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模及其制造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729684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210003485.0

    申请日:2012-0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4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印模及其制造方法。该印模包括金属支撑层、图案形成层和粘附层。金属支撑层具有第一热导率。图案形成层设置于金属支撑层上且具有其上形成有模制图案的表面。粘附层设置于金属支撑层与图案形成层之间,以将图案形成层结合于金属支撑层,并且粘附层具有小于第一热导率的第二热导率。因此,可提高印模的强度,并且可减少或防止在制造导光板的过程中印模的变形。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组装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26657C

    公开(公告)日:2005-11-09

    申请号:CN01102894.7

    申请日:2001-02-22

    Inventor: 柳浩汉 郭熙峻

    Abstract: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以及组装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可以通过改善液晶显示模块和外壳之间的衔接结构而减小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尺寸。在顶架、模制框架以及后盖端部的未使用区域形成衔接孔。旋钮螺丝的一侧与壳体内侧上表面形成一体的捕集元件衔接。旋钮螺丝的另一侧穿过顶架、模制框架和后盖的穿孔并与后盖后表面上的螺母螺丝衔接。因此,不需要把固定模制框架的固定元件安装到前壳体的单独空间。液晶显示装置总体尺寸可减小,且部件数量和组装步骤数显著减少。

    液晶显示模块、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组装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352406A

    公开(公告)日:2002-06-05

    申请号:CN01102894.7

    申请日:2001-02-22

    Inventor: 柳浩汉 郭熙峻

    Abstract: 一种液晶显示模块、液晶显示装置以及组装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可以通过改善液晶显示模块和外壳之间的衔接结构而减小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尺寸。在顶架、模制框架以及后盖端部的未使用区域形成衔接孔。旋钮螺丝的一侧与壳体内侧上表面形成一体的捕集元件衔接。旋钮螺丝的另一侧穿过顶架、模制框架和后盖的穿孔并与后盖后表面上的螺母螺丝衔接。因此,不需要把固定模制框架的固定元件安装到前壳体的单独空间。液晶显示装置总体尺寸可减小,且部件数量和组装步骤数显著减少。

    具有改善的散热结构的背光组件和具有其的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716044B

    公开(公告)日:2010-05-05

    申请号:CN200510083774.6

    申请日:2005-06-14

    Inventor: 柳浩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604 G02F2001/1336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改善的散热结构的背光组件和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所述背光组件包括多个发光的灯和容纳该多个灯的固定元件。从固定元件边缘突出的分离元件限定了固定元件中包含灯发光部分的内部空间,并且该分离元件将灯的电极与内部空间分离。分离元件具有开口,其定位成将灯电极产生的热量向远离内部空间的方向引导,其中过多的热量可能导致显示质量下降。

    具有改善的散热结构的背光组件和具有其的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716044A

    公开(公告)日:2006-01-04

    申请号:CN200510083774.6

    申请日:2005-06-14

    Inventor: 柳浩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604 G02F2001/1336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改善的散热结构的背光组件和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所述背光组件包括多个发光的灯和容纳该多个灯的固定元件。从固定元件边缘突出的分离元件限定了固定元件中包含灯发光部分的内部空间,并且该分离元件将灯的电极与内部空间分离。分离元件具有开口,其定位成将灯电极产生的热量向远离内部空间的方向引导,其中过多的热量可能导致显示质量下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