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结构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137013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1910483328.6

    申请日:2019-06-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按键结构,其包含底板、键帽、升降机构、活动件、连动支架及磁吸件。升降机构连接底板及键帽。活动件相对于底板滑动设置。连动支架具有枢转部、磁吸部及驱动部。磁吸件设置于底板上且能与磁吸部间产生磁吸力。当活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枢转部可旋转地设置于活动件的突台上,磁吸力经由连动支架以驱使键帽远离底板移动。又,当活动件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突台远离枢转部下方位置,使得枢转部脱离突台并朝下移动且键帽朝向底板移动。本发明的按键结构,键帽即使未受到按压外力,仍能下沉以便于收纳。又,键帽回复力非由弹性结构产生,故不会有先前技术中弹性构件可能永久变形而影响弹性的问题。

    电池组件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079117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010825103.7

    申请日:2020-08-17

    Inventor: 刘志贤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池组件,其包含电池固定座及可拆卸地设置于电池固定座上的电池单元。电池单元包含电池、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设置于电池的端部,且第二卡合部可沿端部的端面转动。电池固定座包含卡止件,选择性与第一卡合部或第二卡合部卡合,以定位电池单元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当卡止件与第一卡合部沿解锁方向相对移动解除卡合时,电池单元沿脱离方向自第一位置移动至卡止件与第二卡合部卡合的第二位置,并容许第二卡合部沿端面转动以解除与卡止件的卡合,使得电池单元沿脱离方向再次移动以脱离电池固定座。本发明的电池组件可应用于任何需要两段式拆卸操作的装置,以提供安全、便利的方式拆卸电池组件。

    功率转换系统
    3.
    发明公开
    功率转换系统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896286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183723.9

    申请日:2023-03-01

    Inventor: 刘伟霖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功率转换系统,其微控制单元根据荷电状态信号得到充电电池的目前已充电比例,并依据电压电流计所侦测到的电压及电流,得到功率转换系统的对外输出功率。当微控制单元侦测到发生市电离网时执行下述步骤:判断充电电池的目前已充电比例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比例;当判断出电池的目前已充电比例大于第一预设比例时,判断对外输出功率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功率;以及当判断出对外输出功率小于第一预设功率时,将功率转换系统从交流电电源埠所输出的交流电频率提高,以使耦接于交流电电源埠的太阳光电变流器停止输出电能。

    以低压注塑的连接件及具有该连接件的可卸式电池组

    公开(公告)号:CN116266662A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111549324.7

    申请日:2021-12-17

    Inventor: 林佳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低压注塑的连接件及具有该连接件之可卸式电池组。该连接件用于一轻型电动载具之电力连接,并包含一连接件本体、一电力连接器及一辅助连接器。该连接件本体紧密包覆该电力连接器但露出该电力连接器的接点。该连接件本体也紧密包覆该辅助连接器但露出该辅助连接器的接点。该可卸式电池组包含一装置壳体、一电池及该连接件。该电池容置于该装置壳体中。该连接件固定至该装置壳体之一端,作为该可卸式电池组之一端盖。该电力连接器与该电池电连接。该可卸式电池组经由该电力连接器以对外提供电力,例如该轻型电动载具。

    电池组件
    5.
    发明公开
    电池组件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190901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048375.4

    申请日:2019-11-18

    Inventor: 刘家宏 陈建宏

    Abstract: 电池组件包含电池固定座及可拆卸地设置于电池固定座的电池单元。电池单元包含电池、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设置于电池的端部,且第二卡合部可相对于端部活动。电池固定座包含卡止件,卡止件与第一卡合部卡合以定位电池单元于第一位置,卡止件与第二卡合部卡合以定位电池单元于第二位置。当卡止件与第一卡合部沿解锁方向相对移动解除卡合时,电池单元沿脱离方向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并容许第二卡合部相对于端部活动以解除与卡止件的卡合,使得电池单元沿脱离方向再次移动以脱离电池固定座。本发明的电池组件在第一位置的卡合解除后,仍可在第二位置保持卡合,有效避免电池单元直接掉落以降低电池单元的损伤。

