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水系统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654310A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1210053098.8

    申请日:2012-0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D17/02 F24D3/18 F24H1/182 F24H1/208 F24H4/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供热水系统,其通过削减在配管绝热中使用的绝热部件的量,减小作为产品整体的大小。供水管(20)、出热水管(21)、返回管(22)、流入管(23)具有在壳体(18)的内部与箱(11)连接的连接部(20a、21a、22a、23a)和在壳体(18)的内部从连接部(20a、21a、22a、23a)折曲并延伸到壳体(18)的端部的延伸部(20b、21b、22b、23b)。绝热部件(19)在箱(11)和绝热部件(19)之间形成配置有全部的配管的连接部(20a、21a、22a、23a)和出热水管(21)、返回管(22)、流入管(23)的延伸部(21b、22b、23b)的空间。

    供热水系统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654310B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210053098.8

    申请日:2012-0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D17/02 F24D3/18 F24H1/182 F24H1/208 F24H4/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供热水系统,其通过削减在配管绝热中使用的绝热部件的量,减小作为产品整体的大小。供水管(20)、出热水管(21)、返回管(22)、流入管(23)具有在壳体(18)的内部与箱(11)连接的连接部(20a、21a、22a、23a)和在壳体(18)的内部从连接部(20a、21a、22a、23a)折曲并延伸到壳体(18)的端部的延伸部(20b、21b、22b、23b)。绝热部件(19)在箱(11)和绝热部件(19)之间形成配置有全部的配管的连接部(20a、21a、22a、23a)和出热水管(21)、返回管(22)、流入管(23)的延伸部(21b、22b、23b)的空间。

    异物除去装置
    3.
    发明公开
    异物除去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45175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280097638.4

    申请日:2022-07-13

    Abstract: 一种异物除去装置(1),使用在捕集部(2)内产生的回旋流除去配管内的流体中含有的异物,其中,使流体流入到捕集部(2)内,并将其分离为在分离部(5)的内侧流动的内侧流体和在分离部(5)的外侧流动的外侧流体。外侧流体中含有的比重比流体重的第一异物被捕捉到捕集部(2)内壁与分离部(5)之间的间隙中,内侧流体中含有的比重比流体轻的第二异物通过气液分离部(11)促进分离,经由设置在捕集部(2)的中央部的铅垂上方的顶部的异物排出构件连接部(9)从异物排出构件(8)向外部排出。

    冷冻循环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674430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10039171.4

    申请日:2013-09-11

    Abstract: 本发明的冷冻循环装置具有框体(40)、分隔板(50)、冷冻循环回路和送风机(35),框体(40)构成室外机(30)的外轮廓,在内部形成有机械室(M)和送风室(F),且形成有用于将外气导入机械室(M)的导入孔(45);分隔板(50)分隔框体(40)的内部,以划分成机械室(M)和送风室(F);冷冻循环回路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在机械室(M)中,供可燃性的制冷剂回流;送风机(35)被配置在送风室(F)中。在分隔板(50)的下部形成有从机械室(M)通到送风室(F)的通风孔(51)。从导入孔(45)被导入到机械室(M)的外气穿过通风孔(51),流入送风室(F),由送风机(35)从形成于送风室(F)的吹出口向框体(40)的外部送出。

    冷冻循环装置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674430B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610039171.4

    申请日:2013-09-11

    Abstract: 本发明的冷冻循环装置具有框体(40)、分隔板(50)、冷冻循环回路和送风机(35),框体(40)构成室外机(30)的外轮廓,在内部形成有机械室(M)和送风室(F),且形成有用于将外气导入机械室(M)的导入孔(45);分隔板(50)分隔框体(40)的内部,以划分成机械室(M)和送风室(F);冷冻循环回路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在机械室(M)中,供可燃性的制冷剂回流;送风机(35)被配置在送风室(F)中。在分隔板(50)的下部形成有从机械室(M)通到送风室(F)的通风孔(51)。从导入孔(45)被导入到机械室(M)的外气穿过通风孔(51),流入送风室(F),由送风机(35)从形成于送风室(F)的吹出口向框体(40)的外部送出。

    冷冻循环装置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673095B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310410653.2

    申请日:2013-09-11

    Abstract: 本发明的冷冻循环装置具有框体(40)、分隔板(50)、冷冻循环回路和送风机(35),框体(40)构成室外机(30)的外轮廓,在内部形成有机械室M)和送风室(F),且形成有用于将外气导入机械室(M)的导入孔(45);分隔板(50)分隔框体(40)的内部,以划分成机械室(M)和送风室(F);冷冻循环回路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在机械室(M)中,供可燃性的制冷剂回流;送风机(35)被配置在送风室(F)中。在分隔板(50)的下部形成有从机械室(M)通到送风室(F)的通风孔(51)。从导入孔45)被导入到机械室(M)的外气穿过通风孔51),流入送风室(F),由送风机(35)从形成于送风室(F)的吹出口向框体(40)的外部送出。

    冷冻循环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673095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410653.2

    申请日:2013-09-11

    Abstract: 本发明的冷冻循环装置具有框体(40)、分隔板(50)、冷冻循环回路和送风机(35),框体(40)构成室外机(30)的外轮廓,在内部形成有机械室(M)和送风室(F),且形成有用于将外气导入机械室(M)的导入孔(45);分隔板(50)分隔框体(40)的内部,以划分成机械室(M)和送风室(F);冷冻循环回路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在机械室(M)中,供可燃性的制冷剂回流;送风机(35)被配置在送风室(F)中。在分隔板(50)的下部形成有从机械室(M)通到送风室(F)的通风孔(51)。从导入孔(45)被导入到机械室(M)的外气穿过通风孔(51),流入送风室(F),由送风机(35)从形成于送风室(F)的吹出口向框体(40)的外部送出。

    冷冻循环装置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478432U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320561017.5

    申请日:2013-09-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冷冻循环装置具有框体(40)、分隔板(50)、冷冻循环回路和送风机(35),框体(40)构成室外机(30)的外轮廓,在内部形成有机械室(M)和送风室(F),且形成有用于将外气导入机械室(M)的导入孔(45);分隔板(50)分隔框体(40)的内部,以划分成机械室(M)和送风室(F);冷冻循环回路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在机械室(M)中,供可燃性的制冷剂回流;送风机(35)被配置在送风室(F)中。在分隔板(50)的下部形成有从机械室(M)通到送风室(F)的通风孔(51)。从导入孔(45)被导入到机械室(M)的外气穿过通风孔(51),流入送风室(F),由送风机(35)从形成于送风室(F)的吹出口向框体(40)的外部送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