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硅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锂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950379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763282.0

    申请日:2024-1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硅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锂离子电池,其包括以下步骤:S1、对碳球前驱体进行热处理、碳化处理和活化处理,得到多孔碳球;所述碳球前驱体包括碳源和含过渡金属的聚合物纳米球;所述含过渡金属的聚合物纳米球包括聚合物纳米球基体和过渡金属包覆层;S2、采用第一化学气相沉积对所述多孔碳球进行沉积硅,得到硅碳材料前驱体;S3、采用第二化学气相沉积对所述硅碳材料前驱体进行沉积碳;去除过渡金属,得到复合硅碳材料。所得复合硅碳材料中硅负载量较高且稳定性、导电性能优异,采用该复合硅碳材料的锂离子电池的容量性能优异,且能兼顾优异的循环性能和首次效率。

    碳硅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8712355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693094.9

    申请日:2024-05-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硅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该碳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混合物依次进行干燥、炭化处理,得到多孔碳材料;混合物包括模板剂、含硼化合物、碳源材料;模板剂、含硼化合物、碳源材料的质量比为(5‑30):(0.1‑10):100;混合物的固含量为5%‑80%;S2、将多孔碳材料依次进行硅沉积、碳包覆,得到碳硅负极材料。本发明通过工艺的设计,使硅能进行靶向沉积,有效抑制碳硅负极材料中硅的体积膨胀,使得含有该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具有较好的电学性能;并且本发明制备方法的硅沉积过程中的硅利用率较高。

    预锂化硅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及锂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7476904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609064.7

    申请日:2023-11-28

    Inventor: 张健 李波 马飞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锂化硅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及锂离子电池,其中,预锂化硅氧材料由内向外依次包括内核、第一包覆层、第二包覆层和第三包覆层,内核的材料包括氧化亚硅、硅微晶和硅酸盐,第一包覆层为碳层,第二包覆层为普鲁士蓝包覆层或普鲁士蓝类似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形成的包覆层,第三包覆层为导电聚合物包覆层。本发明首先在预锂化碳包覆硅氧材料的表面形成普鲁士蓝或普鲁士蓝类似物的包覆层,其包覆层结构为三维空间,能够为预锂化硅氧提供一个体积膨胀的缓冲空间,使用其制作的电池能保持高首效的同时,提高了原有材料的循环性能,再通过导电聚合物层的包覆使预理化硅氧材料的导电性和疏水性都有增加。

    纳米羧甲基纤维素盐及其制备方法、粘结剂、极片和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949060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725311.4

    申请日:2024-11-27

    Inventor: 夏长明 李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羧甲基纤维素盐及其制备方法、粘结剂、极片和电池,该纳米羧甲基纤维素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纤维素原料和混合物进行反应得沉淀物;将沉淀物依次经过碱化处理和醚化处理得纳米羧甲基纤维素盐;其中,混合物包括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第一催化剂为具有催化酯化反应功能的催化剂,第二催化剂为酸液。该纳米羧甲基纤维素盐用于电池时可同时具有高循环性能和高倍率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