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循环装置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073306B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1680084811.1

    申请日:2016-04-27

    Abstract: 在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中,控制部构成为执行第一运转模式和第二运转模式来作为鼓风风扇的运转模式,第一运转模式是如下运转模式:基于在操作部进行的第一操作而使鼓风风扇的运转开始,基于在操作部进行的第二操作而使鼓风风扇停止,第二运转模式是如下运转模式:在由制冷剂检测机构检测到制冷剂时开始鼓风风扇的运转,不基于第二操作使所述鼓风风扇停止,而是基于与第二操作不同的第三操作而使鼓风风扇停止,基于与第一操作不同的第四操作而使鼓风风扇的运转再次开始。

    空调机的室内机以及具备该室内机的空调机

    公开(公告)号:CN111801533A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1880089448.1

    申请日:2018-02-20

    Abstract: 空调机的室内机具备:吸入格栅,其形成有供气体流入的吸入口;装饰面板,其安装有吸入格栅,并形成有供气体流出的吹出口;壳体,其安装有装饰面板,并在吸入口与吹出口之间形成风路;送风机,其在壳体内与吸入格栅对置地配置,使气体从吸入口流入并使气体从吹出口流出;热交换器,其在壳体内配置于送风机与吹出口之间的风路,使在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气体进行热交换;以及制冷剂检测传感器,其检测制冷剂的泄漏,吸入格栅配置在比热交换器靠下方的位置,制冷剂检测传感器设置在比热交换器靠下方的位置并且配置在吸入格栅与送风机之间。

    鼓风机及使用了该鼓风机的空气调节机

    公开(公告)号:CN107002711B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580066313.X

    申请日:2015-01-16

    Abstract: 本发明的鼓风机具备叶轮(100),该叶轮(100)具有:固定于驱动装置的旋转轴的主板;具有空气吸入口(1a)的护罩(1);以及在主板(3)与护罩(1)之间沿着以旋转轴为中心的圆来配置前缘前端(2a)的n片叶片(2),当将相邻的两片叶片(2)的前缘前端(2a)与旋转轴所成的角度设为安装俯仰角时,全部的安装俯仰角(α)为不同的角度,通过下述方式来配置叶片(2),即,在安装俯仰角(α)中,安装俯仰角(αm)的相邻两侧的安装俯仰角为安装俯仰角(αm)的次小角度的安装俯仰角(αm‑1)及安装俯仰角(αm)的次大角度的安装俯仰角(αm+1)以外的组合。

    制冷循环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073306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680084811.1

    申请日:2016-04-27

    Abstract: 在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中,控制部构成为执行第一运转模式和第二运转模式来作为鼓风风扇的运转模式,第一运转模式是如下运转模式:基于在操作部进行的第一操作而使鼓风风扇的运转开始,基于在操作部进行的第二操作而使鼓风风扇停止,第二运转模式是如下运转模式:在由制冷剂检测机构检测到制冷剂时开始鼓风风扇的运转,不基于第二操作使所述鼓风风扇停止,而是基于与第二操作不同的第三操作而使鼓风风扇停止,基于与第一操作不同的第四操作而使鼓风风扇的运转再次开始。

    空气调节机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994556B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410051964.9

    申请日:2014-02-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机(1),基于室内温度、室内湿度及辐射温度的各自的检测结果和所设定的设定温度进行控制,具有控制与空气调节相关的设备的室内机控制部(102),室内机控制部102)基于从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求出的第一体感温度、从室内温度和辐射温度求出的第二体感温度、设定了人的热散发量的比例的热散发量比例数据,求出第三体感温度,并基于第三体感温度和设定温度控制设备。

    空调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352400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0439314.0

    申请日:2016-06-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空调装置,具备:室外机,至少具有室外热交换器;以及室内机,经由制冷剂配管与室外机连接,其中,室内机具备:壳体;吸入口,形成于壳体;排出口,形成于壳体的比吸入口更靠上方的位置;风路,形成在壳体内,并从吸入口延伸至排出口;板状的风向调整部件,设置于壳体的排出口,改变从排出口排出的空气的方向;室内热交换器,设置于壳体内的风路;室内送风机,设置于壳体内的风路;以及制冷剂泄漏检测传感器,设置于壳体内的底部,若制冷剂泄漏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制冷剂泄漏,则使室内送风机运转并使风向调整部件转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