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线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071682A

    公开(公告)日:2007-11-14

    申请号:CN200710096741.4

    申请日:2007-04-0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变压器、电抗器或线圈等的绕线装置的小型化、轻量化、高耐电压化、低成本化。本发明的绕线装置具有第一绕线管(31)、第二绕线管(32)以及E形芯(11、12),第一绕线管(31)具有空洞(31d)且将高压用线圈(21)卷装在外侧;第二绕线管(32)以包围第一绕线管(31)的方式组装且将低压用线圈(22)卷装在外侧;E形芯(11、12)安装在第一绕线管(31)的空洞(31d)内和第二绕线管(32)的外侧、形成闭合磁路,第二绕线管(32)具有壳体(33)和罩(34),壳体(33)具有底壁(33f)以及从底壁(33f)的两侧向垂直上方伸出的一对侧壁(33a);罩(34)具有顶壁(34e)以及从顶壁(34e)的两侧向垂直下方伸出的一对侧壁(34a),将第一绕线管(31)设置在由罩(34)的一对侧壁(34a)、壳体(33)的底壁(33f)以及罩(34)的顶壁(34e)形成的第二绕线管(32)的空间内。

    绕线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071682B

    公开(公告)日:2011-12-14

    申请号:CN200710096741.4

    申请日:2007-04-0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变压器、电抗器或线圈等的绕线装置的小型化、轻量化、高耐电压化、低成本化。本发明的绕线装置具有第一绕线管(31)、第二绕线管(32)以及E形芯(11、12),第一绕线管(31)具有空洞(31d)且将高压用线圈(21)卷装在外侧;第二绕线管(32)以包围第一绕线管(31)的方式组装且将低压用线圈(22)卷装在外侧;E形芯(11、12)安装在第一绕线管(31)的空洞(31d)内和第二绕线管(32)的外侧、形成闭合磁路,第二绕线管(32)具有壳体(33)和罩(34),壳体(33)具有底壁(33f)以及从底壁(33f)的两侧向垂直上方伸出的一对侧壁(33a);罩(34)具有顶壁(34e)以及从顶壁(34e)的两侧向垂直下方伸出的一对侧壁(34a),将第一绕线管(31)设置在由罩(34)的一对侧壁(34a)、壳体(33)的底壁(33f)以及罩(34)的顶壁(34e)形成的第二绕线管(32)的空间内。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