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80078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180020279.8
申请日:2021-03-15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三菱电器加热及冷却系统股份公司
IPC: F24F11/83 , F24F140/20
Abstract: 空气调节系统具备:热源机;室内机;水回路,以使冷热水在热源机和室内机中循环的方式连接送水管和回水管而构成;流量调整阀,设置于水回路,能够调整冷热水的流量;供气温度控制部,调整流量调整阀的流量;泵,设置于水回路,能够调整转速;泵控制部,调整泵的转速;回水温度传感器,探测流经回水管的冷热水的温度;送水温度传感器,探测流经送水管的冷热水的温度;送水温度控制部,以使送水温度传感器探测的送水温度成为目标送水温度的方式调整热源机的冷却能力或者加热能力;以及目标送水温度更新部,根据回水温度传感器探测的回水温度与送水温度的温度差使目标送水温度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5280078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180020279.8
申请日:2021-03-15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三菱电器加热及冷却系统股份公司
IPC: F24F11/83 , F24F140/20
Abstract: 空气调节系统具备:热源机;室内机;水回路,以使冷热水在热源机和室内机中循环的方式连接送水管和回水管而构成;流量调整阀,设置于水回路,能够调整冷热水的流量;供气温度控制部,调整流量调整阀的流量;泵,设置于水回路,能够调整转速;泵控制部,调整泵的转速;回水温度传感器,探测流经回水管的冷热水的温度;送水温度传感器,探测流经送水管的冷热水的温度;送水温度控制部,以使送水温度传感器探测的送水温度成为目标送水温度的方式调整热源机的冷却能力或者加热能力;以及目标送水温度更新部,根据回水温度传感器探测的回水温度与送水温度的温度差使目标送水温度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3039395B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1880099504.X
申请日:2018-11-27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F24F7/007 , F24F11/46 , F24F11/77 , F24F110/10 , F24F110/12 , F24F110/70 , F24F120/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换气调整装置以及换气调整方法。系统演算部(102)算出设置有多个换气装置的需要换气的屋内空间所需的换气量即必要换气量。另外,系统演算部(102)基于必要换气量针对多个换气装置的每个换气装置确定在各换气装置中产生的换气量即单独换气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039395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1880099504.X
申请日:2018-11-27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F24F7/007 , F24F11/46 , F24F11/77 , F24F110/10 , F24F110/12 , F24F110/70 , F24F120/12
Abstract: 系统演算部(102)算出设置有多个换气装置的需要换气的屋内空间所需的换气量即必要换气量。另外,系统演算部(102)基于必要换气量针对多个换气装置的每个换气装置确定在各换气装置中产生的换气量即单独换气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799793B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1780092461.8
申请日:2017-07-05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F24F7/007 , F24F3/14 , F24F7/08 , F24F11/89 , F24F11/64 , F24F11/70 , F24F110/10 , F24F110/20
Abstract: 空调机具备:空气‑空气热交换器,在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之间至少进行显热的热交换;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配置于供气风路,进行室外空气与制冷剂的热交换;加湿装置,配置在供气风路之中的比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靠下游侧的位置,对室外空气进行加湿;连通路,使排气风路之中的比空气‑空气热交换器靠上游侧的部分与供气风路之中的比空气‑空气热交换器靠下游侧的部分连通;开闭装置,对连通路进行开闭;以及控制部,构成为基于室内温度对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内的制冷剂温度进行控制,并且基于室内湿度对开闭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0799793A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780092461.8
申请日:2017-07-05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F24F7/007 , F24F3/14 , F24F7/08 , F24F11/89 , F24F11/64 , F24F11/70 , F24F110/10 , F24F110/20
Abstract: 空调机具备:空气-空气热交换器,在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之间至少进行显热的热交换;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配置于供气风路,进行室外空气与制冷剂的热交换;加湿装置,配置在供气风路之中的比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靠下游侧的位置,对室外空气进行加湿;连通路,使排气风路之中的比空气-空气热交换器靠上游侧的部分与供气风路之中的比空气-空气热交换器靠下游侧的部分连通;开闭装置,对连通路进行开闭;以及控制部,构成为基于室内温度对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内的制冷剂温度进行控制,并且基于室内湿度对开闭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6799117B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710046793.4
申请日:2013-01-29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除湿装置具有:第一热交换器,其与水分吸附机构相比设置在第一风路的空气流动方向的上游侧,使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第二热交换器,其与水分吸附机构相比设置在第一风路的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侧,使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第三热交换器,其与第二热交换器相比设置在第一风路的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侧,使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第一节流机构,其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与第二热交换器之间,使制冷剂减压;及压缩机,其喷出侧与第三热交换器连接,对制冷剂进行压缩,除湿装置使第一热交换器及第二热交换器选择性地作为冷凝器及蒸发器发挥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073151A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680091485.7
申请日:2016-12-21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空气调节装置具有:制冷剂回路,利用配管连接压缩机、第一热交换器、膨胀阀以及第二热交换器并使制冷剂循环;以及流体回路,使在第二热交换器中与在制冷剂回路循环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流体循环。流体回路包括:第一分支回路,将使第二热交换器的下游侧分支的分支部分与比分支部分靠流体的流向下游侧的连接部分连接;以及第二分支回路,将使第一分支回路的连接部分的下游侧分支的分支部分与比分支部分靠流体的流向下游侧的连接部分连接。在第一分支回路,设有使在流体回路流动的流体与外气进行热交换的第三热交换器,在第二分支回路,设有对在第三热交换器与外气进行了热交换的流体进行贮存的蓄热槽。
-
公开(公告)号:CN103822355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410084606.8
申请日:2009-12-02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H4/04 , F24D2200/12 , F25B13/00 , F25B47/022 , F25B2313/003 , F25B2313/0234 , F25B2313/0274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100),其制冷剂回路(100c)具有压缩机(1)、四通阀(2)、水热交换器(3)、收容在蓄热水箱(8)内的蓄热传热管(7)、膨胀阀(4)及空气热交换器(5),依次连接它们而形成冷冻循环。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100)的水回路(100w)具有将水供给到水热交换器(3)的水入口配管(11)、热水储箱(13)、连通水热交换器(3)与热水储箱(13)的水出口配管(12),能够经由从水入口配管(11)分支了的蓄热水箱供水管(14)(打开蓄热水箱供水开闭阀(15))向蓄热水箱(8)供水,并且能够经由蓄热水箱排水管(22)(打开蓄热水箱排水开闭阀(23))将蓄热水箱(8)内的水排出。
-
公开(公告)号:CN105026846A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380074180.1
申请日:2013-03-05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5/001 , F24F3/065 , F24F11/83 , F24F2001/0051 , F24F2110/12 , F24F2110/22 , F24F2140/20 , F25B7/00 , F25B13/00 , F25B49/022 , F25B2313/0233 , F25B2400/061 , F25B2600/0253 , F25B2700/21151 , Y02B30/741
Abstract: 根据室外空气温度决定第一制冷剂系统的蒸发温度控制范围,以使第一制冷剂系统的蒸发温度达到在第一制冷剂系统的蒸发温度控制范围内决定的目标蒸发温度的方式进行控制,根据室外空气湿度决定第二制冷剂系统的蒸发温度控制范围,以使第二制冷剂系统的蒸发温度达到在第二制冷剂系统的蒸发温度控制范围内决定的目标蒸发温度的方式进行控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