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互喷淋洗涤脱除高浓度二氧化硫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55830A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申请号:CN201210276607.3

    申请日:2012-08-06

    Inventor: 冯延林 李玉兰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针对高浓度二氧化硫烟气采用双塔浆液交互喷淋洗涤并保持双塔浆液池浆液特性基本一致的装置及方法。在双塔之间不额外增加任何其他浆液转移设备就可实现双塔间浆液的往复循环流动并保持双塔浆液浓度、浆液酸碱度、浆液温度和浆液液位的一致性,实现双塔喷淋各层对烟气二氧化硫的等比例吸收。本发明可带来双塔对烟气高浓度二氧化硫稳定吸收操作并节省一套浆液参数检测系统的投资。

    一种控制环冷机密封罩漏风和罩内废气压力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82333B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010127928.8

    申请日:2010-03-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8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环冷机密封罩漏风和罩内废气压力的方法,属于钢铁行业环冷机废气余热利用技术领域。该方法为:通过在环冷机密封罩顶部合理布置多个热废气支管,实现密封罩罩内废气的均匀引出,使罩内压力均恒,消除现有的废气引出方式所导致的罩内抽气不均和易在罩内形成局部负压区,加剧漏风,降低罩内废气温度的缺陷;通过对废气引出过程中废气支管和总管上压力的实时监控,实现热废气抽气量和密封罩内压力的自动调节,使罩内压力与外界始终保持微正压状态,减少密封罩漏风,同时又能够减缓因烧结工况变动而引起的热废气压力、流量的大幅波动,有利于余热锅炉稳定运行,提高余热利用效率。

    一种烧结余热发电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06230A

    公开(公告)日:2010-08-18

    申请号:CN201010127982.2

    申请日:2010-03-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8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烧结余热发电系统及方法,属于钢铁厂烧结余热发电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烧结机、热烟气引出管、烟气余热锅炉、主抽风机、环冷机、一、二段热废气汇管、废气余热锅炉、引风机、循环风机、烟囱、低压汽包、中压汽包、给水泵、减压阀、汇集联箱、汽轮机、发电机、凝汽器、凝结水泵。通过合理设计烧结机尾部风箱热烟气的连接方式及废气余热锅炉烟气阻力,实现不设诱导风机利用烧结机非脱硫烟管余热;环冷机一、二段密封罩均匀设置多个废气支管,实现密封罩内废气压力分布均匀,减少漏风;采用部分废气循环,提高热废气温度。与现有烧结余热发电系统相比,本发明充分利用了烧结系统的余热,提高了余热发电量,降低了运行成本。

    燃煤锅炉烟气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反应器综合物理模拟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543720B

    公开(公告)日:2010-08-18

    申请号:CN200910043248.5

    申请日:2009-04-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煤锅炉烟气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反应器综合物理模拟系统,它由脱硝反应器综合物理模拟装置(100)、喷氨模拟装置(108)、飞灰模拟装置(109)组成;适用于研究1000MW及以下燃煤锅炉机组烟气脱硝反应器内烟气速度场、飞灰浓度场、氨气浓度场分布特性及影响规律,可为不同结构型式与燃烧方式燃煤锅炉烟气脱硝反应器的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燃煤锅炉烟气SCR脱硝反应器综合物理模拟系统”是一燃煤锅炉烟气脱硝反应器均流新技术研究开发与优化设计的通用技术平台。

    一种烧结烟气余热利用系统无引风机烟气引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32572A

    公开(公告)日:2010-09-15

    申请号:CN201010127985.6

    申请日:2010-03-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83

    Abstract: 一种烧结烟气余热利用系统无引风机烟气引出方法,属于钢铁行业烧结机烟气余热利用技术领域。烧结机尾部烟气经尾部风箱及烟气支管进入到余热锅炉与工质换热,与工质换热后的低温烟气经过设在余热锅炉一端的余热锅炉尾部烟道进入烧结系统的非脱硫集烟母管或主集烟母管中,依靠非脱硫集烟母管或主集烟母管中的主抽风机,除尘后引出排空。本发明节省了现有烧结余热利用系统需在余热锅炉尾部装设引风机而增加的设备费用和运行检修费用,消除了引风机在恶劣环境下运行给系统带来的安全隐患。

