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02442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180092266.1
申请日:2021-02-02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F25B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向蒸发器的不均匀结霜并防止热交换性能的降低的制冷循环装置。制冷循环装置(100)具备主回路及旁通回路,利用过冷却热交换器(3)将在主回路中循环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与在旁通回路中循环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在制冷循环装置中具备:控制装置(20),其对设置于旁通回路的旁通膨胀阀(6)的开度进行控制;第一传感器(7),其检测蒸发器的制冷剂流入侧的温度;以及第二传感器(8),其检测从蒸发器流出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压力,控制装置(20)使用蒸发器的制冷剂流入侧的温度和根据压力计算出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饱和气体温度,控制旁通膨胀阀(6)的开度,调整流入蒸发器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流量,能够消除蒸发器内的流动方向上的温度差而抑制向蒸发器的不均匀结霜,防止热交换性能的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13454405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1980090383.7
申请日:2019-02-07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F24F13/22 , F24F1/0063 , F24F13/30
Abstract: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具备风扇、热交换器及排水承接部,所述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在框体内,在风扇的旋转轴的轴向上划分地形成有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具有向风扇的半径方向外侧排出气流的第一开口部,所述第二空间没有开口部且堵塞风扇的半径方向外侧,在第一空间的风扇与热交换器之间,在至少一部分具有配置于比排水承接部靠上方的位置的第一水承接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7850403A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680038556.7
申请日:2016-03-11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实现高性能且同时确保对于强度及抗蚀的可靠性的热交换器及空气调节装置。一种热交换器,具备在平板状的基板上穿设有短筒状的翅片套环的翅片,使翅片套环重叠连接而将多个翅片重叠,将被连接的翅片套环接合而构成管路及翅片芯,并在管路的内表面形成树脂层,其中,热交换器具备加强构件,该加强构件具有从管路的一端至另一端的长度以提高管路的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454405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1980090383.7
申请日:2019-02-07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F24F13/22 , F24F1/0063 , F24F13/30
Abstract: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具备风扇、热交换器及排水承接部,所述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在框体内,在风扇的旋转轴的轴向上划分地形成有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具有向风扇的半径方向外侧排出气流的第一开口部,所述第二空间没有开口部且堵塞风扇的半径方向外侧,在第一空间的风扇与热交换器之间,在至少一部分具有配置于比排水承接部靠上方的位置的第一水承接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10418935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780086542.7
申请日:2017-03-24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空调装置具备: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具有多根传热管和集管集合管,多根所述传热管在上下方向上分离地排列且供制冷剂流动,所述集管集合管在内部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流通空间,并使制冷剂从在上下方向上分离地排列的多根支管流入多根传热管;轴流风扇,所述轴流风扇在旋转的毂的周围具有叶片,且叶片的旋转面相对于多根传热管在水平方向上相向;以及制冷剂回路,所述制冷剂回路以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向上流动的方式使制冷剂流入流通空间,并在热交换器中使制冷剂蒸发,在集管集合管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动样式是气相制冷剂聚集在集管集合管的中央而液相制冷剂聚集在壁面的环状流或搅拌流,在将流通空间的水平面中的中心设为0%,将集管集合管的壁面的位置设为100%,并用0~100%表示距水平面中的中心的距离的情况下,在高度处于叶片旋转的高度的范围内的多根支管中,位于毂的高度以下的支管的大部分以前端距中心的距离处于0~50%的方式插入集管集合管中,位于毂的高度之上的支管的大部分以前端距中心的距离大于50%的方式与集管集合管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9690224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680089006.8
申请日:2016-09-12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集管具有多个支管和集管集合管,在流入集管集合管的制冷剂的流动形态为环状流或搅状流时,插入到集管集合管的支管的前端部连接成穿过液相的厚度δ[m]而到达气相。在此,在设制冷剂流速为G[kg/(m2s)]、制冷剂的干度为x、集管集合管的内径为D[m]、制冷剂液体密度为ρL[kg/m3]、流入集管集合管的流通空间的制冷剂的气体表观速度的变动范围的最大值即基准液体表观速度为ULS[m/s]时,液相的厚度δ[m]由δ=G×(1-x)×D/(4ρL×ULS)来定义。另外,基准液体表观速度ULS[m/s]由G(1-x)/ρL来定义。
-
公开(公告)号:CN115698617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080101686.7
申请日:2020-06-08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热交换器具备集管和多个扁平管,所述多个扁平管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相互空开间隔地排列配置,所述集管沿第二方向延伸并将相邻的各扁平管的第一方向上的端部彼此连通,其中,在形成于集管的内部的流路形成有分隔部、插入部、第1连通路和第2连通路,所述分隔部分别配置在相邻的各扁平管之间,封闭各扁平管间的流路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插入部被相邻的分隔部夹着而形成,供各扁平管分别插入,所述第1连通路将相邻的各插入部中的一侧彼此连通,所述第2连通路将相邻的各插入部中的另一侧彼此连通,第1连通路的与第二方向垂直的截面积比第2连通路的与第二方向垂直的截面积大,使制冷剂流入集管并与流路连接的第1制冷剂流入口形成于第1连通路。由此,降低制冷剂压力损失,实现制冷剂分配的均匀化,从而能够改善热交换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043519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180096107.9
申请日:2021-03-26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F24F1/0067
Abstract: 在具有可以在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进行切换的热交换器(10)的空气调节装置(200)中,所述热交换器(10)具备第一热交换器(21)、第二热交换器(22)及连接配管(12),所述第一热交换器(21)具有:第一集管(213),所述第一集管(213)被分隔为多个腔室并与所述多个第一传热管(212)的一方的端部连接;以及第二集管(214),所述第二集管(214)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多个第一传热管(212)的另一方的端部连接,第二热交换器(22)具有:多个第二传热管(222);第三集管(223),所述第三集管(223)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多个第二传热管(222)的一方的端部连接;以及第四集管(224),所述第四集管(224)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多个第二传热管(222)的另一方的端部连接,所述连接配管(12)将所述第一热交换器(21)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22)连接,所述多个第一传热管(212)的长度比所述多个第二传热管(222)的长度长。
-
公开(公告)号:CN112567193B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1880096626.3
申请日:2018-08-22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热交换器具备在上下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地配置的多根传热管和向多根所述传热管分配制冷剂的分配器。所述分配器具备形成有供制冷剂向上方流动的第一流路的主体部和与所述第一流路及所述传热管中的任一根连通的多个分流部。作为多个所述分流部的一部分的第一分流部与配置在上部的第一传热管连通。作为多个所述分流部的一部分的第二分流部与配置在比第一传热管靠下方的位置的第二传热管连通。所述第一分流部的来自所述第一流路的制冷剂的流入口在比在最上方与所述第一流路连通的所述第二分流部的制冷剂的流入口靠下方的位置与所述第一流路连通。
-
公开(公告)号:CN112567193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880096626.3
申请日:2018-08-22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热交换器具备在上下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地配置的多根传热管和向多根所述传热管分配制冷剂的分配器。所述分配器具备形成有供制冷剂向上方流动的第一流路的主体部和与所述第一流路及所述传热管中的任一根连通的多个分流部。作为多个所述分流部的一部分的第一分流部与配置在上部的第一传热管连通。作为多个所述分流部的一部分的第二分流部与配置在比第一传热管靠下方的位置的第二传热管连通。所述第一分流部的来自所述第一流路的制冷剂的流入口在比在最上方与所述第一流路连通的所述第二分流部的制冷剂的流入口靠下方的位置与所述第一流路连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