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08501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0688254.0
申请日:2024-05-30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4/13 , H01M10/052 , H01M4/36 , H01M4/525 , H01M4/50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用于堆叠型可再充电锂电池的正电极和包括该正电极的堆叠型可再充电锂电池。用于堆叠型可再充电锂电池的正电极包括正电极集流体、在正电极集流体的一个表面上的第一正电极活性物质层以及在正电极集流体的另一表面上的第二正电极活性物质层,其中第一正电极活性物质层的负载水平比第二正电极活性物质层的负载水平高约5%或更多,第一正电极活性物质层和第二正电极活性物质层中的每一个包括次级颗粒的形式的第一正电极活性物质和单个颗粒的形式的第二正电极活性物质,第一正电极活性物质的次级颗粒的平均粒径大于第二正电极活性物质的单个颗粒的平均粒径。
-
公开(公告)号:CN119920866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544385.8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4/36 , H01M4/62 , H01M4/485 , H01M4/525 , H01M10/052
Abstract: 公开了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正电极活性物质、制备其的方法和包括其的可再充电锂电池。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正电极活性物质包括锂镍类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其中基于锂镍类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中除锂之外的所有金属的总含量,锂镍类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具有70mol%或更大的镍含量和0mol%~0.01mol%的钴含量。锂镍类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包括锂镍类活性物质和形成在锂镍类活性物质的表面上的含铝涂层,并且含铝涂层具有通过EDS测量的10mol%~35mol%的铝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20021052A
公开(公告)日:2025-05-20
申请号:CN202411662687.5
申请日:2024-11-20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2 , H01M4/131 , H01M10/4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可充电锂电池的活化方法和可充电锂电池。活化方法包括:对可再充电锂电池进行第一次充电和放电过程,以及对可再充电锂电池进行第二次充电和放电过程。可再充电锂电池包括:正电极,包括正电极活性物质,正电极活性物质包括层状锂镍锰类复合氧化物;负电极;在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的隔膜;以及电解液。第二次充电和放电过程的上限电压高于第一次充电和放电过程的上限电压。
-
公开(公告)号:CN118213471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311297559.0
申请日:2023-10-09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4/131 , H01M4/525 , H01M10/052 , H01M10/0525
Abstract: 公开了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正电极和包括其的可再充电锂电池,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正电极包括正电极集流体和在正电极集流体上的正电极活性物质层,其中正电极活性物质层包括正电极活性物质,正电极活性物质包括约75wt%~约100wt%的单一颗粒的形式并且包括锂镍类复合氧化物的第一正电极活性物质,锂镍类复合氧化物具有相对于锂之外的总金属大于或等于70mol%的镍含量;和约0wt%~约25wt%的其中聚集多个初级颗粒的次级颗粒的形式并且包括锂镍类复合氧化物的第二正电极活性物质,并且在正电极的X‑射线衍射分析中,(003)晶面的峰强度与(104)晶面的峰强度的比例大于或等于4.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