物冷却装置;内墙与外墙之间形成冷却剂下降通道,内墙与堆芯熔融物滞留装置之间设有冷却剂通道;堆芯熔融物滞留装置上表面位于压力容器正下方的位置上设有堆芯熔融物滞留凹槽,堆芯熔融物滞留装置下表面为平面;堆芯熔融物滞留装置由无机非金属耐火材料构成。本发明采用堆外的熔融物滞留设计,用不同的材料包容熔融物,用冷却剂环路和堆芯熔融物冷却装置对熔融物进行冷却,提高了核电站的高全性。

    一种水淹式安全壳完全非能动余热导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377728B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210127319.1

    申请日:2012-04-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电站反应堆专设安全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事故后具有最终热阱的水淹式安全壳非能动余热导出系统。解决核电站事故后,冷却水全部蒸发水淹式安全壳丧失绝大部分的最终热阱问题。导流板为四周封闭的框架结构,并且在导流板的下部开设若干通水孔,导流板放置于水池底部,导流板环绕安全壳并浸在冷却水中,导流板外侧区域的冷却水中放置分离式冷却装置的蒸发端,分离式冷却装置的冷凝端布置于烟囱中。通过冷却液的自然循环将安全壳散发出的热量传递给分离式冷却装置,分离式冷却装置再通过烟囱将热量导出。本系统采用成熟的设备,非能动驱动,保证了系统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从而显著增加核电站的安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