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875043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080036937.8
申请日:2020-05-18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4/13 , H01M10/0525 , H01M10/0587 , H01M10/04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并且解决了提供一种能够改善结构稳定性的二次电池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该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包括沿着其上端具有第一电极未涂覆部的第一电极板、沿着其下端具有第二电极未涂覆部的第二电极板以及置于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之间的隔膜,其中,第一电极未涂覆部和第二电极未涂覆部之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用于增强竖直性的增强部;罐,用于容纳电极组件;盖组件,用于密封罐;第一集流体板,结合到第一电极未涂覆部的上端且电连接到盖组件;以及第二集流体板,结合到第二电极未涂覆部的下端且电连接到罐。
-
公开(公告)号:CN113678294B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1980094473.3
申请日:2019-12-10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10/04 , H01M4/70 , H01M50/528 , H01M50/5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其中可以容易地焊接电极组件和集流板且可以改善安全性的二次电池。作为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二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通过卷绕具有第一电极未涂覆部的第一电极板、隔膜和具有第二电极未涂覆部的第二电极板来形成,第一电极未涂覆部向上突出,并且第二电极未涂覆部向下突出;以及第一集流板,电连接到第一电极未涂覆部且具有向下突出的凹凸部,其中,凹凸部的宽度从第一集流板的中心朝向第一集流板的外周变宽。
-
公开(公告)号:CN115053375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180013017.9
申请日:2021-02-03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10/04 , H01M10/42 , H01M10/058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极组件和包括该电极组件的二次电池,该电极组件包括阴极板,该阴极板具有形成为倾斜的前侧部,使得在二次电池的充电和放电期间在中心卷绕部分处发生的变形所施加的应力可以被分散,从而防止阴极板在变形位置处穿透隔板,导致与阳极板短路。根据实施例,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极组件,该电极组件包括:阳极板,具有形成在阳极集流板上的阳极涂覆层;阴极板,具有形成在阴极集流板上的阴极涂覆层;和介于阴极板与阳极板之间的隔板,该电极组件通过卷绕阳极板、隔板和阴极板的堆叠形成,并且公开了一种电极组件和包括该电极组件的二次电池,该电极组件包括阴极板,该阴极板具有:沿着纵向方向延伸的侧部;与侧部相对、沿着纵向方向延伸的相对侧部;和前侧部,连接侧部和相对侧部并位于卷绕的电极组件的中心卷绕部分处,该前侧部是倾斜的以相对于侧部具有锐角或钝角;和终止侧部,连接侧部和相对侧部,并作为与前侧部相对的侧部位于电极组件的最外侧上。
-
公开(公告)号:CN113875043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080036937.8
申请日:2020-05-18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4/13 , H01M10/0525 , H01M10/0587 , H01M10/04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并且解决了提供一种能够改善结构稳定性的二次电池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该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包括沿着其上端具有第一电极未涂覆部的第一电极板、沿着其下端具有第二电极未涂覆部的第二电极板以及置于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之间的隔膜,其中,第一电极未涂覆部和第二电极未涂覆部之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用于增强竖直性的增强部;罐,用于容纳电极组件;盖组件,用于密封罐;第一集流体板,结合到第一电极未涂覆部的上端且电连接到盖组件;以及第二集流体板,结合到第二电极未涂覆部的下端且电连接到罐。
-
公开(公告)号:CN113678294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1980094473.3
申请日:2019-12-10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10/04 , H01M4/70 , H01M50/528 , H01M50/5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其中可以容易地焊接电极组件和集流板且可以改善安全性的二次电池。作为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二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通过卷绕具有第一电极未涂覆部的第一电极板、隔膜和具有第二电极未涂覆部的第二电极板来形成,第一电极未涂覆部向上突出,并且第二电极未涂覆部向下突出;以及第一集流板,电连接到第一电极未涂覆部且具有向下突出的凹凸部,其中,凹凸部的宽度从第一集流板的中心朝向第一集流板的外周变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