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微电网分布式二层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25316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210604530.1

    申请日:2022-05-20

    Inventor: 高飞 廖达威 刘东

    Abstract: 一种直流微电网分布式二层控制方法,包括各分布式电源的控制器根据采样的电压和电流计算出一个变换器状态表征量;在各分布式电源的控制器之间构建分布式的通信网络,各控制器通过一致性算法估计出变换器状态表征量的全局平均值;将全局平均值和电压参考值以及电流采样值输入到二层控制器中,二层控制器的输出量作为分布式电源的下垂特性的偏移量,调整分布式电源的参考电压;参考电压进行电压电流双环控制,最终实现直流微电网的平均电压恢复以及各分布式电源的输出电流精确分配。本发明简化了二层控制器的结构,只需要通过分布式网络交互一个变换器状态表征量、使用一个积分控制器即可实现平均电压恢复和电流精确分配。

    基于事件驱动的配电网信息物理系统风险评估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11775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110370176.6

    申请日:2021-04-06

    Inventor: 刘东 翁嘉明 秦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事件驱动的配电网信息物理系统风险评估计算方法,首先对配电网信息物理系统进行分析,提取跨信息‑物理空间连锁故障要素,并基于事件驱动建立配电网信息物理系统跨空间连锁故障演化模型进行描述。然后基于跨空间连锁故障演化模型,提出并建立配网运行量化风险评估指标。最后提出一种基于事件驱动的配电网信息物理系统风险评估计算方法。本发明规范了一种配电网信息物理系统的风险评估计算方法,针对配电网跨信息‑物理空间连锁故障提取其关键要素,提出对不同层级的风险传导进行描述及风险在不同层级之间的传播及映射关系,并基于事件驱动模型对配电网信息物理系统的风险提出一种计算评估方法。

    一种信息-物理-价值三流融合的信息物理能源路由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23291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0182895.5

    申请日:2021-02-09

    Inventor: 刘东 陈飞 翁嘉明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息‑物理‑价值三流融合的信息物理能源路由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1:结合当前能源互联网基础架构、市场条件计算所述能源互联信息物理路径;S2:基于所述能源互联信息物理路径,形成各能源节点、线路、网络的供需能力,从而形成最优路由区域划分;S3:根据所述最优路由区域划分结果,选取各区域最佳信息物理能源路由协议构成,包括基础层、协议层、实现层和应用层四个层级具体模块的选择;S4:根据各区域所述信息物理能源路由协议选择结果,综合形成该能源互联网所述信息‑物理‑价值三流融合的信息物理能源路由方法。

    一种基于信息物理融合模型的主动配电网优化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23163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0195060.3

    申请日:2021-02-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信息物理融合模型的主动配电网优化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设置控制周期T;S2:设置控制信号状态向量维数s,建立控制信息转换模型;S3:设置控制控制系统节点连接关系关联矩阵建立分层分布控制系统模型;S4:初始化时间为起始时刻Time=t,建立一次系统混合系统模型;S5:建立主动配电网分层布控制系统的信息物理融合模型;S6:构造控制目标函数min J;S7:转化为目标函数中具有二次项的混合整数规划问题并求解一个控制周期内的控制量;S8:执行控制周期s个控制量;S9:时间递推为下一时刻Time=t+ΔT,若当前时间Time为截止时间则停止,否则转步骤S5,对下一周期进行优化控制。

    物联网智能感知终端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704167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0814840.1

    申请日:2021-07-19

    Abstract: 一种物联网智能感知终端系统,包括:智能感知层、计算融合交互层、通讯层、云端应用层,其中:智能感知层采集外界信息并输出至计算融合交互层;计算融合交互层对输入信号进行计算分析并做出决策,当单一终端能够完成数据处理时交由该终端的计算融合交互层继续进行处理,通讯层将处理结果输出至终端的对外通信接口用于与云端应用层通信;当单一终端不能完成数据处理时,由计算融合交互层将大任务分配至各个终端以协同处理任务,进行任务分配的终端再采集各个协同处理任务的处理结果,通过通讯层将计算结果输出至云端应用层。本发明突破物联网原有三层架构,通过增强终端的计算能力来提高端处理和端与端协同能力,构建本地感知、计算融合协同、传输和应用一体化的四层架构。

    平台化的智能终端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03909B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010796429.1

    申请日:2020-08-10

    Abstract: 一种平台化的智能终端系统及其实现方法,包括:基于精简指令集(RISC‑V)原则的开源指令集架构且具有微控制单元(MCU)的主板、片上系统的现场可编程逻辑器件(Soc FPGA)、高速计算板卡、传感器组合、无线通讯模块、有线通讯模块和电源模块,其中:中低速的有线通讯模块、无线通讯模块以及传感器组合分别与主板和SoC FPGA相连,SoC FPGA与主板之间通过排线相连,SoC FPGA与计算板卡通过PCIE相连接。本发明通过构建软硬件可重构、可编程、面向多应用场景自主适应的平台化多类型智能终端系统,提升终端处理信息的能力;采用MCU+FPGA+PCRAM的架构,并给出智能终端低功耗运行的电能管理技术,集数据高效处理、低功耗运行于一体。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