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87793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775760.X
申请日:2024-12-05
IPC: A61M1/0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母乳收集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妇科护理用的母乳收集器,包括抽取罩,所述抽取罩内部安装有安装箱,所述抽取罩上端开设有连接孔,所述抽取罩下端设置有固定装置;本发明通过转动转动筒,在转动柱与调节滑块之间的螺纹配合下,调节滑块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调节安装条之间的距离以适配不同的胸部大小,将托胸板共同支撑胸部,以提高适配性,并且提高了采集母乳时的舒适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753646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602283.5
申请日:2018-06-1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R1/44 , A61K35/74 , A61P31/04 , C12Q1/686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株对革兰阳性耐药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人葡萄球菌及其筛选方法,该人葡萄球菌分离于健康人皮肤定植的人葡萄球菌菌株,命名为S34‑1,对临床常见的革兰阳性耐药病原菌均有明显抑菌作用,但对革兰阴性耐药菌无抑菌作用。该人葡萄球菌株S34‑1基因组大小为2195430bp,包含2个质粒,大小分别为29577bp和29535bp,其已于2018年04月0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15552。本发明还涉及该人葡萄球菌S34‑1在制备抗革兰阳性耐药菌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从人体共生/定植菌群中筛选到对临床常见耐药病原菌有广谱抗菌活性的菌株,为挖掘对人体低毒无害、结构全新、不易产生耐药、针对性更强的新型抗菌分子打下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8823124B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1810603967.7
申请日:2018-06-1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IPC: C12N1/20 , A61K35/741 , A61P31/04 , C12R1/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株对革兰阳性耐药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表皮葡萄球菌及其筛选方法,该表皮葡萄球菌分离于健康人鼻腔定植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命名为N173‑2,对临床常见的革兰阳性耐药病原菌均有明显抑菌作用,但对革兰阴性耐药菌无抑菌作用。该表皮葡萄球菌株N173‑2基因组大小为2459364bp,包含2个质粒,大小分别为65046bp和55156bp,其已于2018年04月0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15550。本发明还涉及该表皮葡萄球菌N173‑2在制备抗革兰阳性耐药菌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从人体共生/定植菌群中筛选到对临床常见耐药病原菌有广谱抗菌活性的菌株,为挖掘对人体低毒无害、结构全新、不易产生耐药、针对性更强的新型抗菌分子打下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8823124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603967.7
申请日:2018-06-1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IPC: C12N1/20 , A61K35/741 , A61P31/04 , C12R1/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株对革兰阳性耐药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表皮葡萄球菌及其筛选方法,该表皮葡萄球菌分离于健康人鼻腔定植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命名为N173-2,对临床常见的革兰阳性耐药病原菌均有明显抑菌作用,但对革兰阴性耐药菌无抑菌作用。该表皮葡萄球菌株N173-2基因组大小为2459364bp,包含2个质粒,大小分别为65046bp和55156bp,其已于2018年04月0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15550。本发明还涉及该表皮葡萄球菌N173-2在制备抗革兰阳性耐药菌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从人体共生/定植菌群中筛选到对临床常见耐药病原菌有广谱抗菌活性的菌株,为挖掘对人体低毒无害、结构全新、不易产生耐药、针对性更强的新型抗菌分子打下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8753646B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1810602283.5
