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534914B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280003057.6
申请日:2012-05-18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nventor: 竹泽龙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3/33523 , H02M1/08 , H02M1/44 , H02M3/33561 , Y10T307/297
Abstract: 一种电源装置,其生成应向逆变器及多个外部供给对象输出的电源电力,该电源装置具有:第1电源变压器,其具有第1一次侧绕组和卷绕在所述第1一次侧绕组外侧的多个第1二次侧绕组;以及第2电源变压器,其具有与1个所述第1二次侧绕组电连接的第2一次侧绕组、和卷绕在所述第2一次侧绕组外侧的多个第2二次侧绕组,所述多个第2二次侧绕组与所述多个外部供给对象连接,在所述多个第1二次侧绕组中,与使所述逆变器的上桥臂的开关元件接通/断开的上栅极电源电路连接的上栅极绕组,以与所述1个第1二次侧绕组分离的方式卷绕在最外侧。
-
-
公开(公告)号:CN104303407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280073205.1
申请日:2012-05-18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nventor: 竹泽龙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P6/14 , H02M7/217 , H02M7/48 , H02M2001/0006 , H02M2001/007 , H02P4/00 , H02P29/0241
Abstract: 逆变器装置具有:整流电路,其对从主电源供给的交流电力进行整流化,生成直流电力;控制电源电路,其使用所述生成的直流电力和从外部电源供给的直流电力中的至少一个,生成控制用直流电力;以及控制部,其使用所述生成的控制用直流电力,进行规定的控制动作,所述控制电源电路具有:绝缘变压器,其包含与所述整流电路连接的1次侧绕组和相对于所述1次侧绕组绝缘的2次侧绕组;第1控制电源用电容器,其经由第1二极管与所述绝缘变压器的所述2次侧绕组连接;外部电源用电容器,其经由第2二极管与所述第1控制电源用电容器连接,并且,经由第3二极管与连接所述外部电源的端子连接;以及第2控制电源用电容器,其与所述外部电源用电容器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9075781B
公开(公告)日:2020-01-21
申请号:CN201780016135.9
申请日:2017-03-30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H03K17/08 , H03K17/687
Abstract: 电力用半导体元件的驱动电路(100)具有:电力用半导体元件(F1);栅极驱动绝缘电源(1),其用于对电力用半导体元件(F1)的栅极(G)进行驱动;防止电压上升用二极管(D3),其阳极与电力用半导体元件(F1)的栅极(G)连接;正向偏置电源用齐纳二极管(ZD1),其阴极与防止电压上升用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阳极与电力用半导体元件(F1)的发射极(E)连接;以及电压调整二极管(Dx),其阴极与防止电压上升用二极管(D3)的阴极以及正向偏置电源用齐纳二极管(ZD1)的阴极连接,阳极与栅极驱动绝缘电源(1)的正极(11)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9075781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780016135.9
申请日:2017-03-30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H03K17/08 , H03K17/687
Abstract: 电力用半导体元件的驱动电路(100)具有:电力用半导体元件(F1);栅极驱动绝缘电源(1),其用于对电力用半导体元件(F1)的栅极(G)进行驱动;防止电压上升用二极管(D3),其阳极与电力用半导体元件(F1)的栅极(G)连接;正向偏置电源用齐纳二极管(ZD1),其阴极与防止电压上升用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阳极与电力用半导体元件(F1)的发射极(E)连接;以及电压调整二极管(Dx),其阴极与防止电压上升用二极管(D3)的阴极以及正向偏置电源用齐纳二极管(ZD1)的阴极连接,阳极与栅极驱动绝缘电源(1)的正极(11)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5308814B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480003893.3
申请日:2014-05-22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H02H7/00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浪涌电流抑制电路,其在电力变换装置中抑制在电源接通时产生的浪涌电流,电力变换装置具备逆变器电路和驱动电源电路,驱动电源电路生成2种电平的直流电压而作为向构成逆变器电路的开关元件的驱动电路施加的驱动电压,浪涌电流抑制电路具备:浪涌电流防止电阻(71),其设置在生成向逆变器电路供给的直流电力的转换器电路与平滑电路之间;继电器(72),其与浪涌电流防止电阻(71)并联连接;以及继电器控制电路,其在使继电器(72)向闭合状态转换时,向继电器(72)施加2种电平的直流电压中的电平较高的直流电压,在继电器(72)变为闭合状态之后,向继电器(72)施加2种电平的直流电压中的电平较低的直流电压而使继电器(72)保持闭合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6256176B
