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热源梯级相变储能调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414192B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011362381.X

    申请日:2020-1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热源梯级相变储能调控装置,所述储能调控装置包括:若干系统热源,若干系统冷源、若干阀门、若干水箱及若干个储能单元,其中,所述系统热源出口处至少带有一个阀门,所述系统冷源出口处至少带有一个阀门,所述水箱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系统热源侧阀门,至少一个所述系统冷源侧阀门,所述储能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入口处阀门、至少两个出口处阀门、一条取热流道、多层相变材料放置空间;所述系统热源,所述系统冷源,所述水箱及所述储能单元间通过所述阀门和管道连接,所述阀门和所述管道通过螺纹连接。

    一种热化学储热反应器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473586B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011370999.0

    申请日:2020-1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化学储热反应器,其包括:柱状的壳体;多数量的托盘,间隔分布在壳体中,将壳体分隔为多个用于容纳热化学储能材料的容纳仓;取热管道,依次穿过各容纳仓;壳体的一个端板开设有蒸汽入口,另一端板开设有蒸汽出口;各托盘上开设有多数量的供混合蒸汽通过的通孔;自蒸汽入口至蒸汽出口,各容纳仓中的热化学储能材料的孔隙率依次降低;容纳仓内部设置有多个呈放射状排列的肋片,将容纳仓划分为多个扇形区域;肋片的内端与取热管道的外壁面连接。采用孔隙结构梯度分布以及设置肋片强化传热的方式,优化转化率提升导热性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热能存储/释放的反应器堆积、混合蒸汽扩散不均、温度分布不均、转化率存在较大差异、导热性能差等问题。

    一种中量级化学储热材料热性能测试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60133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210194392.4

    申请日:2022-03-01

    Inventor: 徐会金 韩兴超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储热材料热性能测试领域,公开了一种中量级化学储热材料热性能测试装置及方法,所述测试装置包括中量反应舱、蒸汽输入管道,蒸汽输出管道、湿度测试腔、温度测试腔;外腔体与内腔体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换热流体;湿度测试腔、温度测试腔一端均伸入中量反应舱内部,湿度测试腔内设置湿度感应探头、温度测试腔内设置温度感应探头;蒸汽输入管道一端连接蒸汽源,另一端伸入中量反应舱内部;蒸汽输出管道一端连接过余蒸汽收集器,另一端伸入中量反应舱内部;所述湿度测试感应探头、湿度测试感应探头与数据接收端连接。本发明有效解决了微量热焓测试只能通过实验台或工程测试进行的问题,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一种变热源梯级相变储能调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414192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362381.X

    申请日:2020-1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热源梯级相变储能调控装置,所述储能调控装置包括:若干系统热源,若干系统冷源、若干阀门、若干水箱及若干个储能单元,其中,所述系统热源出口处至少带有一个阀门,所述系统冷源出口处至少带有一个阀门,所述水箱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系统热源侧阀门,至少一个所述系统冷源侧阀门,所述储能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入口处阀门、至少两个出口处阀门、一条取热流道、多层相变材料放置空间;所述系统热源,所述系统冷源,所述水箱及所述储能单元间通过所述阀门和管道连接,所述阀门和所述管道通过螺纹连接。

    一种吸附式海水淡化系统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158902A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2011095172.3

    申请日:2020-10-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附式海水淡化系统,包括冷凝室、吸附室、蓄冷箱、储热箱和蒸发室;蒸发室内设有蒸发盘管,海水流入蒸发室,储热箱通过外部循环管路通过蒸发盘管,海水产生蒸汽进入吸附室;吸附室设有吸附剂和吸附室盘管,包括吸附状态和解析状态;吸附状态时,利用外部真空系统对吸附室抽真空,判断吸附室中的温度是否处于吸附温度,若高于吸附温度,蓄冷箱中的冷却介质将通过循环管路流入吸附室中的吸附盘管后对吸附剂进行冷却,达到吸附温度;解析状态时,储热箱将加热介质循环送入吸附室盘管,吸附剂在吸附阶段吸附的水蒸气再次脱附解析;冷凝室内设有冷却盘管,吸附室解析的水蒸气流入冷凝室,在冷凝室中被冷却盘管冷凝,形成液态淡水。

    一种钡基水合盐定形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93144A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910501429.1

