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527857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799798.0
申请日:2016-04-20
Applicant: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IPC: C08L69/00 , C08K5/3475 , C08K5/3492 , C08K5/3437 , C08K5/353 , C08K5/132 , C08G64/02 , C08J5/18 , G02B5/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碳酸酯树脂薄膜。本发明的课题在于,通过含有特定的聚碳酸酯树脂与特定的紫外线吸收剂的聚碳酸酯树脂,提供:没有辊污染、渗出的吸收特定的紫外线的薄膜。本发明涉及一种聚碳酸酯树脂薄膜,其为由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形成的聚碳酸酯树脂薄膜,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含有:包含源自下述式(1)所示的二羟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100重量份;和,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100重量份为超过0.45重量份且7重量份以下的熔点为135℃以上且低于300℃、且5%失重温度高于240℃的紫外线吸收剂,所述聚碳酸酯树脂薄膜的波长380nm的透光率为0.001%以上且15%以下、且厚度为5μm~120μm。
-
公开(公告)号:CN103476561B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280016791.6
申请日:2012-03-23
Applicant: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G64/3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的制造方法,其可以有效且稳定地制造热稳定性、色相、及机械强度优异、并且异物少的聚碳酸酯树脂。
-
公开(公告)号:CN103930807B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280055690.X
申请日:2012-09-13
IPC: G02B5/30 , C08G64/16 , C08J5/18 , G02F1/1335 , G02F1/13363 , H01L51/50 , H05B3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B33/22 , B29D11/00644 , C08G64/1608 , C08G64/183 , C08J5/18 , C08J2369/00 , G02B1/04 , G02B5/3083 , H01L51/5281 , C08L69/00 , C08L69/00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相位差膜是将选自聚碳酸酯和聚酯碳酸酯中的至少一种高分子进行成型而得到的,且满足下述式(A)及(B)的关系,所述聚碳酸酯和聚酯碳酸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10℃以上且180℃以下。式(A):0.7<R1(450)/R1(550)<1;式(B):|R2(450)/R2(550)-R1(450)/R1(550)|<0.020。
-
公开(公告)号:CN102056889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0980121108.3
申请日:2009-07-03
Applicant: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IPC: C07C209/84 , C07C211/09 , C08G69/28 , C12P1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G69/26 , C07C209/68 , C07C209/84 , C08G69/28 , C07C211/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精制五亚甲基二胺的制造方法等,其以简单的制造工序可获得高收率。该精制五亚甲基二胺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其包括:热分解工序,在该热分解工序中,通过加热五亚甲基二胺碳酸盐,得到五亚甲基二胺粗品和二氧化碳;以及蒸馏工序,在该蒸馏工序中,将由上述热分解工序得到的五亚甲基二胺粗品蒸馏,得到五亚甲基二胺,其中,在上述五亚甲基二胺粗品中,相对于五亚甲基二胺和五亚甲基二胺碳酸盐,五亚甲基二胺的浓度为30mol%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3517937B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280021775.6
申请日:2012-0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G64/1608 , B29D7/01 , B29K2069/00 , C08J5/18 , C08J2369/00 , G02B1/04 , G02B5/3083 , Y10T428/31504 , Y10T428/31507 , C08L69/0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制成温度稳定性优异的透明膜的聚碳酸酯树脂,该透明膜难以产生因熔融制膜时的热引起的异物、气泡的产生所致的缺陷和膜着色,即使在高温条件下长期使用,相位差的变动也小。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包含来源于式(1)表示的二羟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来源于式(2)表示的二羟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以及来源于式(3)~(6)中任一项表示的二羟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其中,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中的来源于二羟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的合计,来源于式(3)~(6)表示的二羟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0.1重量%以上且小于4.5重量%。HO-R5-OH(3);HO-CH2-R6-CH2-OH(4);H-(O-R7)p-OH(5);HO-R8-OH(6)