申请日:2018-06-1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IPC: C12N1/20 , C12Q1/6869 , C12Q1/14 , A61K35/741 , A61P31/04 , C12R1/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株对革兰阳性耐药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人葡萄球菌及其筛选方法,该人葡萄球菌分离于健康人皮肤定植的人葡萄球菌菌株,命名为S34‑1,对临床常见的革兰阳性耐药病原菌均有明显抑菌作用,但对革兰阴性耐药菌无抑菌作用。该人葡萄球菌株S34‑1基因组大小为2195430bp,包含2个质粒,大小分别为29577bp和29535bp,其已于2018年04月0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15552。本发明还涉及该人葡萄球菌S34‑1在制备抗革兰阳性耐药菌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从人体共生/定植菌群中筛选到对临床常见耐药病原菌有广谱抗菌活性的菌株,为挖掘对人体低毒无害、结构全新、不易产生耐药、针对性更强的新型抗菌分子打下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9344942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90662.1
申请日:2024-10-24
Abstract: 一种新生儿安全护理系统,本发明涉及新生儿护理技术领域;固定外垫设置于护理带的外侧,固定外垫的上侧设置有防护软垫,护理带的下侧壁与防护软垫连接;固定撑板嵌设在固定外垫内部的中侧,固定撑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活动撑板,活动撑板通过调节机构与固定撑板连接;头部支撑垫设置于固定外垫后侧壁的中侧,调节机构与头部支撑垫连接;头部软垫设置于头部支撑垫的上侧;绑带固定在固定外垫下表面的一侧,固定外垫下表面的另一侧上等距设置有数个与绑带一一对应的定位扣;可在使用的过程中,对新生儿进行监测,从而便于医护人员和家长了解情况,同时还可在将新生儿抱起时,对新生儿的头部进行支撑,提高了新生儿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100526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0473886.0
申请日:2023-04-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不会使尿液遗漏的泌尿外科护理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下表面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箱体的上表面固定连通有漏斗口一,所述箱体的左侧开设有竖槽,所述竖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外侧壁位于所述竖槽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楔形块一,所述楔形块一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遮挡板,所述遮挡板的右侧与所述箱体的左侧相贴合;本发明通过设置的箱体、支撑腿、漏斗口一、竖槽、竖杆、楔形块一、遮挡板、更换口、积液箱、插接孔、连接套、固定块、导向杆、脚踩板、连接柱、弹簧一、活动口、引导管和固定板,一方面可以通过漏斗口一承接呕吐物。
-
公开(公告)号:CN214016859U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022166644.1
申请日:2020-09-28
IPC: A47D15/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用品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充气式可调节角度婴儿床垫,包括充气柄和充气垫,所述充气垫内部设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的四周边缘与所述充气垫的内部两侧和前后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充气柄一端固定有双孔管,所述双孔管外侧壁固定有角度调节阀,所述角度调节阀包括调节螺栓、螺栓固定圆柱体和指针固定圆柱体;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隔离层和充气垫,传统充气床垫只有一层,而且自身也不具备调整倾斜角度的功能,所以改进后的装置将充气床垫内部分为两个独立空间,不同独立空间空气充满后对应的角度不同,达到精确控制床垫倾斜角度的作用,此外,充气床垫质地轻,材料也是选择无毒软质的,不仅舒适,比传统的一体式床更加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212346008U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20238371.4
申请日:2020-03-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充气式可调节角度婴儿床垫,包括垫体一、垫体二、以及充气手柄,所述垫体一和垫体二的相邻边上边缘通过连接边可折叠连接,在垫体一的内部设置有可充气的充气垫一和充气垫二,充气垫一充气后使垫体一的上表面抬升15度,充气垫一和充气垫二同时充电后使垫体一的上表面抬升30度,可根据需要调节床垫呈不同的角度,而且整个床垫所采用的材质轻便,可折叠,便于携带,可直接水洗,其整体呈一直线,表面平整,不易塌陷,符合新生儿脊椎的生理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220360273U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223343054.7
申请日:2022-12-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护理用亲子固定兜,包括前胸垫,所述前胸垫的侧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第一绑带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魔术贴子贴,第二绑带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魔术贴母贴,前胸垫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布兜,布兜的内部安装有限位组件。该新型护理用母子固定兜,前胸垫利用第一绑带、第二绑带、魔术贴子贴和魔术贴母贴绑在母亲上身位置,将婴儿放入布兜后,使两个橡胶软垫将婴儿身体夹在中间,此时将两个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向前后两端拉紧,通过定位环和条形板带动两个橡胶软垫将婴儿的身体抵紧,将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系在布兜外侧即可确保婴儿在布兜内的稳定性,不会在母亲弯腰时从布兜内脱离,安全性较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