    申请日:2019-06-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钡基水合盐定形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八水氢氧化钡88.0wt%-96.0wt%,一水氢氧化钡1.0wt%,膨胀石墨1.0wt%-9.0wt%,水2.0wt%,熔融状态下呈果冻状,以膨胀石墨为骨架且分层相隔,八水氢氧化钡均匀填充并吸附于孔隙层内。将八水氢氧化钡和一水氢氧化钡混合后于90℃恒温融化,与完全膨胀的膨胀石墨混合,加水,90℃恒温搅拌5min,密封后于90℃保温2min,重复上述恒温搅拌和密封保温过程直至混合物呈果冻状。本发明所得定形相变材料完全融化仍呈果冻状,不易发生流动性泄漏危险,在不影响材料固有性能基础上大大增加其工程实用性。

    一种基于夹层颗粒结构的防烧结中高温热化学储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285914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70692.0

    申请日:2023-03-20

    Inventor: 徐会金 韩兴超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夹层颗粒结构的防烧结中高温热化学储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热能储存材料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热化学储热材料在中高温状态下易烧结、导热差、性能易被破坏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夹层颗粒结构的防烧结中高温热化学储热材料,包括颗粒状储热功能基体材料和片状惰性掺杂材料,片状惰性掺杂材料逐层分散在颗粒状储热功能基体材料中,将颗粒状储热功能基体材料逐层间隔,形成多层夹层颗粒结构的防烧结中高温热化学储热材料。本发明通过对热化学储热材料的结构进行优化,改善了热化学储热材料的烧结状况,还同步增强了其导热和传热性能,间接增加了中高温热化学储热材料储热/放热时的储热量/放热量。

    基于相变及温感雾化技术的汽车乘员舱热舒适性调节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039974B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1910429313.1

    申请日:2019-05-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相变及温感雾化技术的汽车乘员舱热舒适性调节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分布于汽车内的相变储能装置和至少一个置于汽车乘员舱内的温感雾化装置,相变储能装置包括外壳层、至少一层PCM层和至少一层铜网层,且PCM层和铜网层交替层叠置于外壳层内;PCM层包括至少一层浸渍有相变材料且横向均匀分布若干铜管风道的毛毡,相变材料由NaSO4.10H2O、NH4Cl、增稠剂和pH调节剂依次按质量百分比89.5%、9%、1%和0.5%复配而成。本发明系统内相变储能装置和温感雾化装置协同解决汽车在夏季高温时段太阳直射导致乘员舱热量积聚温度骤升的问题,体积小、能耗低,降温效果好,节能又环保。

    一种热化学储热反应器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473586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370999.0

    申请日:2020-1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化学储热反应器,其包括:柱状的壳体;多数量的托盘,间隔分布在壳体中,将壳体分隔为多个用于容纳热化学储能材料的容纳仓;取热管道,依次穿过各容纳仓;壳体的一个端板开设有蒸汽入口,另一端板开设有蒸汽出口;各托盘上开设有多数量的供混合蒸汽通过的通孔;自蒸汽入口至蒸汽出口,各容纳仓中的热化学储能材料的孔隙率依次降低;容纳仓内部设置有多个呈放射状排列的肋片,将容纳仓划分为多个扇形区域;肋片的内端与取热管道的外壁面连接。采用孔隙结构梯度分布以及设置肋片强化传热的方式,优化转化率提升导热性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热能存储/释放的反应器堆积、混合蒸汽扩散不均、温度分布不均、转化率存在较大差异、导热性能差等问题。

    基于相变及温感雾化技术的汽车乘员舱热舒适性调节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039974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429313.1

    申请日:2019-05-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相变及温感雾化技术的汽车乘员舱热舒适性调节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分布于汽车内的相变储能装置和至少一个置于汽车乘员舱内的温感雾化装置,相变储能装置包括外壳层、至少一层PCM层和至少一层铜网层,且PCM层和铜网层交替层叠置于外壳层内;PCM层包括至少一层浸渍有相变材料且横向均匀分布若干铜管风道的毛毡,相变材料由NaSO4.10H2O、NH4Cl、增稠剂和pH调节剂依次按质量百分比89.5%、9%、1%和0.5%复配而成。本发明系统内相变储能装置和温感雾化装置协同解决汽车在夏季高温时段太阳直射导致乘员舱热量积聚温度骤升的问题,体积小、能耗低,降温效果好,节能又环保。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