公开(公告)日:2017-12-05
申请号:CN201580018066.6
申请日:2015-04-03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7/20909 , H02M7/003 , H02M7/48 , H05K7/20136 , H05K7/20145 , H05K7/202 , H05K7/209 , H05K7/20918
Abstract: 具有:框体(2),其具有能够密闭的收容部(3);多个发热部件,它们收容于收容部(3)的内部;内部侧热交换部(32),其与构成收容部(3)的框体(2)的一壁面(2d)处的收容部(3)侧的一内面相接触而配置;外部侧热交换部(33),其与一壁面(2d)处的收容部(3)的外部侧的一外面处的与内部侧热交换部(32)相对的位置相接触而配置;发热部件用外部侧热交换部,其用于将发热部件的热量与收容部(3)的外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及内部风扇(31),动作时的发热量最大的高发热部件(22)与一内面处的与发热部件用外部侧热交换部相对的位置相接触而配置,经由发热部件用外部侧热交换部,高发热部件(22)的热量与收容部(4)的外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经由内部侧热交换部(32)和外部侧热交换部(33),收容部(3)的内部的空气与收容部(3)的外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
公开(公告)号:CN104303407A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280073205.1
申请日:2012-05-18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nventor: 竹泽龙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P6/14 , H02M7/217 , H02M7/48 , H02M2001/0006 , H02M2001/007 , H02P4/00 , H02P29/0241
Abstract: 逆变器装置具有:整流电路,其对从主电源供给的交流电力进行整流化,生成直流电力;控制电源电路,其使用所述生成的直流电力和从外部电源供给的直流电力中的至少一个,生成控制用直流电力;以及控制部,其使用所述生成的控制用直流电力,进行规定的控制动作,所述控制电源电路具有:绝缘变压器,其包含与所述整流电路连接的1次侧绕组和相对于所述1次侧绕组绝缘的2次侧绕组;第1控制电源用电容器,其经由第1二极管与所述绝缘变压器的所述2次侧绕组连接;外部电源用电容器,其经由第2二极管与所述第1控制电源用电容器连接,并且,经由第3二极管与连接所述外部电源的端子连接;以及第2控制电源用电容器,其与所述外部电源用电容器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6575937B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580041741.7
申请日:2015-06-15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具有:高通滤波器(12),其提取DC链部(5)的电压(Vdc)的交流成分;乘法器(13),其将第一增益(K1)与来自该高通滤波器(12)的输出(VdcAC)相乘而输出;乘法器(15),其将第二增益(K2)与该乘法器(13)的输出相乘而作为d轴电压校正信号(vdcmp*)输出;以及乘法器(16),其将第三增益(K3)与乘法器(13)的输出相乘而作为q轴电压校正信号(vqcmp*)输出,栅极信号生成部(17)基于将d轴电压校正信号(vdcmp*)与d轴电压指令值(vd*)相加得到的信号(vd1)以及将q轴电压校正信号(vqcmp*)与q轴电压指令值(vq*)相加得到的信号(vq1)而生成栅极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06575937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580041741.7
申请日:2015-06-15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具有:高通滤波器(12),其提取DC链部(5)的电压(Vdc)的交流成分;乘法器(13),其将第一增益(K1)与来自该高通滤波器(12)的输出(VdcAC)相乘而输出;乘法器(15),其将第二增益(K2)与该乘法器(13)的输出相乘而作为d轴电压校正信号(vdcmp*)输出;以及乘法器(16),其将第三增益(K3)与乘法器(13)的输出相乘而作为q轴电压校正信号(vqcmp*)输出,栅极信号生成部(17)基于将d轴电压校正信号(vdcmp*)与d轴电压指令值(vd*)相加得到的信号(vd1)以及将q轴电压校正信号(vqcmp*)与q轴电压指令值(vq*)相加得到的信号(vq1)而生成栅极信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