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906586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080039233.6
申请日:2020-05-21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 首尔大学校产学协力团
IPC: H01M4/131 , H01M4/1391 , H01M4/04 , H01M4/525 , H01M10/052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正极、用于该正极的制造方法以及包括该正极的锂二次电池,该正极包括:正极集流体;第一层,布置在正极集流体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并且包括第一正极活性物质;以及第二层,布置在第一层上并且包括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其中,第一正极活性物质由下面的化学式1表示,第二正极活性物质由下面的化学式1或化学式2表示,并且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和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彼此不同。 LixNiyM1‑yO2 LiαCoβM'1‑βO2,对于式中的x、y、α、β、M和M'的定义见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
公开(公告)号:CN110854361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0747946.7
申请日:2019-08-14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4/38 , H01M10/0525
Abstract: 公开了用于可再充电的锂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和包括其的可再充电的锂电池,并且负极活性物质具有的N/P比例的范围为约1.5至约2,所述N/P比例为每单位面积的负极活性物质的最大容量相对于每单位面积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最大容量的比例,其中负极活性物质包括Si和碳的复合颗粒以及结晶碳,并且基于负极活性物质的总重,Si的含量为约3wt%至约15wt%。
-
公开(公告)号:CN113571755B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110717691.7
申请日:2014-12-09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10/04 , H01M4/04 , H01M4/13 , H01M4/78 , H01M4/80 , H01M10/0585 , H01M50/105 , H01M50/116 , H01M50/124 , H01M50/46 , H01M50/557 , H01M4/02 , H01M4/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可以以各种形状被制造和使用的可再充电电池。可再充电电池的实施方式包括:电极组件,包括在隔板的相应的表面上的成对电极和从成对电极延伸的成对引线接头;袋,接收电极组件并使得引线接头突出到一侧,每个电极包括包含模制板的第一弯曲部,模制板包括集流体的金属纤维束和活性材料颗粒,袋包括第二弯曲部,第二弯曲部平行地叠置在电极上并包括具有相应于第一弯曲部的形状的模制片。
-
公开(公告)号:CN110854361B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1910747946.7
申请日:2019-08-14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4/38 , H01M10/0525
Abstract: 公开了用于可再充电的锂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和包括其的可再充电的锂电池,并且负极活性物质具有的N/P比例的范围为约1.5至约2,所述N/P比例为每单位面积的负极活性物质的最大容量相对于每单位面积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最大容量的比例,其中负极活性物质包括Si和碳的复合颗粒以及结晶碳,并且基于负极活性物质的总重,Si的含量为约3wt%至约15wt%。
-
公开(公告)号:CN113571755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717691.7
申请日:2014-12-09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10/04 , H01M4/04 , H01M4/13 , H01M4/78 , H01M4/80 , H01M10/0585 , H01M50/105 , H01M50/116 , H01M50/124 , H01M50/46 , H01M50/557 , H01M4/02 , H01M4/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可以以各种形状被制造和使用的可再充电电池。可再充电电池的实施方式包括:电极组件,包括在隔板的相应的表面上的成对电极和从成对电极延伸的成对引线接头;袋,接收电极组件并使得引线接头突出到一侧,每个电极包括包含模制板的第一弯曲部,模制板包括集流体的金属纤维束和活性材料颗粒,袋包括第二弯曲部,第二弯曲部平行地叠置在电极上并包括具有相应于第一弯曲部的形状的模制片。
-
公开(公告)号:CN102479954B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110375246.3
申请日:2011-11-23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4/60 , H01M4/1399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H01M4/134 , H01M4/1391 , H01M4/1395 , H01M4/366 , H01M4/386 , H01M4/387 , H01M4/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制造负极的方法及含其的可再充电锂电池,且所述负极包括负极活性材料层,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包括由以下化学式1表示的负极活性材料。在化学式1中,X为包括金属的活性材料,且所述活性材料的官能团已与硅烷偶联剂反应,Ra为来自硅烷偶联剂的残余基团,和Rb为包括由以下化学式2a表示的第一重复单元的聚合物。在化学式2a中,R10~R13相同或不同,且为氢、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和n1为1~100000的整数。这里,所述取代的C1~C5烷基被氨基、丙烯酰基、乙烯基、环氧基或苯基代替氢的至少一个。[化学式1]X?Ra?Rb[化学式2a]。
-
公开(公告)号:CN104701567A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410749067.5
申请日:2014-12-09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275 , H01M2/0212 , H01M2/1673 , H01M4/0433 , H01M4/661 , H01M4/78 , H01M4/806 , H01M10/0436 , H01M2004/025 , Y10T29/49108 , Y10T29/49114 , H01M10/045 , H01M4/04 , H01M10/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可以以各种形状被制造和使用的可再充电电池。可再充电电池的实施方式包括:电极组件,包括在隔板的相应的表面上的成对电极和从成对电极延伸的成对引线接头;袋,接收电极组件并使得引线接头突出到一侧,每个电极包括包含模制板的第一弯曲部,模制板包括集流体的金属纤维束和活性材料颗粒,袋包括第二弯曲部,第二弯曲部平行地叠置在电极上并包括具有相应于第一弯曲部的形状的模制片。
-
公开(公告)号:CN113906586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080039233.6
申请日:2020-05-21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 首尔大学校产学协力团
IPC: H01M4/131 , H01M4/1391 , H01M4/04 , H01M4/525 , H01M10/052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正极、用于该正极的制造方法以及包括该正极的锂二次电池,该正极包括:正极集流体;第一层,布置在正极集流体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并且包括第一正极活性物质;以及第二层,布置在第一层上并且包括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其中,第一正极活性物质由下面的化学式1表示,第二正极活性物质由下面的化学式1或化学式2表示,并且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和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彼此不同。 LixNiyM1‑yO2 LiαCoβM'1‑βO2,对于式中的x、y、α、β、M和M'的定义见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
公开(公告)号:CN102593455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110421655.2
申请日:2011-12-15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4/62 , H01M4/139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 , H01M4/0404 , H01M4/043 , H01M4/139 , H01M4/622 , H01M10/052 , H01M2004/021 , Y10T29/49108 , Y10T29/49115
Abstract: 负极活性物质组合物、制备负极板的方法和锂二次电池。一种负极活性物质组合物,包括负极活性物质、粘结剂和溶剂,其中所述溶剂包括水性溶剂和有机溶剂。制备负极板的方法使用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组合物。锂电池使用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组合物制造,且因电极板中形成孔隙而具有良好的寿命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479954A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1110375246.3
申请日:2011-11-23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4/60 , H01M4/1399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H01M4/134 , H01M4/1391 , H01M4/1395 , H01M4/366 , H01M4/386 , H01M4/387 , H01M4/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制造负极的方法及含其的可再充电锂电池,且所述负极包括负极活性材料层,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包括由以下化学式1表示的负极活性材料。在化学式1中,X为包括金属的活性材料,且所述活性材料的官能团已与硅烷偶联剂反应,Ra为来自硅烷偶联剂的残余基团,和Rb为包括由以下化学式2a表示的第一重复单元的聚合物。在化学式2a中,R10~R13相同或不同,且为氢、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和n1为1~100000的整数。这里,所述取代的C1~C5烷基被氨基、丙烯酰基、乙烯基、环氧基或苯基代替氢的至少一个。[化学式1]X-Ra-Rb[化学式2a]。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