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692353B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210138060.0
申请日:2012-05-04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高琮 , 莱州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测定材料冲击传递特性和冲击形变的装置及其实施方法,该装置包括门型机架(1)、剩余冲击力接收平台(2)、位移传感头(3)、冲击头发射器(4)、冲击头(5)、信号采集分析系统(7)和冲击头提升复位机构(8),所述的位移传感头(3)设在冲击头发射器(4)上,所述的冲击头(5)分别与冲击头提升复位机构(8)和冲击头发射器(4)连接,所述的信号采集分析系统(7)分别连接剩余冲击力接收平台(2)、位移传感头(3)、冲击头发射器(4)、冲击头(5)和冲击头提升复位机构(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可真实地获知防护材料在受到冲击的防护性能、模拟人体在防护材料阻挡下的实际受力状况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692353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210138060.0
申请日:2012-05-04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高琮 , 莱州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测定材料冲击传递特性和冲击形变的装置及其实施方法,该装置包括门型机架(1)、剩余冲击力接收平台(2)、位移传感头(3)、冲击头发射器(4)、冲击头(5)、信号采集分析系统(7)和冲击头提升复位机构(8),所述的位移传感头(3)设在冲击头发射器(4)上,所述的冲击头(5)分别与冲击头提升复位机构(8)和冲击头发射器(4)连接,所述的信号采集分析系统(7)分别连接剩余冲击力接收平台(2)、位移传感头(3)、冲击头发射器(4)、冲击头(5)和冲击头提升复位机构(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可真实地获知防护材料在受到冲击的防护性能、模拟人体在防护材料阻挡下的实际受力状况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693762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210137643.1
申请日:2012-05-04
IPC: G12B17/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低速冲击组合夹层防护结构,该结构用于保护人体或设备,包括面板、单向纤维层和易压缩材料层,所述的面板、单向纤维层和易压缩材料层由上至下通过粘接剂依次叠层连接,所述的易压缩材料层对着被保护的人体或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能高效率将冲击能量耗散吸收、延长了冲击作用时间、有效降低单位面积上被保护对象所受冲击力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320881B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310299160.6
申请日:2013-07-16
IPC: D01D5/34 , D01D13/00 , D01F8/18 , D01F8/10 , D01F8/08 , D01F8/16 , D01F8/12 , D01F8/14 , D01F8/02 , D01F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皮芯结构导电碳纳米管复合纤维的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线轴Ⅰ、设有穿孔的容器、加热装置、导纱装置和线轴Ⅱ,所述的线轴Ⅰ和线轴Ⅱ均连接有速控电机。所述方法是先将从线轴Ⅰ抽出的碳纳米管纤维由穿孔穿过容器、依次经过加热装置和导纱装置后固定在线轴Ⅱ上,然后将配制的导电聚合物溶液加入容器中,开启速控电机,使碳纳米管纤维以匀速经过导电聚合物溶液,并同时开启加热装置,使形成的复合纤维快速固化;最后使固化后的复合纤维经过导纱装置被收集在线轴Ⅱ上。本发明所制备的复合纤维具有普通纱线的可操作性,可以满足拉伸、织造等后续处理工艺的要求,且适合规模化。
-
公开(公告)号:CN103184579A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310092234.9
申请日:2013-03-21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纤维制备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静电纺聚砜酰胺/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首先将经过纯化的多壁碳纳米管干燥后溶于N,N’-二甲基乙酰胺中,密封、超声振荡,然后加入含有10-15wt%的聚砜酰胺的纺丝液,搅拌反应0.2-0.8小时,密封后超声振荡即可;然后将制得的聚砜酰胺/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纺丝液倾斜连续注入静电纺丝机中进行纺丝。所述多壁碳纳米管、N,N’-二甲基乙酰胺及纺丝液加入配比为1g:12-19mL:100-900g。所述静电纺聚砜酰胺/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纤维的表面及纤维内部嵌有多壁碳纳米颗粒,所以,复合纤维的导电性能提高,从而大大拓宽了聚砜酰胺纤维的使用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3184578A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310091364.0
