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出型断路器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89298C

    公开(公告)日:2010-02-10

    申请号:CN200610001633.X

    申请日:2006-01-18

    Abstract: 得到一种拉出型断路器,其充分利用安装在拉出型断路器的壳体内的手动操作手柄装置,而不需要专用的对拉出型断路器进行插入拉出框或者从拉出框拉出的操作的拉出手柄。拉出型断路器具有:拉出机构,其通过从断路器主体(1)的外部将拉出手柄插入并进行操作,而将断路器主体(1)拉出和插入拉出框(2);以及手动操作手柄装置(4),其具有对断路器主体(1)的接通弹簧进行储能的储能部,从外部手动操作对接通弹簧进行储能,手动操作手柄装置(4)由以下部分构成:轴部(41),其紧固在储能部的驱动轴上;以及棒部(42),其以可以拆卸的方式设置在该轴部上,并且,棒部(42)上具有可以与拉出机构的操作部相卡合的卡合部(42b)。

    多极电路断路器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270341C

    公开(公告)日:2006-08-16

    申请号:CN200310104633.9

    申请日:2003-10-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1/54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一种多极电路断路器,能防止在流过短路电流等大电流时由于产生的电磁排斥力而导致的静触头与动触头之间的接触压力降低及接触体机构部分的额定短时间电流降低。在多个接触体机构部分(1a、1b、1c)中流过电流时,各接触体机构部分(1a、1b、1c)的可动体(6)所产生的电磁排斥力中,至少一个可动体(6)产生的电磁排斥力的作用与枢轴部分(18)的旋转方向相反,通过这样使枢轴部分(18)难以向使接触体机构部分(1a、1b、1c)打开的方向旋转。

    拉出型断路器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799691A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2010223390.4

    申请日:2020-03-26

    Abstract: 拉出型断路器(100)具有拉出框(3)、断路器主体(1)、拉出机构部(50)和拉出手柄(60)。断路器主体(1)经由拉出轨道(4)而与拉出框(3)连结,能够从拉出框(3)内拉出。拉出机构部(50)从拉出框(3)内将断路器主体(1)拉出。拉出手柄(60)收容于拉出机构部(50)的内部。

    拉出型断路器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801114A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1210020861.7

    申请日:2012-01-30

    Inventor: 德永义博

    Abstract: 本发明得到一种拉出型断路器,其即使在将断路器主体拉出时直接放置在地面上,也不会使拉出检测部变形,能够使储能后的接通弹簧自动释放。该拉出型断路器设置有:断路器主体(100);拉出框(200),其收容该断路器主体(100);拉出机构(15),其从该拉出框(200)拉出断路器主体(100);接通弹簧(17),其储存用于将断路器主体(100)的开关触点接通的能量;位置检测导轨(202),其设置在拉出框(200)的侧面内侧或上表面内侧;以及导轨检测杠杆(51),其设置在断路器主体(100)上,用于检测该位置检测导轨(202),与位置检测导轨(202)的检测状态相对应而释放接通弹簧(17)。

    空气断路器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447348B

    公开(公告)日:2011-11-30

    申请号:CN200810210193.8

    申请日:2008-08-29

    Abstract: 本发明得到一种通电性能良好的空气断路器,其在产生大电流时不会使两接点间产生电弧。该空气断路器在由开关机构部(300)使接点分离时,使第1电弧接触件(9)与第2电弧接触件(10)接触,在第1接点(4)与第2接点(3)分离后,使第1电弧接触件(9)与第2电弧接触件(10)分离,其中,在产生大电流时,在由开关机构部(300)使接点分离前,利用挠性导体(15)的两侧间产生的电磁斥力使可动件(5)转动,由此使第1电弧接触件(9)移动而与第2电弧接触件(10)接触,第2电弧接触件(10)与第1电弧接触件(9)的移动随动,在与第1电弧接触件(9)接触的状态下进行位移,以容许第1电弧接触件(9)的移动。

