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882218B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210405655.8
申请日:2012-10-2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博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30 , Y02E40/74 , Y02E40/76 , Y04S10/22 , Y04S10/5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电网无功/电压的静态集中与动态分布协调控制系统,包括静态无功集中优化控制子系统和动态电压分布控制子系统;在集中调度侧,静态无功集中优化控制子系统根据电容器组的投切次数限制要求,以及负荷的变化确定电容器组的投切策略,并进行电容器组的控制,同时检测动态电压分布控制是否成功,如果不成功,则启动动态电压集中控制的策略;动态电压分布控制子系统根据本地的测量数据,以及负荷和电压的波动,自动调整动态无功补偿装置以及变压器分接头,同时检测静态无功集中优化控制的成功与否来启动静态无功分布控制策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充分利用集中和分布控制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983578B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210457154.4
申请日:2012-11-1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博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2J3/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压配电网无功反补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上级变电站变压器的分节头控制低压母线的电压运行在设定区间内;2)根据设定的负荷端电压要求区间和低压母线的电压运行区间,计算中压配电变压器所需要的反补偿无功,确定中压电容器组的容量;3)根据中压电容器组的容量、上级变电站变压器所需的无功和向上一电压等级网络倒送无功的量,确定上级变电站电容器组的容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提高中压配电网电压合格率、提高负荷端电压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882218A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210405655.8
申请日:2012-10-2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博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30 , Y02E40/74 , Y02E40/76 , Y04S10/22 , Y04S10/5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电网无功/电压的静态集中与动态分布协调控制系统,包括静态无功集中优化控制子系统和动态电压分布控制子系统;在集中调度侧,静态无功集中优化控制子系统根据电容器组的投切次数限制要求,以及负荷的变化确定电容器组的投切策略,并进行电容器组的控制,同时检测动态电压分布控制是否成功,如果不成功,则启动动态电压集中控制的策略;动态电压分布控制子系统根据本地的测量数据,以及负荷和电压的波动,自动调整动态无功补偿装置以及变压器分接头,同时检测静态无功集中优化控制的成功与否来启动静态无功分布控制策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充分利用集中和分布控制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983578A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210457154.4
申请日:2012-11-1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博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2J3/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压配电网无功反补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上级变电站变压器的分节头控制低压母线的电压运行在设定区间内;2)根据设定的负荷端电压要求区间和低压母线的电压运行区间,计算中压配电变压器所需要的反补偿无功,确定中压电容器组的容量;3)根据中压电容器组的容量、上级变电站变压器所需的无功和向上一电压等级网络倒送无功的量,确定上级变电站电容器组的容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提高中压配电网电压合格率、提高负荷端电压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426148A
公开(公告)日:2015-03-18
申请号:CN201310362272.1
申请日:2013-08-19
Applicant: 上海博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30 , Y02E40/74 , Y02E40/76 , Y04S10/22 , Y04S10/545 , H02J3/18 , H02J3/12 , H02J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电网无功/电压的静态集中与动态分布协调控制系统,包括静态无功集中优化控制子系统和动态电压分布就地控制子系统;在集中调度侧,静态无功集中优化控制子系统根据电容器组的投切次数限制要求以及负荷的变化确定电容器组的投切策略,并进行电容器组的控制;同时检测动态电压分布控制是否成功,如果不成功,则启动动态电压集中控制的策略;动态电压分布就地控制子系统根据本地的测量数据,以及负荷和电压的波动,自动调整动态无功补偿装置以及变压器分接头;同时检测静态无功集中优化控制是否成功,如果不成功,启动静态无功分布控制策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充分利用集中和分布控制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156886B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410391895.6
申请日:2014-08-1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Q50/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76 , Y04S10/5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电源灵活性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集电力系统中各节点的电力数据,并进行潮流计算;2)选取电源灵活性评价参数;3)根据所述电源灵活性评价参数建立电源灵活性评价模型;4)根据潮流计算结果,基于电源灵活性评价模型获得并输出灵活性评价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计算简便、评价结果准确有效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106274A
公开(公告)日:2008-01-16
申请号:CN200710045169.9
申请日:2007-08-2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2J3/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34
Abstract: 一种用于电力技术领域的地区电网无功电压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数据库模块、通讯模块、分析计算模块、图形显示模块、报表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其中:所述的通讯模块接收由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转发过来的实测数据,送到计算分析模块,同时保存至数据库模块中,分析计算模块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形成无功电压控制策略,再通过通讯模块下发,同时通过通讯模块传送到图形显示模块显示计算分析以及控制的结果,报表管理模块通过通讯模块实现控制结果的查询、显示和打印,系统管理模块通过通讯模块实现对整个系统的管理。本发明可以实现控制全过程全部自动完成,可以大幅度降低现场运行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149416B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申请号:CN200710170430.8
申请日:2007-11-1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电力技术领域的电力电缆绝缘状态监测与寿命管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数据库模块、图形显示模块和报表管理模块,其中数据采集模块负责采集电缆绝缘监测数据,并将监测数据送到数据分析模块和图形显示模块,同时保存监测数据至数据库模块;数据分析模块接收电缆绝缘监测数据后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分析计算,并结合相关数据对电缆的绝缘和剩余寿命进行判断,将判断结果保存至数据库模块并发送到图形显示模块;数据库模块负责存储监测数据和判断结果;图形显示模块显示电网接线图和监测数据;报表管理模块读取数据库模块中保存的监测数据和判断结果。本发明分析数据面广,涵盖信息丰富,提高了判断精度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156886A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410391895.6
申请日:2014-08-1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Q50/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76 , Y04S10/5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电源灵活性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集电力系统中各节点的电力数据,并进行潮流计算;2)选取电源灵活性评价参数;3)根据所述电源灵活性评价参数建立电源灵活性评价模型;4)根据潮流计算结果,基于电源灵活性评价模型获得并输出灵活性评价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计算简便、评价结果准确有效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091291A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410341460.0
申请日:2014-07-1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系统多尺度柔性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电力系统的潮流数据,对电力系统运行中的等式约束、不等式约束及设定的目标函数进行柔性化表示,建立考虑时间尺度的多尺度柔性评价数学模型;2)针对不同时间尺度,根据多尺度柔性评价数学模型计算相应的柔性评价结果,形成多尺度柔性综合评价矩阵;3)根据步骤2)获得的多尺度柔性综合评价矩阵评价电力系统在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应用场景下的运行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评价结果精确、过程简单可靠可操作性强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