申请日:2013-03-21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纤维制备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聚砜酰胺/多壁碳纳米管/纳米二氧化钛三元纳米复合纤维的方法,首先是聚砜酰胺/多壁碳纳米管/纳米二氧化钛三元复合纺丝液的制备,将纯化后的多壁碳纳米管和纳米二氧化钛干燥,置于N,N’-二甲基乙酰胺内超声振荡,然后加入含有10-15wt%的聚砜酰胺的纺丝液,搅拌反应0.2-0.8小时,密封后超声振荡即可;然后将制得的聚砜酰胺/多壁碳纳米管/纳米二氧化钛三元复合纺丝液倾斜连续注入静电纺丝机中进行纺丝。所述三元纳米复合纤维的具有很好的导电性能、优异的抗紫外线能力和高温尺寸稳定性,而且该三元纳米复合纤维的反应温和、设备简单、成本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102418164A
公开(公告)日:2012-04-18
申请号:CN201110363932.9
申请日:2011-11-16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静电聚砜酰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采用物理共混技术中的溶液共混法,以聚砜酰胺为基体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碳纳米管制备了聚砜酰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制成复合纤维或复合薄膜。本发明利用超声共混技术,使少量的碳纳米管能够以纳米尺度均匀分散于聚砜酰胺基体中;碳纳米管作为一种导电性能优异的纳米颗粒,使制备的抗静电聚砜酰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能,其表面比电阻达到104~1011Ω;而且碳纳米管的刚性以及优异的高温尺寸稳定性、耐热性能等,可以与有机高聚物的韧性和可加工性完美的结合起来;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方便,可操作性强且成本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116296951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1739042.8
申请日:2022-12-31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编织中纤维束与机械件摩擦的试验装置。该装置包括:两个夹持端,用于夹持纤维束;可在两个夹持端之间做相对运动的摩擦平台,其包括底座,以及可拆卸式安装于底座上且沿两个夹持端的连线方向布设的一组摩擦模拟部件;摩擦模拟部件至少包括:金属眼摩擦、导向棒摩擦、陶瓷眼摩擦的模拟部件;张力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纤维束的张力;传动机构,用于驱动摩擦平台在两个夹持端之间沿两个夹持端的连线方向做往复运动。本发明将各类摩擦行为总结归纳为金属眼摩擦、导向棒摩擦、陶瓷眼摩擦这三类,从而可通过这三类模拟部件的灵活组合配置,实现对任意类型柔性复合材料编织工艺中纤维束的综合摩擦行为进行准确全面的模拟。
-
公开(公告)号:CN103674952B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310659941.1
申请日:2013-12-09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形薄片试样双侧纹理与颜色采集和分析装置,该装置包括圆筒形箱体,在所述箱体的两端各设有一个成像单元,所述箱体内部两侧对称设置两对准直光源,在所述箱体中间部位设有一个气动夹持器,用来夹持和固定试样张力拉伸装置和试样夹板,所述试样夹板由左侧试样夹板和右侧试样夹板组成,两侧的夹板设有磁铁,所述箱体内部两侧对称设置的两对准直光源,可实现多个角度的打光,且可以调节亮度,使夹板中的试样两个表面得到对称均匀的照射,所述的两端的成像单元,该成像单元的镜头轴心垂直于试样所在的平面,通过采集触发的功能,能够实时将采集到的试样正反两个表面的纹理与颜色数字信号通过图像采集单元传递给计算机。
-
公开(公告)号:CN105787562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172715.4
申请日:2016-03-24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N3/08 , G06T2207/20081 , G06T2207/301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色织物的纹理类型识别方法,包括双面灰度共生矩阵的建立、纹理特征参数的提取、BP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三个步骤。通过这三个步骤,将色织物的正反面图像转换成灰度图像,在相隔一定方向和距离的情况下,统计正面图像中的像素点和反面图像中的像素点所构成的像素对出现的联合概率;之后选取对比度、相关性、熵和同质性作为描述图像纹理的参数,并计算它们的数值;将提取的四种纹理特征参数作为输入向量,将纹理结构类型作为输出向量,构建一个三层BP神经网络,用来对色织物的纹理结构类型进行识别。经过一定量样本的训练,从而提升色织物纹理结构类型的识别的准确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