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供电系统和受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615036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1980094115.2

    申请日:2019-04-01

    Abstract: 无线供电系统(100)具备:送电电路部(10),将从主电源(11)供给的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并向送电侧线圈供给交流电力;输入电力控制单元(14),对被供给到送电侧线圈的交流电力进行控制;受电侧线圈,与送电侧线圈磁耦合,通过在与送电侧线圈之间蓄积的磁能从送电侧线圈被传输交流电力;受电电路(20),具有将被传输到受电侧线圈的交流电力变换为直流的整流器(21)和受电侧DC/DC转换器(22);以及受电电路控制单元(40),将整流器输出电压(Vdc)控制为使电力传输效率最大的最大效率电压。

    无线供电系统和受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615036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1980094115.2

    申请日:2019-04-01

    Abstract: 目的在于得到即使送电侧线圈与受电侧线圈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也能够防止对系统的输入电力变得过大、并且能够进行最大效率控制的无线供电系统和受电装置。无线供电系统(100)具备:送电电路部(10),将从主电源(11)供给的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并向送电侧线圈供给交流电力;输入电力控制单元(14),对被供给到送电侧线圈的交流电力进行控制;受电侧线圈,与送电侧线圈磁耦合,通过在与送电侧线圈之间蓄积的磁能从送电侧线圈被传输交流电力;受电电路(20),具有将被传输到受电侧线圈的交流电力变换为直流的整流器(21)和受电侧DC/DC转换器(22);以及受电电路控制单元(40),将整流器输出电压(Vdc)控制为使电力传输效率最大的最大效率电压。

    输电装置以及非接触供电系统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581446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180099992.6

    申请日:2021-07-02

    Inventor: 中西卓哉

    Abstract: 在逆变器(1)的交流侧连接有电感器(2)和第1电容器(3)的串联体,与第1电容器(3)并联地连接有第2电容器(4)和输电线圈(5)的串联体,控制逆变器(1)的控制器(7)构成为切换对输电线圈(5)传送电力的电力传送模式以及交替地重复以比电力传送模式小的输出动作的小输出期间和使逆变器(1)的输出成为零的零输出期间的线圈检测模式这2个模式来控制,根据在模式切换之后满足预定条件的时间点信息变化的模式转移后状态以及至少与向逆变器的输入电力相关的动作参数的值执行模式的切换。

    输电装置
    4.
    发明公开
    输电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668690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080101263.5

    申请日:2020-06-01

    Inventor: 中西卓哉

    Abstract: 逆变器(1)与输电线圈(51、52)以当使在移动体(100)的移动方向上配置的多个输电线圈(5)当中相邻的输电线圈(51、52)各自的切换开关(41、42)导通时电流沿彼此相反的方向流动的方式连接,测定沿该相反的方向流动的电流的差分,通过将该差分与阈值进行比较,能够判断搭载于移动体(100)的受电线圈(101)是否存在于所述输电线圈(51)之上。

    受电装置和无线供电系统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846734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1980103080.4

    申请日:2019-12-26

    Abstract: 一种无线供电系统(1)的受电装置(10),其从与电力源(5)连接且具有送电线圈(111)的送电电路(11)接受电力,受电装置(10)具备受电电路(12)、电力转换器(13a)、LC滤波器(14)以及开关(135a、136b),通过控制装置(17),基于由检测受电电路(12)的输出电压的电压检测单元(16)检测到的电压(V2)对该开关(135a、136b)进行控制,开关(135a、136b)在非供电时将受电电路(12)与电力转换器(13a)之间切断。

    非接触供电系统以及输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640255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1980056425.5

    申请日:2019-07-05

    Abstract: 第1变换器(11)进行功率变换并输出交流电功率。从第1变换器(11)输出的交流电功率被提供给第1线圈(12)。第1线圈(12)与第2线圈(22)磁耦合,从第1线圈(12)向第2线圈(22)传输交流电功率。第2变换器(21)连接于第2线圈(22),将传输至第2线圈(22)的交流电功率变换为直流电功率并供给至负载(LD)。第1控制部(30)基于负载(LD)的需求功率,以在输出周期性变化的矩形波电压的第1状态与输出恒定的基准电压的第2状态之间交替切换的方式控制第1变换器(11)。

    非接触供电系统以及输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640255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1980056425.5

    申请日:2019-07-05

    Abstract: 第1变换器(11)进行功率变换并输出交流电功率。从第1变换器(11)输出的交流电功率被提供给第1线圈(12)。第1线圈(12)与第2线圈(22)磁耦合,从第1线圈(12)向第2线圈(22)传输交流电功率。第2变换器(21)连接于第2线圈(22),将传输至第2线圈(22)的交流电功率变换为直流电功率并供给至负载(LD)。第1控制部(30)基于负载(LD)的需求功率,以在输出周期性变化的矩形波电压的第1状态与输出恒定的基准电压的第2状态之间交替切换的方式控制第1变换器(11)。

    电力变换装置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585857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1980052310.9

    申请日:2019-05-14

    Abstract: 连接于交流电源1并进行输入电压的升压或降压的接触方式充电器(10)的输出端子(10out)及以非接触方式接受电力的非接触方式充电器于DC/DC转换器(30)的输入端子(30in),直流链路电容器(4)连接于构成接触方式充电器(10)的AC/DC转换器(11)与绝缘型DC/DC转换器(15)之间,集成电容器(5)连接于集成母线(7),控制电路(50)以降低接触方式充电器(10)、非接触方式充电器(20)、DC/DC转换器(30)中的至少一个的电力损耗或合计电力损耗的方式调整直流链路电容器(4)或集成电容器(5)的直流电压。(20)的输出端子(20out)经由集成母线(7)连接

    非接触供电系统以及受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196613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1880100147.4

    申请日:2018-12-19

    Abstract: 在通过磁耦合对连接于送电侧DC/AC变换电路(2)的线圈(3)和连接于受电侧AC/DC变换电路(5)的线圈(4)进行送电/受电并从电源(1)对负载(10)供给功率的非接触供电系统中,用送电侧DC/AC变换电路(2)进行负载(10)的电压控制,用受电侧AC/DC变换电路(5)进行在连接于受电侧AC/DC变换电路(5)的输出侧的电容器(6)流过的电流的控制。据此,能够不需要添加电路而改善轻负载时的线圈间效率。

    非接触供电系统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196613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1880100147.4

    申请日:2018-12-19

    Abstract: 在通过磁耦合对连接于送电侧DC/AC变换电路(2)的线圈(3)和连接于受电侧AC/DC变换电路(5)的线圈(4)进行送电/受电并从电源(1)对负载(10)供给功率的非接触供电系统中,用送电侧DC/AC变换电路(2)进行负载(10)的电压控制,用受电侧AC/DC变换电路(5)进行在连接于受电侧AC/DC变换电路(5)的输出侧的电容器(6)流过的电流的控制。据此,能够不需要添加电路而改善轻负载时的线圈间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