    拉出型电路断路器、其端子装置及其相间绝缘板

    公开(公告)号:CN101378179A

    公开(公告)日:2009-03-04

    申请号:CN200710199080.8

    申请日:2007-12-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出型电路断路器,其即使在封闭式配电盘等的框体内设置分隔板,也能无障碍地收容在该框体内。本发明涉及的拉出型电路断路器,在端子装置上安装相间绝缘板,其具有:第1绝缘板部,其配置在多个输入侧端子的相间;第2绝缘板部,其配置在多个输出侧端子的相间;分断部,其设置在第1绝缘板部和第2绝缘板部之间;脆弱部,其分别设置在第1绝缘板部和分断部之间以及第2绝缘板部和分断部之间,通过脆弱部可以将分断部与第1绝缘板部和第2绝缘板部分离。

    端子连接装置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4248C

    公开(公告)日:2002-11-13

    申请号:CN99106718.5

    申请日:1999-05-14

    Abstract: 一种端子连接装置,设有位于一对相对置的触头两端侧上、作用于各通电构件的对插入在该触头之间的导体进行夹压动作的施力装置,所述施力装置是一种位于所述各通电构件背面侧的沿各通电构件长度方向延伸的弹性构件,其两端部在与通电构件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侧卡合的同时,其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与构架卡合,具有高质量、高性能的优点。

    拉出型断路器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801114B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210020861.7

    申请日:2012-01-30

    Inventor: 德永义博

    Abstract: 本发明得到一种拉出型断路器,其即使在将断路器主体拉出时直接放置在地面上,也不会使拉出检测部变形,能够使储能后的接通弹簧自动释放。该拉出型断路器设置有:断路器主体(100);拉出框(200),其收容该断路器主体(100);拉出机构(15),其从该拉出框(200)拉出断路器主体(100);接通弹簧(17),其储存用于将断路器主体(100)的开关触点接通的能量;位置检测导轨(202),其设置在拉出框(200)的侧面内侧或上表面内侧;以及导轨检测杠杆(51),其设置在断路器主体(100)上,用于检测该位置检测导轨(202),与位置检测导轨(202)的检测状态相对应而释放接通弹簧(17)。

    拉出型断路器的控制电路连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983752B

    公开(公告)日:2012-01-18

    申请号:CN200610083948.3

    申请日:2006-06-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9/0066 H01H9/22 H01H2071/086 H02B11/10

    Abstract: 本发明是得到一种拉出型断路器的控制电路连接装置,即使将与电气联锁相关的断路器从拉出框架中拉出,也使该被拉出的断路器不影响到电气联锁。一种拉出型断路器的控制电路连接装置,对应于从断路器主体的主电路端子与配电线侧主电路导体相接触的连接位置拉出的量,主电路端子的位置成为试验位置和断路位置,在连接位置和试验位置,通过处于电气连接状态的壳体的触点和端子台的触点,使得主电路接点断开时,保持导通状态的断路器主体的常闭辅助接点和设在断路器主体外部的电路导通,其构成方式为,在连接器和触点处于电气非连接状态的断路位置,通过导通在连接电路的端子台的端子附近安装的开关,维持电路的功能。

    拉出型断路器的控制电路连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983752A

    公开(公告)日:2007-06-20

    申请号:CN200610083948.3

    申请日:2006-06-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9/0066 H01H9/22 H01H2071/086 H02B11/10

    Abstract: 本发明是得到一种拉出型断路器的控制电路连接装置,即使将与电气联锁相关的断路器从拉出框架中拉出,也使该被拉出的断路器不影响到电气联锁。一种拉出型断路器的控制电路连接装置,对应于从断路器主体的主电路端子与配电线侧主电路导体相接触的连接位置拉出的量,主电路端子的位置成为试验位置和断路位置,在连接位置和试验位置,通过处于电气连接状态的壳体的触点和端子台的触点,使得主电路接点断开时,保持导通状态的断路器主体的常闭辅助接点和设在断路器主体外部的电路导通,其构成方式为,在连接器和触点处于电气非连接状态的断路位置,通过导通在连接电路的端子台的端子附近安装的开关,维持电路的功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