-
公开(公告)号:CN104471451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380038626.5
申请日:2013-07-30
Applicant: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J5/18 , B29D11/00788 , C08J2369/00 , C08J2425/06 , C08J2469/00 , C08L69/00 , G02B1/04 , B29C47/00 , B29K2069/00 , B29L2007/00 , C08L2205/025 , G02B5/305 , C08L25/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明膜,其是将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成型而得到的,该透明膜在波长450nm下的相位差R450与在波长550nm下的相位差R550之比满足特定的式子,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包含聚碳酸酯树脂(A)和与所述聚碳酸酯树脂(A)具有不同组成的树脂(B),相对于所述聚碳酸酯树脂(A)100重量份,含有0.1~10重量份的树脂(B),所述聚碳酸酯树脂(A)包含来源于下述通式(1)表示的二羟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a)及来源于具有醚环的二羟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b),所述树脂(B)与所述聚碳酸酯树脂(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之差的绝对值为80℃以下、折射率之差的绝对值为0.02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4262927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10465461.6
申请日:2011-07-0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时具有优异的透明性和强度,且能够适宜在建筑材料领域、电气电子领域、汽车领域、及光学部件领域等中使用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聚碳酸酯树脂成型品。本发明涉及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包含聚碳酸酯树脂和冲击强度改进剂,所述聚碳酸酯树脂含有来源于具有下述通式(1)表示的部位作为其结构的一部分的二羟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且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于145℃,本发明涉及的聚碳酸酯树脂成型品是将上述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成型而得到的。由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成型而得到的厚度3mm的成型体的总光线透射率为6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3717398A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280037443.7
申请日:2012-07-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32B27/365 , B32B2551/00 , G02B1/105 , G02B1/1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膜叠层体以及膜卷层体,其能够用于光学用途部件中,在表面或端部不会产生裂纹,透明性与厚度精度优异。本发明涉及膜叠层体与膜卷层体,其为将下述聚碳酸酯树脂膜与遮蔽膜层叠而成的,该聚碳酸酯树脂膜由来自在结构的一部分具有式(1)所表示的部位的二羟基化合物(a)的聚碳酸酯树脂构成,聚碳酸酯树脂膜彼此或与遮蔽膜的非粘着面的静摩擦系数为1.8以上或为0.01以上且小于1.8。
-
公开(公告)号:CN103476558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280015648.5
申请日:2012-03-30
Applicant: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J5/18 , B29C47/0011 , B29C47/364 , B29C47/366 , B29C47/40 , B29C47/6056 , B29C47/8895 , B29K2069/00 , C08G64/307 , C08J236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至少使用下述通式(1)表示的二羟基化合物作为原料单体、通过缩聚反应得到聚碳酸酯树脂,将所生成的聚碳酸酯树脂供给到挤出机中,进行混炼后,从模头挤出,从而制造聚碳酸酯树脂,其中,在将所述挤出机每1小时挤出的树脂的重量设为W(kg/h)、将所述挤出机的机筒截面积设为S(m2)的情况下,满足下述式(2):12000≤W/S≤60000…(2)。
-
公开(公告)号:CN102056889A
公开(公告)日:2011-05-11
申请号:CN200980121108.3
申请日:2009-07-03
Applicant: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IPC: C07C209/84 , C07C211/09 , C08G69/28 , C12P1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G69/26 , C07C209/68 , C07C209/84 , C08G69/28 , C07C211/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精制五亚甲基二胺的制造方法等,其以简单的制造工序可获得高收率。该精制五亚甲基二胺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其包括:热分解工序,在该热分解工序中,通过加热五亚甲基二胺碳酸盐,得到五亚甲基二胺粗品和二氧化碳;以及蒸馏工序,在该蒸馏工序中,将由上述热分解工序得到的五亚甲基二胺粗品蒸馏,得到五亚甲基二胺,其中,在上述五亚甲基二胺粗品中,相对于五亚甲基二胺和五亚甲基二胺碳酸盐,五亚甲基二胺的浓度为30mol%以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