    输入装置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597403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1910786068.X

    申请日:2019-08-23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输入装置包含滚轮支撑结构、滚轮、卡勾、连杆及切换机构。滚轮可旋转地支撑于滚轮支撑结构,且露出于输入装置。滚轮具有转轴,其上有多个齿槽。卡勾偏压设置于滚轮支撑结构上以可选择地与该多个齿槽卡合。连杆枢接至滚轮支撑结构。切换机构包含抵靠部及切换部。抵靠部抵靠连杆。切换部与抵靠部耦接。其中,切换机构可被操作以经由切换部移动抵靠部以旋转连杆,以抵靠并移动卡勾以自多个齿槽脱离。本发明的输入装置能依使用者需求提供或不提供使用者手感回馈。

    电池组件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825379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1911128581.6

    申请日:2019-11-18

    Inventor: 刘家宏 陈建宏

    Abstract: 电池组件包含电池固定座及可拆卸地设置于电池固定座的电池单元。电池单元包含电池、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设置于电池的端部,且第二卡合部可相对于端部活动。电池固定座包含卡止件,卡止件与第一卡合部卡合以定位电池单元于第一位置,卡止件与第二卡合部卡合以定位电池单元于第二位置。当卡止件与第一卡合部沿解锁方向相对移动解除卡合时,电池单元沿脱离方向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并容许第二卡合部相对于端部活动以解除与卡止件的卡合,使得电池单元沿脱离方向再次移动以脱离电池固定座。本发明的电池组件在第一位置的卡合解除后,仍可在第二位置保持卡合,有效避免电池单元直接掉落以降低电池单元的损伤。

    按键
    8.
    发明授权
    按键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12289613B

    公开(公告)日:2023-02-14

    申请号:CN201910659896.7

    申请日:2019-07-22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按键,包含底板、键帽、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一连杆、第三支撑件、第四支撑件以及第二连杆。键帽相对底板设置。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与第四支撑件皆设置于键帽与底板之间。第一连杆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与第三支撑件相互抵接,使得第一支撑件与第三支撑件可同步转动。第二支撑件与第四支撑件相互抵接,使得第二支撑件与第四支撑件可同步转动。第二连杆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三支撑件与第四支撑件。本发明可藉由调整连杆长度来调整两个支撑件之间的距离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按键。

    按键
    9.
    发明授权
    按键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10504122B

    公开(公告)日:2023-02-14

    申请号:CN201910713656.0

    申请日:2019-08-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按键,包含底板、键帽、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键帽相对底板设置。第一支撑件设置于键帽与底板之间。第一支撑件具有第一连动结构。第二支撑件设置于键帽与底板之间且与第一支撑件相对。第二支撑件具有第二连动结构。第一连动结构与第二连动结构相互抵接,使得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可相对水平轴向同步转动。当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的其中之一相对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的其中另一沿水平轴向于一预定范围内水平移动时,第一连动结构与第二连动结构保持抵接。本发明的两个支撑件可沿水平轴向于预定范围内相对水平移动,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按键。

    按键结构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571081B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1910942010.X

    申请日:2019-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按键结构,其包含底板、键帽、剪刀脚支撑架、连动支架、活动件及磁吸件。剪刀脚支撑架连接底板及键帽。活动件相对于底板滑动设置。连动支架可旋转地设置于底板上且具有磁吸部及驱动部。磁吸件设置于活动件上且能与磁吸部间产生磁吸力。当活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磁吸件位于磁吸部下方,且磁吸力经由连动支架以驱使键帽远离底板移动。又,当活动件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磁吸件远离磁吸部,使得磁吸力下降以使键帽朝向底板移动。本发明的按键结构,键帽即使未受到按压外力,仍能下沉以便于收纳。又,键帽回复力(即磁吸力)非由弹性结构产生,故不会有先前技术中弹性构件可能永久变形而影响弹性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