    一种循环吸收废气中二氧化硫制取无水亚硫酸钠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65191A

    公开(公告)日:2009-10-28

    申请号:CN200910043567.6

    申请日:2009-06-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循环吸收废气中二氧化硫制取无水亚硫酸钠的方法,含有二氧化硫的废气经预洗涤再次除尘后进入喷淋吸收塔进行二氧化硫吸收并生成亚硫酸氢钠溶液;亚硫酸氢钠溶液又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并析出结晶;结晶液经增稠器增稠后,离心脱除母液;母液和从增稠器上部溢出的溢流液返回喷淋吸收塔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如此循环往复,制得无水亚硫酸钠产品。本发明采用了反应盐析结晶工艺,生产工艺流程短、能耗低、成本低;吸收、反应结晶系统采用全封闭循环运行,无废水、废渣产生;适用于冶金、钢铁、石化、医药等行业的各种工业窑炉和燃煤锅炉的SO2废气治理,可实现各种窑炉含有SO2废气的回收利用。

    一种烧结余热发电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06230B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1010127982.2

    申请日:2010-03-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8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烧结余热发电系统及方法,属于钢铁厂烧结余热发电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烧结机、热烟气引出管、烟气余热锅炉、主抽风机、环冷机、一、二段热废气汇管、废气余热锅炉、引风机、循环风机、烟囱、低压汽包、中压汽包、给水泵、减压阀、汇集联箱、汽轮机、发电机、凝汽器、凝结水泵。通过合理设计烧结机尾部风箱热烟气的连接方式及废气余热锅炉烟气阻力,实现不设诱导风机利用烧结机非脱硫烟管余热;环冷机一、二段密封罩均匀设置多个废气支管,实现密封罩内废气压力分布均匀,减少漏风;采用部分废气循环,提高热废气温度。与现有烧结余热发电系统相比,本发明充分利用了烧结系统的余热,提高了余热发电量,降低了运行成本。

    一种烧结烟气余热利用系统无引风机烟气引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32572B

    公开(公告)日:2011-10-12

    申请号:CN201010127985.6

    申请日:2010-03-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83

    Abstract: 一种烧结烟气余热利用系统无引风机烟气引出方法,属于钢铁行业烧结机烟气余热利用技术领域。烧结机尾部烟气经尾部风箱及烟气支管进入到余热锅炉与工质换热,与工质换热后的低温烟气经过设在余热锅炉一端的余热锅炉尾部烟道进入烧结系统的非脱硫集烟母管或主集烟母管中,依靠非脱硫集烟母管或主集烟母管中的主抽风机,除尘后引出排空。本发明节省了现有烧结余热利用系统需在余热锅炉尾部装设引风机而增加的设备费用和运行检修费用,消除了引风机在恶劣环境下运行给系统带来的安全隐患。

    一种循环吸收废气中二氧化硫制取无水亚硫酸钠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65191B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申请号:CN200910043567.6

    申请日:2009-06-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循环吸收废气中二氧化硫制取无水亚硫酸钠的方法,含有二氧化硫的废气经预洗涤再次除尘后进入喷淋吸收塔进行二氧化硫吸收并生成亚硫酸氢钠溶液;亚硫酸氢钠溶液又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并析出结晶;结晶液经增稠器增稠后,离心脱除母液;母液和从增稠器上部溢出的溢流液返回喷淋吸收塔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如此循环往复,制得无水亚硫酸钠产品。本发明采用了反应盐析结晶工艺,生产工艺流程短、能耗低、成本低;吸收、反应结晶系统采用全封闭循环运行,无废水、废渣产生;适用于冶金、钢铁、石化、医药等行业的各种工业窑炉和燃煤锅炉的SO2废气治理,可实现各种窑炉含有SO2废气的回收利用。

    一种固液两相流体密度在线测量仪及其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97819A

    公开(公告)日:2011-12-28

    申请号:CN201010205199.3

    申请日:2010-06-22

    Inventor: 龚蔚成 冯延林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液两相流体密度在线测量仪及其测量方法,该测量仪包括测量罐,置于测量罐内的导流筒,在所述导流筒内设有一随测量罐内液体密度变化而上下浮动的浮球升降器。所述测量方法为,将待测密度的固液两相流体引入一测量罐中,使球体浸没在浆液中,由于浮球升降器质量一定,当浆液密度发生变化时,浮球升降器的升降杆沉没深度将发生变化,通过检测升降杆移动的值即可对浆液密度进行准确测量。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抗干扰强,测量精确度高,安全适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