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856717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111177469.9
申请日:2021-10-09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PC: B01J27/22 , B01J27/04 , B01J21/06 , B01J27/24 , C01B3/04 , C02F1/30 , C02F101/22 , C02F101/34 , C02F101/36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级稳定的光催化材料促进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制备及光催化领域。该促进剂由纳米助催化剂镶嵌在电荷传输体上构成,纳米助催化剂材料中含有共生的MoO2和Mo2C两种不同组分的电子收集体,两种组分通过紧密的界面接触连接,电荷传输体是一种导电性好的C材料,可以快速将电荷从光催化材料主体传输到助催化剂电子收集体上。该促进剂用于改性光催化材料可以明显的提高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及稳定性。更重要的是,该促进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空气中存放2年后依然可以保持原始的结构稳定性与化学活性。本发明涉及的促进剂为光催化材料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14023934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177687.2
申请日:2021-10-09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碳化物/氧化物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纳米材料制备领域。本发明采用一步原位热分解还原法,首先采用含碳有机络合体通过络合反应制备高熔点金属的沉淀物,然后将制备的高熔点金属的络合沉淀物在高温下原位热分解,有机络合物高温热解产生的C高温下具有强的还原性,可将高温热解产生的氧化物逐步还原为碳化物及金属,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及时间可以调控产物的组成,得到金属‑碳化物‑氧化物的纳米颗粒复合材料。本发明采用一步法制备难熔金属及其碳氧化物复合材料,比现有的高温熔炼法工艺简单、经济环保,适用于批量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2029111B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010987260.8
申请日:2020-09-18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抗生素识别的发光Eu基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化学通式为:[Eu(cppa)(OH)]n,cppa表示配体5‑(4‑羧基苯基)吡啶甲酸。晶态材料中每个Eu3+离子与四个不同的配体中的四个羧基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以及一个羟基氧原子相匹配,四个相邻的Eu原子成对连接。每个四核次级结构单元被生长中的羧酸基团桥接成1D杆状的Eu3+羧酸链,每个配体采用κ5‑N,O1:O2’:O4:O5’‑μ4桥接模式连接Eu3+离子,从而形成一个三维多孔框架。该配位聚合物通过调节激发波长对奥硝唑和呋喃妥因具有荧光识别作用,并且可微量检测,其结构新颖,合成简单,检测高效,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3856717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177469.9
申请日:2021-10-09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PC: B01J27/22 , B01J27/04 , B01J21/06 , B01J27/24 , C01B3/04 , C02F1/30 , C02F101/22 , C02F101/34 , C02F101/36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级稳定的光催化材料促进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制备及光催化领域。该促进剂由纳米助催化剂镶嵌在电荷传输体上构成,纳米助催化剂材料中含有共生的MoO2和Mo2C两种不同组分的电子收集体,两种组分通过紧密的界面接触连接,电荷传输体是一种导电性好的C材料,可以快速将电荷从光催化材料主体传输到助催化剂电子收集体上。该促进剂用于改性光催化材料可以明显的提高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及稳定性。更重要的是,该促进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空气中存放2年后依然可以保持原始的结构稳定性与化学活性。本发明涉及的促进剂为光催化材料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08997587B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810645684.9
申请日:2018-06-21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解水制氢反应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其该材料的纳米片结构的制备方法。属于晶态材料的技术领域。该材料的结构式为:[Co(1,4‑ndc)(Py2S)(H2O)]n。其中,n表示正无穷,1,4‑ndc表示1,4‑萘二酸,Py2S表示单硫吡啶。所述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由过渡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1,4‑萘二酸及辅助配体单硫吡啶通过配位键或者分子间作用力构成的二维网络结构。过渡金属离子优选二价的钴、镍离子。所述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由上所述的金属有机框架为前驱体的制备的纳米片因其具备相对优异的质子传输和电子交换能力以及高度暴露的催化活性位点,使其具备较好的电解水制氢性能。亦可望作为一种高效的新型电解水制氢催化剂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8273560B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1810026817.4
申请日:2018-01-11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部分硫化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公开了一种有效的非贵金属析氢催化剂。本发明采用两步法合成技术,首先利用对苯二甲酸有机配体(terephthalic acid)与FeCl3.6H2O在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自组装得到多孔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然后采用原位硫化的方法将合成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与硫代乙酰胺的乙醇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得到硫化程度不同的Fe3S4与MIL‑53(Fe)的复合材料。本发明的材料具有大量的活性位点,很好的导电性,使得它成为良好的电催化析氢催化剂。将硫化后与硫化前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进行电催化性能对比,硫化后增大了材料的电催化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303445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2010202138.5
申请日:2020-03-20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光催化CO2还原性能的钴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以及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以六水合高氯酸钴、1,3,5-三甲基-2,4,6-三羧基苯基苯、1,4-二(1-咪唑基)苯、N,N-二甲基甲酰胺、氟硼酸以及水在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合成得到蓝色块状晶体。将蓝色晶体洗涤干燥,可得到本发明所述光催化材料。该材料的制备方法相对简单,所得到的催化剂具有相对较好的光催化CO2还原能力,还原产物CO选择性可达到77%,CO的平均产率为1124.8μmolg-1h-1,可以作为廉价且高效的光催化剂代替贵金属使用,该材料在光催化领域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068783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1235303.0
申请日:2019-12-05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花瓣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通过控制合成前驱体氢氧化镍的原料比例,来调控其形貌,替代金属盐原位合成比表面积更大且形貌为花瓣状的MOF-74@Ni(OH)2材料,将其作为甲醇氧化反应的正极催化剂材料,探究其在甲醇氧化反应中的应用。以尿素和硫酸镍为原料合成前驱体花瓣状的氢氧化镍,并将制备好的氢氧化镍、有机配体2、5-二羟基对苯二甲酸在DMF/H2O/EtOH的溶剂体系中进行自组装合成得到的MOF-74@Ni(OH)2复合材料,同时在此合成路线的基础上改变合成前驱体原料尿素和硫酸镍的比例调控形貌,从而调控复合材料的整体形貌,将合成材料组装成三电极体系来进行甲醇氧化性能的测试,通过数据分析,合成的花瓣状氢氧化镍与有机配体合成的MOF-74@Ni(OH)2比纯MOF-74-Ni性能较好。
-
公开(公告)号:CN107602622B
公开(公告)日:2020-02-11
申请号:CN201710729998.2
申请日:2017-08-23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磷化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具体为基于多孔晶态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磷化处理后构筑的复合催化材料及对析氧反应(OER)的应用。本发明通过两步法合成技术,前期利用有机配体2,4,6‑三(4‑羧基苯基)‑1,3,5‑三嗪、1H‑1,2,4‑苯三唑与氯化钴在N,N‑二甲基乙酰胺、水和氟硼酸的混合溶液中进行自组装得到的多孔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后期利用次磷酸钠作为磷源采用热处理的方法对自组装得到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进行处理。该催化剂在析氧反应(OER)中展现出优越的催化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553779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811384753.1
申请日:2018-11-20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一种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公开了一种由金属离子和有机组分自组装而成的二维纳米片组成的球状三维纳米花结构的复合纳米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在超级电容性能方面的应用。本发明采用一步法合成技术,利用对苯二甲酸有机配体与氯化钴和氯化镍在N,N-二甲基甲酰胺,乙醇与水的混合溶液中自组装得到分布尺寸且大小均一,直径7~12μm的金属有机框架球状纳米花结构。利用此方法可以合成一类类似的纳米材料。另外,本发明具有大量的活性位点,很好的导电性,使得它具备良好的超级电容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