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684326B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1610983384.2
申请日:2016-11-09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4/133 , H01M4/583 , H01M4/62 , H01M10/052
Abstract: 提供了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和包括其的可再充电锂电池。所述负极可以包括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具有大约10GPa至大约35GPa的杨氏模量并具有大于或等于大约1.65g/cc的活性物质密度和大于或等于大约3.2mAh/cm2的电流密度的负极活性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6611854A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610952317.4
申请日:2016-10-27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4/587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7 , H01M4/133 , H01M4/583 , H01M10/0525 , H01M2004/027 , H01M2220/30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和可再充电锂电池。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包括结晶碳基材料颗粒,在基于体积基准的颗粒尺寸分布的曲线图中结晶碳基材料颗粒的最大体积%为约20体积%或更大。
-
公开(公告)号:CN106684326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610983384.2
申请日:2016-11-09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4/133 , H01M4/583 , H01M4/62 , H01M10/0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7 , H01M4/133 , H01M4/622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 H01M2004/027 , H01M2220/30 , H01M4/583 , H01M4/621 , H01M4/624 , H01M10/052
Abstract: 提供了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和包括其的可再充电锂电池。所述负极可以包括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具有大约10GPa至大约35GPa的杨氏模量并具有大于或等于大约1.65g/cc的活性物质密度和大于或等于大约3.2mAh/cm2的电流密度的负极活性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6328885A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610498091.5
申请日:2016-06-29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nventor: 高晟齐
IPC: H01M4/133 , H01M4/583 , H01M4/36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3 ,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4/386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2004/027 , H01M4/3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和包括其的可再充电锂电池。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包括:包括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括第一活性物质以及不同于第一活性物质的第二活性物质,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包括片状石墨,且所述负极具有大于或等于约1.70g/cc的活性物质密度。
-
-
公开(公告)号:CN106328885B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1610498091.5
申请日:2016-06-29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nventor: 高晟齐
IPC: H01M4/133 , H01M4/583 , H01M4/36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和包括其的可再充电锂电池。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包括:包括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括第一活性物质以及不同于第一活性物质的第二活性物质,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包括片状石墨,且所述负极具有大于或等于约1.70g/cc的活性物质密度。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