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设备和耳机组件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920157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61557.5

    申请日:2024-07-17

    发明人: 黄浩 黄刚 秦胜勋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充电设备和耳机组件,将电接触区设置在容置槽内,以便于耳机设置于容置槽时,电接触区能够与触点抵接在一起,从而为耳机进行充电。由此,将两个接触板分别设置于两个安装块的相对侧,并利用连接部将电接触区的电连接位置引出至容置槽的外侧。以便于操作人员在安装充电设备时,可以直接利用间隔设置两个接触板,将电流馈入到两个电接触区。进而,简化了充电设备的装配,并且承载结构和供电组件的配合,可以适应不同形式的安装结构。再者,两个接触板之间具有间隔,可以避免馈电设备与两个电接触区连接时,短接情况的出现。

    注塑设备及注射平衡控制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418385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479600.4

    申请日:2024-04-19

    IPC分类号: B29C45/26 B29C45/28 B29C45/76

    摘要: 本申请涉及注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设备及注射平衡控制方法,该注塑设备包括检测组件、注塑模具和注射机构,检测组件用于扫描物料,并检测出残次物料;注塑模具具有用于产品成型的穴位以及用于封堵穴位的堵穴机构,堵穴机构根据检测组件检测到的残次物料,对与残次物料对应的穴位进行封堵;注射机构与注塑模具连接,用于向注塑模具的穴位注射胶液,注射机构可根据检测组件检测出的残次物料的数量来调整胶液的注射量,该注塑设备可以在出现残次物料堵穴时不会出现峰值压力过大和产品溢胶损伤模具的情况,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冲压组件及具有其的冲压模具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225990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211488.8

    申请日:2023-09-19

    IPC分类号: B21D37/10 B21D22/02 B21D37/14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冲压组件及具有其的冲压模具,其中,冲压组件包括:固定座、第一外模机构和驱动机构,固定座固定设置于下模具内;第一外模机构包括固定连接的成型结构和锁止结构,第一外模机构与固定座可转动地连接;驱动机构可沿第一方向滑动地设置在下模具内。通过第一外模机构与固定座可转动地连接实现了逐步挤压待折弯件,使得待折弯件的变形区域范围较大,即弯折区域更大,在逐渐挤压的情况下,变形更加均匀,折弯的精度更高,本申请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大角度的折弯件需要多次弯折,导致折弯件的弯折区域的精度较差的问题。

    充电设备和耳机组件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920149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62153.8

    申请日:2024-07-17

    发明人: 黄浩 黄刚 秦胜勋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充电设备和耳机组件,在导电臂上依次设置电接触段、第一形变区间和第二形变区间,并在电接触段的端部设置电接触区。由此,一方面,当导电臂未被压缩时,电接触区位于容置槽的内侧,并使得导电臂向容置槽的底部倾斜设置。有助于将耳机产生的下压力,转化为作用于电接触段的驱动力。同时,当第一形变区间在电接触段倾斜幅度减少至预定范围时,部分第一形变区间伸展变形,以带动电接触区向开口端移动,以抬高电接触区的位置,使得电接触区可以与触点抵接。又一方面,第一形变区间和第二形变区间分别产生伸展变形和弯曲变形,在增加导电臂的形变幅度的前提下,限制导电臂对耳机施加的弹性力,提高了导电臂的使用寿命。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5859934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615707.4

    申请日:2022-12-1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当接收到数据采集请求时,确定与所述数据采集请求相对应的待采集设备;确定与所述待采集设备相对应的信息获取模板,并获取与所述信息获取模板中的至少一个信息编辑项相对应的待处理数据;对所述待处理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并显示。解决了单一的数据采集方式无法灵活适配不同类型的设备数据的问题,取到了灵活的适配不同类型的设备进行数据采集的效果。

    电容按钮
    6.
    发明公开
    电容按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783944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754735.7

    申请日:2024-06-12

    IPC分类号: H03K17/975 H01H13/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容按钮,其包括第一金属外壳、第二金属外壳、第一弹性件与触感组件;第一金属外壳与第二金属外壳合围形成有容置腔,第一、二金属外壳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一弹性件和触感组件安装在容置腔内,触感组件受第一弹性件向下压持;触感组件包括金属导体板、塑胶件以及若干金属导电柱,金属导体板具有对准第一开口的触感平板,金属导电柱埋设成型在塑胶件中,塑胶件的第一表面固定在金属导体板上且相对的第二表面对准第二开口,金属导电柱的一端与触感平板抵触且另一端裸露于第二表面。本发明既能够保留电容式触控感测按压信号输入功能,又能实现电信号传输,适用于需要实现电信号传输的电容触控按钮使用场景。

    折弯装置以及模具组件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181860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061446.0

    申请日:2023-08-22

    IPC分类号: B21D5/02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折弯装置以及模具组件,折弯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座、摆动机构、第二固定座、第一驱动机构,所述摆动机构可摆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下方且具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包括弯折连接的放置段和折弯段,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位于所述摆动机构的下端的远离所述折弯段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摆动机构的下端朝向折弯部的方向摆动以使所述摆动机构与待折弯件贴合后与所述折弯部共同折弯所述待折弯件。由此,可以使得待折弯件与摆动机构在折弯时始终为面接触,可以防止折弯时产生模痕,同时可以便于根据实际情况对待折弯件进行折弯尺寸的调整,以满足不同参数需求。

    电连接器组件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173123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882908.4

    申请日:2022-07-26

    摘要: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壳体以及连接器旋转单元。所述连接器旋转单元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所述连接器旋转单元包括旋转本体、移动柱以及与所述旋转本体固定连接的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至少部分延伸凸出所述壳体。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还设有与所述移动柱相配合的弧形限位槽以及与所述移动柱相配合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相对于所述壳体固定,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移动柱相连;所述移动柱能够在所述弧形限位槽中移动;所述弹性件配置为在所述连接器旋转单元旋转后,通过使所述弹性件的回复力驱动所述移动柱,从而将所述连接器旋转单元旋转回正。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465056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210134184.5

    申请日:2022-02-14

    发明人: 孙宏伟

    摘要: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本体、若干第一导电端子、若干第二导电端子以及金属屏蔽件。所述本体包括基部以及凸出所述基部的舌板。每一个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对接部以及第一固定部。每一个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对接部以及第二固定部。所述金属屏蔽件包括位于所述若干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固定部与所述若干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固定部之间的屏蔽板以及与所述屏蔽板一体设置的安装板。所述金属屏蔽件与所述本体弹性抵接。本发明还揭示了所述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降低了制造的复杂性,提高了组装效率,降低了成本。

    一种冲压装置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052560U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23200566.8

    申请日:2022-11-30

    IPC分类号: B21D22/02 B21D37/0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冲压装置。该冲压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伸缩机构、至少两个冲头机构和驱动机构。其中,伸缩机构具有多个沿第二方向凸设的凸起构成的起伏端,每个伸缩机构的起伏端的凸起排列顺序不同。冲头机构设置在起伏端上并根据一侧起伏端的结构进行沿第二方向的位置改变,冲头机构的位置决定其是否进行冲压工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上述设置,从而不需要更换模具即可实现多种不同零件的生产,简化了模具更换过程,减少了人工更换与维修时间,提升了整体系统的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